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思想课堂-美学笔记
14538300000008

第8章 论审美经验(2)

摘自朱光潜《谈美》(1932年)《朱光潜美学文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年版第1卷第476页

什么叫做想象呢?它就是在心里唤起意象。比如看到寒鸦,心中就印下一个寒鸦的影子,知道它像什么样,这种心镜从外物摄来的影子就是“意象”。意象在脑中留有痕迹,我眼睛看不见寒鸦时仍然可以想到寒鸦像什么样,甚至于你从来没有见过寒鸦,别人描写给你听,说它像什么样,你也可以凑合已有意象推知大概。这种回想或凑合以往意象的心理活动叫做“想象”。

摘自朱光潜《谈美》(1932年)《朱光潜美学文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年版第1卷第503页

想象有再现的,有创造的。一般的想象大半是再现的。原来从知觉得来的意象如此,回想起来的意象仍然是如此,比如我昨天看见一只鸦,今天回想它的形状,丝毫不用自己的意思去改变它,就是只用再现的想象。艺术作品不能不用再现的想象。……但是只有再现的想象决不能创造艺术。艺术既是创造的,就要用创造的想象。创造的想象也并非从无中生有,它仍用已有意象,不过把它们加以新配合。……创造的定义就是:平常的旧材料之不平常的新综合。

摘自朱光潜《谈美》(1932年)《朱光潜美学文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年版第1卷第503—504页

无论是艺术或是自然,如果一件事物叫你觉得美,它一定能在你心眼中现出一种具体的境界,或是一幅新鲜的图画,而这种境界或图画必定在霎时中霸占住你的意识全部,使你聚精会神地观赏它,领略它,以至于把它以外一切事物都暂时忘去。这种经验就是形象的直觉。形象是直觉的形象,属于物;直觉在心知物的活动,属于我。在美感经验中心所以接物者只是直觉,物所以呈现于心者只是形象。心知物的活动除直觉以外,我们前已说过,还有知觉和概念。物可以呈现于心者除形象以外,还有许多与它相关的事项,如实质、成因、效用、价值等等。在美感经验中,心所以接物者只是直觉而不是知觉和概念;物所以呈现于心者是它的形象本身,而不是与它有关系的事项,如实质、成因、效用、价值等等意义。

摘自朱光潜《文艺心理学》(1936年)《朱光潜美学文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年版第1卷第13页

美感经验是一种极端的聚精会神的心理状态。全部精神都聚会在一个对象上面,所以该意象就成为一个独立自足的世界……有人说:“艺术要摆脱一切然后才能获得一切”。艺术所摆脱的是日常繁复错杂的实用世界,它所获得的是单纯的意象世界。……“用志不纷,乃凝于神。”美感经验就是凝神的境界。在凝神的境界中,我们不但忘去欣赏对象以外的世界,并且忘记我们自己的存在。纯粹的直觉中都没有自觉,自觉起于物与我的区分,忘记这种区分才能达到凝神的境界。我们在上文把美感经验中的我和物分开来说,只是为解释便当起见,其实美感经验的特征就在物我两忘,我们只有在注意不专一的时候,才能很鲜明地察觉我和物是两件事;如果心中只有一个意象,我们便不觉得我是我,物是物,把整个的心灵寄托在那个孤立绝缘的意象上,于是我和物便打成一气了。

摘自朱光潜《文艺心理学》(1936年)《朱光潜美学文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年版第1卷第16—17页

美感经验就是形象的直觉。这里所谓“形象”并非天生自在一成不变的,在那里让我们用直觉去领会它,像一块石头在地上让人一伸手即拾起似的。它是观赏者的性格和情趣的返照。观赏者的性格和情趣随人随时随地不同,直觉所得的形象也因而千变万化。……直觉与形象是相因为用的……严格地说,直觉除形象之外别无所见,形象除直觉之外也别无其他心理活动可见出。有形象必有直觉,有直觉也必有形象。直觉是突然间心里见到一个形象或意象,其实就是创造,形象便是创造成的艺术。因此,我们就美感经验是形象的直觉,就无异于说它是艺术的创造。

摘自朱光潜《文艺心理学》(1936年)《朱光潜美学文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年版第1卷第18—19页

