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快乐学习丛书-如何成为小音乐家
14552800000013

第13章 世界上演率最高歌剧——《卡门》

《卡门》原是法国作家梅里美的一部小说,后来被法国作曲家比才改编成四幕歌剧。这部歌剧的大意是说:龙骑兵班长唐霍塞和纯洁柔顺的农家姑娘米卡埃拉订了婚。在他们居住的地方,有一个卷烟厂,厂里有个叫卡门的烟草女工,是个迷人的吉普赛姑娘,她偏偏也喜欢唐霍塞。唐霍塞经不住卡门的诱惑,被她拉进走私集团。后来,生性热情的卡门又和斗牛士埃斯卡米洛要好起来。唐霍塞气极了,就在卡门为埃斯卡米洛斗牛胜利而欢呼的时候,杀死了她。

《卡门》中的著名乐曲和唱段,像“前奏曲”、“哈巴涅拉”、“间奏曲”,还有“吉普赛之歌”、“斗牛士之歌”、“花之歌”、“纸牌之歌”、“米卡埃拉之歌”等等,都是不可多得的佳作,其中的唱段除作为声乐曲广泛传唱外,也常常被改编成管弦乐曲和其他器乐曲单独演奏。

《卡门》是歌剧群星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也是比才最后的、最成功的一部歌剧。它甚至比它的伟大作者——乔治·比才的名字还要响亮。自1876年秋天《卡门》在维也纳上演大获成功,多少年来一直深受广大歌剧观众和音乐爱好者的喜爱,成为全世界上演率最高的歌剧之一。但是,在1875年3月3日,新歌剧《卡门》首次公演时,却遭到了上层社会的冷眼。结果,《卡门》后来所获得的伟大成功,连它的作者比才本人都不知道。因为《卡门》演出了3个月后,1875年6月,这位音乐界的天才就默默无闻地与世长辞了。

比才死时只有37岁。

100多年来,《卡门》以它全新的美和动人心魄的华丽,激动着无数观众和听众的心。传说,1881年11月,伟大的近代哲人尼采旅居意大利时,曾在一个小剧场中观看了《卡门》。他一下子就被那动听的乐曲迷住了,当夜就写信给他的友人,说:“我发现了一种新的幸福——歌剧,比才的《卡门》。我确信这是现今最上乘的歌剧。”第二天,尼采不顾身体有病,又到剧场去观看《卡门》,没想到《卡门》醉人的音乐竟使他的病立刻就好了。以后每次上演《卡门》,他必定要去看,歌剧《卡门》已经成了尼采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到底谁第一

唐代的长安有条贯通南北的大街叫作朱雀街,朱雀街两旁有两个商业区,一个叫做东市,一个叫做西市。当时有个传统的习惯,每逢盛大的节日,在东、西市都要举行“斗声乐”大会,亦即现在所说的音乐比赛。贞元中(公元792至797年)长安大旱,皇帝下诏筑台祈雨,祈雨过后,百姓们利用现成的台子,举行了一次琵琶演奏比赛。东市聘请了当时号称“琵琶第一高手”的康昆仑演奏。康昆仑踌躇满志地走上了赛台,弹了一曲“新翻羽调绿腰”,所谓“新翻”,今人将它译为移到一个新的调子上弹奏,或谓有改编、扩充、新创作的成分。总之,有别于旧有的“羽调绿腰”。康昆仑弹完之后,受到了热烈的欢迎,因为他不仅技巧高超,而且调子也很新鲜、动听,东市的人大为得意,以为不会再有敌手了。哪里知道,西市的赛台上走出一位女子,向听众们说道:“我也弹奏此曲,但是要移到枫香调中弹奏。”这位女子稳稳地坐在台上,从容不迫地弹奏起来。乐声跌宕起伏、变化万千,神妙非常。弹完一曲,听众为之欢腾。这位演员手法之高妙,表达之淋漓尽致,真使大家耳目一新,连康昆仑听后,都感到惊奇异常。自然西市的演奏已稳操胜券,这位鼎鼎大名的琵琶高手康昆仑败在了这位女子的名下。康昆仑觉得心服口服,他很钦佩这位女子,他立即跑向西市的赛台,想要见这位女子一面。等到这位女子卸了装出来,康昆仑一看,原来他不是一位女子,而是庄严寺的和尚段善本。康昆仑十分诚恳地表达了自己的钦慕之情,同时拜段善本为师,认真的向老师学习技艺。

从上面的小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唐代琵琶演奏的普及程度,可以说已经成为百姓文化生活的不可缺少的部分;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唐代市民音乐文化生活的多姿多彩。

音乐之最

交响乐作品写得最多的是奥地利古典作曲家海顿,他一生共写了104部交响乐,享有“交响乐之父”的美称。

歌曲写得最多的是奥地利古典作曲家舒伯特,他一生共写了600多首歌曲,人们称他是“歌曲之王”。

圆舞曲写得最多的是奥地利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他一生共创作了近500首圆舞曲,被人们称为“圆舞曲之王”。

器乐协奏曲写得最多的是意大利古典作曲家维瓦尔帝,他一生共写了450多首协奏曲。

德国古典作曲家贝多芬在声乐作品中最早创造出声乐套曲这一音乐形式。

匈牙利浪漫派作曲家李斯特在管弦乐作品中最早创造出“交响诗”这一音乐形式。

德国古典作曲家约·塞·巴哈在器乐作品中最早创造出练习曲和变奏曲这一音乐形式。

世界上最长的歌剧是德国歌剧作曲家瓦格纳花了20多年才写成的组歌剧《尼伯龙根指环》。全剧由四个部分组成,要用四个晚上才能全部演完。

一切都在歌声中结束

——博马舍

没有歌唱就没有生命,就像没有太阳也就没有生命一样。

——伏契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