书城文化美丽的家园
14496800000049

第49章 西安

位于西安北部的泾阳县永乐镇石际寺村,东经108°55′、北纬34°32′、海拔417.20米的位置上,建有我国地理坐标的大地原点。所谓的大地原点,并不是代表我国的几何中心,而是为了求定地面上各点的坐标,确立的大地坐标系。我国是从1975年开始着手在这里建立地理坐标经度与纬度的起算点和基准点的。这一原点的建成,不仅象征着科技的进步,也象征着国家的尊严。在大地原点的筹建中,曾揭开了一段古今测量史上的神奇巧合:我国西汉时期长达1000多公里的超长建筑基线恰从此处经过,两千多年前测定的建筑基线与今日的大地原点基本一致,相差竟然只有2分经度左右。这不能不叫人深感惊奇。

惊奇何止于此。从我踏上西安的第一步起,时时处处心灵都在受到一种来自周遭的文明撞击。

无声的地下

俗话说,江南的才子、北方的将,陕西的黄土埋皇上。在西安的地下,究竟埋葬着多少皇帝的骨骼、安息了多少人杰的灵魂?谁也说不清楚。但四周遍地坟墓却是不争的事实。西安是中国建都最早、时间最久、朝代最多的地方。从公元前11世纪的周文王姬昌开始定都起,先后共有21个王朝和政权在此建都,是奴隶社会的西周,封建社会的秦、西汉、新莽、西晋、前赵、前秦、大夏、后秦、西魏、北周、隋、唐等13个王朝的古都。在一千两百多年的建都沧桑岁月中,有72座古代帝王的陵园安寝在这里,而这些帝王们的陪葬陵墓就更是无可计数了。

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1978年法国总理希拉克参观时所言)的秦始皇兵马俑,就位于西安市临潼县秦始皇陵园外城东门外,目前发掘的三个坑的总面积22780平方米,有七千四百余件陶俑、一百余乘战车、四百余匹战马和十万多件兵器。其中1号坑深5米,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总面积1.4万平方米,以战车、步兵相间排列而成整齐的军阵。陶俑身高1.75米至1.86米不等,神态各具特色。整个坑道有兵马俑近6000件,列38路纵队,队形整肃,装备齐全,军威凛然,生动地再现出两千年前的秦军“带甲百万,车千乘,跨万匹马”的壮阔场景,精兵壮马,气贯长虹的强大阵容,彰显出秦始皇统帅的百万大军叱咤风云、气吞山河,“横扫六国”、“北却匈奴”、“南平吴越”,统一中国的盖世伟业。2号坑在1号坑北侧,两坑相距20米,坑道东西长96米,南北宽84米,由持弓弩的徒兵方阵、战车组成的方阵、车徒组合的长方形军阵、骑兵组成的长方形军阵四个单元组成的战车、骑兵和步兵混合编队的大型军阵,气势凛然。3号坑在1号坑西端北侧,两坑相距25米,坑道东西长1716米,南北宽21.4米,面积520平方米,有陶俑68个,驷马战车一乘,是统帅1、2号兵马俑的“最高司令部”所在地,指挥若定。仅作为陪葬的兵马俑就有如此的气派,如果未被发掘的秦始皇陵园一旦重见天日,“世界奇迹”的排序有可能又要进行调整了。

