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总有一条道路抵达心灵
14497500000071

第71章 若能一切随他去,便是世间自在人

有的人因为对“有”的认识不足,总是在有所得的心态下生活,对于人生的一切似乎都能令他们生起执着。比如在日常生活中,他们会执着地位、执着财富、执着事业、执着信仰、执着情感、执着家庭、执着生存的环境、执着拥有的知识、执着人际关系、执着自身的见解、执着技能所长等。由于执着的关系,我们对人生的一切都产生了强烈的占有、恋恋不舍的心态,执着给我们的人生带来了种种烦恼。

在唐朝有位叫懒瓒的禅者,由于他修行上的造诣远近闻名,连皇上都想见一见他。有一天,皇上派了使者来请他,此时禅师正在山洞中烤芋头吃,使者宣读了皇上的圣旨,禅师睬也不睬。时值冬天天气很冷,禅师冻得流着鼻涕,使者见状,劝禅师擦去鼻涕,禅师说:“我没有工夫给俗人揩鼻涕。”禅师有首写照自己生活的诗,可见他的潇洒自在。

世事悠悠,不如山丘。

青松蔽日,碧涧长流。

山云当幕,夜月为钩。

卧藤萝下,块石枕头。

不朝天子,岂羡王侯。

生死无虑,更复何忧。

水月无形,我常只宁。

万法皆尔,本自无生。

兀然无事坐,春来草自青。

禅者隐居山林之中,面对青山绿水,一瓶一钵,了无牵挂,对于他们来说,生死都已不成问题了,还有什么可以值得他们操心的呢?

佛陀时代,有一位跋提王子,在山林里参佛打坐,不知不觉中他喊出了:“快乐啊!快乐啊!”佛陀听到了就问他:“什么事让你这么快乐呢?”跋提王子说:“想我当时在王宫中时,日夜为行政事务操劳,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时常又要担心自身的性命安全,虽住在高墙深院的王宫里,穿的是绫罗锦缎,吃的是山珍海味,多少卫兵日夜保护着我,但我总是感到恐惧不安,吃不香睡不好。现在出家参佛了,心情没有任何的负担,每天都在法喜中度过,无论走到哪里都觉得自在。”

一个人拥有了财富,他会害怕财富的失去,想法子如何保存它;拥有地位,害怕别人窥视他的权位;穿上一件漂亮的衣服,怕弄脏了;谈恋爱,害怕失恋;拥有娇妻,害怕被别人拐去或跟谁跑了;黑夜走路,害怕被别人暗算;在大众场合说话,害怕说错了丢面子……总之,对拥有的执着牵挂,使得我们终日生活在恐怖之中。觉悟者看破了世间的是非、得失、荣辱,无牵无挂,自然不会有任何恐怖。就像死亡这样大的事,在世人看来是最为可怕的,而禅者却也一样自在洒脱。

唐朝的德普禅师在他临死之前,把所有的门徒全召齐了,问大家:“我死了以后你们准备怎样对待我啊?”弟子们立刻表示:“我们会以丰盛的果物来祭拜,开追悼会,写挽联。”禅师说:“我死了,你们祭我、拜我,我又看不到,不如趁我现在活着,举行这些仪式,让我开心以后再死,好不好?”弟子们听了面面相觑,但又不敢违师命,于是布置灵堂,准备了珍馐美味,写祭文,举行隆重的祭拜仪式,禅师吃饱看足了,很高兴,对弟子们嘉奖一番,悠悠坐化。

对于荣辱,禅者更不会介意。

日本有位白隐禅师,德行很高。他有一个开绸布店的信徒,信徒有个女儿,和一位青年私下相爱,还没出嫁肚子就一天天地突出了。做父亲的很生气,逼问女儿到底是谁造的孽。女儿怕说出男朋友会被父亲打死,她想到了父亲平常最尊敬白隐禅师,于是就说是白隐禅师的。父亲一听气得要命,就拿了木棒,不分青红皂白把禅师痛打了一顿,禅师也没有辩解。后来此女生了孩子,扔给禅师,禅师又像保姆一样,四处乞求奶汁喂养小孩,到处遭受辱骂与耻笑,禅师一点都不在意,只希望把小孩带大。

在此之前,小姐的男朋友早已吓得跑到他乡去了,过了好几年才回到家乡,知道了这里发生的一切,就找到了小姐,说:“我们怎么可以这样让禅师受辱呢?真是罪过。”于是向小姐的父母说明真相。全家去向禅师道歉,禅师一点也不感到委屈,只简单地说:“小孩是你们的,那你们就抱回去吧。”

种种欲望导致人生的各种祸患,因此,《心经》中告诉我们:从照见五蕴皆空认识到一切都如梦幻泡影,不住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不住色、声、香、味、触、法相,无智无得,心无牵挂,这些欲望也就不能扰乱我们的心境,我们的人生也就自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