移情作用有人称为“拟人作用”(anthropomorphism)。拿我做测人的标准,拿人做测物的标准,一切知识经验都可以说是如此得来的。把人的生命移注于外物,于是本来只有物理的东西可具人情,本来无生气的东西可有生气,所以法国心理学家德拉库瓦教授把移情作用称为“宇宙的生命化”(animationdeI′univers)。

摘自朱光潜《文艺心理学》(1936年)《朱光潜美学文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年版第1卷第41页

在聚精会神的观照中,我的情趣和物的情趣往复回流。有时物的情趣随我的情趣而定,例如自己在欢喜时,大地山河都随着扬眉带笑,自己在悲伤时,风云花鸟都随着黯淡愁苦。惜别时蜡烛可以垂泪,兴到时青山亦觉点头。有时我的情趣也随物的姿态而定。例如睹鱼跃鸢飞而欣然自得,对高峰大海而肃然起敬,心情浊劣时对修竹清泉即洗刷净尽,意绪颓唐时读《刺客传》或听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便觉慷慨淋漓。物我交感,人的生命和字宙的生命互相回还震荡,全赖移情作用。

摘自朱光潜《文艺心理学》(1936年)《朱光潜美学文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年版第1卷第41页

如果把美感经验看成形象的直觉,它和寻常快感的分别就不难寻出了。

第一,美感是不沾实用,无所为而为的,寻常快感则起子实用要求的满足……美感的态度不带意志,所以不带占有欲……

第二,美感是性格的返照,是我的情趣和物的情趣往复回流,是被动的也是主动的。寻常快感完全受外来的刺激支配,我的情趣和物的姿态并不能融成一气,所以只能说是被动的……

第三,我们在享受寻常快感时,意识中很明显地觉到自己是在享受快感。在美感经验中意识中只有一个孤立绝缘的意象,如果同时想到“我现在觉得愉快”,注意力就由意象本身转到意象所生的影响,心中便有两件事,一是所欣赏的意象,一是它使我愉快一件事实,所欣赏的意象便不复孤立绝缘,而我的活动也不复是直觉的而是名理的了。

摘自朱光潜《文艺心理学》(1936年)《朱光潜美学文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年版第1卷第76—78页

美感经验只能算是艺术活动中的一部分。形式派美学把“美感经验”和“艺术活动”看成同义,于是拿全副精神注在美感经验本身,既不问它如何可以成立(因),又不问它的影响如何(果)。它否认艺术有关名理的思考和知识,作者在行文运思、修改锤炼时所用的活动是否为艺术的呢?它否认艺术有关联想,想象和了解离开联想如何进行呢?它否认艺术有关意志,大艺术家艰苦卓绝、百折不挠地效忠于艺术,是凭借何种心理活动呢?它否认艺术有关道德和实际生活,大艺术家的平生遭际和他们对于人生的了解和信仰是否能影响他们的作品呢?它否认艺术有关物理的事实,媒介的不同是否能影响到作品?油画和水彩画、石雕和象牙雕是否无分别呢?

摘自朱光潜《文艺心理学》(1936年)《朱光潜美学文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年版第1卷第167—168页

由感触到直觉(由一片绿叶的刺激生绿叶形状的知觉),只经过一步活动;由情绪到表现(由感觉到欢爱的情绪到用“关关雎鸠”那意象来表现它),却须经过两步活动,首先觉到情绪,其次直觉到表现那情绪的意象。从此可知个别事物形象的直觉(一般人所谓“知觉”)与发现某意象可表现某情绪的直觉不能是一件事,这就是说,艺术的直觉与一般知觉有别。艺术的直觉可以称为表现,一般知觉也称为表现就未免勉强。

摘自朱光潜《克罗齐哲学述评》(1947年)《朱光潜美学文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年版第2卷第450页

感到美的时候,我们的心情如何?极简要地说来,即须舍弃理知的念头,而仅用感情来迎受。美是要用感情来感到的。博物先生用了理知之念而对梅花,卖花人用了功利之念而对梅花,故均不能感到其美。

摘自丰子恺《艺术趣味》(1934年)开明书店1948年版第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