而中国历史上的女皇帝武则天与其丈夫唐高宗李治的合葬墓乾陵,则位于西安市西北约80公里的乾县城北的梁山上。据说当年登基不久的唐高宗就派自己的舅父长孙无忌和专管天文历法的太史令李淳风为自己选择陵寝之地。两人各奔一路寻遍了黄河上下、大江南北,历时几个寒暑,最终将各自选中的地点写在手心上,然后同时张开,结果竟然不约而同地选中了“龙脉圣地”——乾县城北的梁山。远望梁山,苍茫烟云衬托着三座挺拔峻峭的山峰,呈北高南低之势,苍穹之下,仿佛一位新浴的少妇披着长发,头北足南,仰面躺着歇息,呈现一幅绝色的“睡美人”,合葬的灵柩就安放在正北“睡美人”的头部的圆锥形山峰上。几百米开外的正南方,并列着两座大下相同、高低相等的小山包,仿佛是“睡美人”高高挺起的“双乳”。在中轴线上,建有一条长达数公里的笔直宽敞的司马大道,两旁并列着大型石刻翁仲(英勇善战的将军)、石兽、华表等石刻,还有当年参加唐高宗葬礼的外国使臣和中国少数民族首领等的石像61尊,个个体形魁伟,威武肃穆。最著名的是武则天撰文、唐中宗李显书写,歌颂唐高宗文治武功的《述圣记碑》和埋葬武则天时立下的《无字碑》。五千六百多字的《述圣记碑》上的字迹还依稀可辨,言辞伟拔,笔势苍劲。而《无字碑》上除整洁的石面外,什么也没有。这究竟意味着什么呢?是寓意着一代女皇“功高德大”文字已无法表述,还是“功过是非”自由后人评说?给后代留下了千古之谜。在这座“唐十八陵”中保存最完整的皇家陵园四周,还有永泰公主墓、章怀太子墓、懿绩太子墓等17座陪葬墓群,如众星拱月一般将乾陵围在核心。从“周八十里”的陵园布局和豪华上看,那如今还找不到洞口的合葬墓里,藏着多少玄机和奥秘,这一点恐怕与秦始皇陵园难分伯仲了。

近年来,汉阳陵的开发又一次轰动了世界,其出土的裸体彩俑被誉为“东方维纳斯”。除此之外,还有距今约5000年的杨官寨遗址、长安区杨庄乡遗址,6000年前的半坡遗址,6000~7000年前的灰堆坡遗址……不仅留下了黄河流域典型的原始社会母系氏族公社村落的遗迹,更展示了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鲜明特色。还有周边的华夏始祖轩辕黄帝之陵——黄帝陵、汉武帝刘彻之墓——汉茂陵等无数的陵园都在传递着无声的远古气息和探秘诱惑。

有形的地上

“秦中自古帝王州”的西安,古代城阙、宫殿、寺庙和建筑举目皆是,仅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陵墓、古遗址和文物点就达3万多处(个)。其中的西安古城墙是至今世界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的古城墙遗址。城墙呈长方形,东西长4256米,南北长2708米,外缘周长13.93公里,墙高12米,顶宽12~14米;有垛口(箭孔)5984个,敌台98座,分东、南、西、北4座城门;各门外均建有护门翁城,翁城上都建有城楼、箭楼各一座;翁城外是护城沟,护城沟上建有“吊桥”及“闸楼”(也称谯楼),结构十分完整。据说朱元璋在他的王朝建立之前就曾采纳下属的建议:“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统一全国后,他认为当皇帝“非深沟高垒、内储外备、不能为安”,于是全国各府县都依据各自的地理位置筑起了城墙。作为西北重镇的西安,在明洪武七至十一年(1374~1378)间就建筑而成,后经过三次大的整修,才保存了历经六百多年风雨而依然屹立的完整的城垣,成就了与古罗马、希腊雅典、埃及开罗并称为世界四大文明古都,是著名的世界历史名城。

被视为古都西安象征的大雁塔,不仅是西安市的标志性建筑,也是全国楼阁式塔群中的典范。塔身为7层,通高64.5米,塔体呈方形锥体,由仿木结构形成开间,由下而上按比例递减,每层的四面各有一个拱券门洞。整个建筑气魄宏大,造型简洁稳重,比例协调适度,格调庄严古朴。塔内装有楼梯,供人登临,凭栏远眺,可俯视西安古城。这里是唐代著名高僧玄奘法师的译经之地。此外,还有西北历史最长的化觉巷大清真寺,有释迦牟尼佛祖指骨舍利存放之地的法门寺,有被誉为石质历史书库的碑林博物馆(藏有明代建立的三千多块藏石碑),有位于终南山北麓被称为道教发源地之一的楼观台……其中楼观台景色尤佳,依山带水,茂林修竹,绿荫蔽天,风景幽美,历来被称为“关中河山百二,以终南为最胜;终南千峰耸翠,以楼观为最名”。

在西安,不仅有以西安为中心的名闻天下的“华岳仙掌”、“骊山晚照”、“灞柳飞雪”、“曲江流饮”、“雁塔晨钟”、“咸阳古渡”、“草堂烟雾”、“太白积雪”的关中八景,周边还有无数佳境一样让人流连忘返。其实,无论走到哪里,稍不留神溜走的就是几百甚至上千年的古迹。有句古诗形容得生动——“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就是西安当年繁华的写照。在这座“天然历史博物馆”里,每一件文物都是一个时代的高度,一种智慧的宣言。

活力的未来

有句旅游顺口溜:到北京看墙头,到南京看石头,到西安看坟头。正是这厚土掩埋下的各代君王,前赴后继地用不同风格的建筑装点和靓丽了西安,才为它今天的人文旅游撑起了半壁江山。而优越的自然环境又为西安方兴未艾的山水旅游注入了魅力。以西安为中心拥有着高拔险峻的西岳华山,有气势磅礴的中国第二大瀑布——黄河壶口瀑布,有绵延起伏、古朴浑厚的黄土高原,有一望无际、富饶丰美的八百里秦川,有景色秀丽、充满传奇的骊山风光,有六月积雪、银装素裹的秦岭主峰——太白山……无一不在为新兴的生态旅游添姿增彩。

如果说自然与人文成就了西安先天健壮的体魄,那么,今天的西安以铁路为骨架,公路为网络,水运、管道为辅助,航空运输为补充的立体交通格局就是腾飞的双翅,缀着“中国十大旅游城市”、“中国航空航天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钟馗故里刘海故里”、“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最佳管理城市”、“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中国科技名城”等名片,胸藏“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的心智,以世代传承的雍容儒雅、满腹经纶、博学智慧、大气恢弘的姿态,振翅飞往炎黄子孙永远为之自豪的文化高地。西安,注定是一方充满无限生机和活力的中国历史文化的首善之都、行旅的天堂、放牧梦想的高峰。

西汉时期,汉武帝刘彻派遣张骞出使西域,正式开辟了以长安为起点,连接欧亚大陆的通道“丝绸之路”。当我站在这“古丝绸之路”的起始点上,突然想起了古人说过的一句话:“天地四方曰宇,往古来今曰宙。”那么,宇宙到底是什么形状?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发射的威尔金森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各异向性探测器收集到的精细宇宙微波背景辐射资料显示:宇宙像一个12面体的足球,如镜子迷宫一样,星系影像被无穷无尽地反射,从而给人以无限的错觉。这说明宇宙是“圆”形的。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也是“圆”形的。巧在我国地理坐标的原点就在西安,原点建筑由中心标志、仪器台、主体建筑、投影台等四大部分组成。高出地面25米多的立体建筑共7层,顶层为观察室,内设仪器台;建筑的顶部是玻璃钢制成的“半圆”形屋顶,可用电控翻开以便观测天体;如今正拟建“大地原点主题公园”……

这一串串“圆”音“圆”字,恍惚之间给了我许多启示:这里的每一座气势恢弘的陵园,不都标志着天子们短暂一生已是功德圆满,象征着帝王们精神永垂必能灵魂圆润吗?这里的每一处皇宫寺院、楼台亭榭、壕沟城垣不都在无声地陈述着自圆其说的故事吗?就是这脚下的“丝绸之路”,不管蜿蜒千里万里,艰难的步履最终不是还要返回起点形成圆途吗?由此,当我用脚步丈量着朝代兴衰、帝王功过,用眼光穿越历史隧道与文物遗迹对话交流的时候,我就在想,西安,正在全力打造的世界历史名城与现代国际大都市融为一体的梦想一定会圆满实现。因为,大凡到过这里的游客,都会被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辉煌的古今文明催生出同一种情愫:“月是秦时月,关是汉时关,只一声千年的咏叹,穿透了前生来世的水,穿不透前生来世的缘。悄悄地、悄悄地,梦会秦川地,梦会黄土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