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快乐学习丛书-如何成为小音乐家
14552800000002

第2章 音乐的分类

艺术应该是无拘无束的,但是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自然形成了若干种形态,每一种形态都有自己的特点。在音乐领域,有许许多多代表某种特定形态的名称,它们有的明确,有的很模糊,有的甚至还互相矛盾。在这里,我们不去做学术上的探讨,而是简单地介绍一下,以便对音乐的概念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民间音乐和创作音乐

在严格的意义上,所有的音乐都是创作出来的,不同的只是创作的过程和方式。我们所说的民间音乐和创作音乐的主要的区别在于:

1.民歌或民间乐曲最初的作者已经无法查考,而创作的音乐有作者的署名。

2.民间音乐在流传过程中经过千万次的口头传授,可能与最初的曲调已没有多少相似之处,因而可以说是一种集体创作。

3.民间音乐一般是口头流传,创作音乐则以尽量准确的方法将音乐记录下来。

4.为了演唱(或演奏)的方便,民间音乐一般在技术上比较简单。

不过,现在越来越多的专业音乐家表演民间音乐,使得这两个概念有时难以分清。比如说,一个训练有素的歌唱家音乐会上演唱的民歌、根据民歌曲调改编的管弦乐曲等等。相反的例子也有,一首由作曲家写作的歌曲,由于它的曲调优美动听,歌词接近日常生活,同时又与某一地区或民族的音乐风格比较接近,传唱一段时间之后,人们可能会忘记了它的作者,当作民歌来对待。

古典音乐和现代音乐

“古典”时常使人联想起“古代”,这其实只对了一半。除了“古代”的含义之外,这个词还有“经典”的意思,简单地说,就是“最好的”。当我们说“古典音乐”时,一般包含这样几个意思:

1.维也纳古典乐派的音乐,这里,“古典”一词有明确的时间范围、地域范围和风格特征,就是以海顿、莫扎特、贝多芬为代表的音乐。

2.古代的著名音乐作品。

3.由现代作曲家按照特定的风格规范写作的音乐。

4.泛指由巴罗克时期直至浪漫主义时期的一切音乐作品。

此外,古典音乐还有写作技法高超、思想内涵深刻的意思,当然,悦耳的音响和形式美也是必不可少的,否则不成其为艺术。现代音乐的广义概念是20世纪创作的、在作曲技法、曲式结构、美学观念等方面都突破了由维也纳古典乐派所确立、在19世纪达到顶峰的作曲规范的音乐。其狭义概念则专指西方国家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出现的各种音乐流派,比如无调性音乐、十二音音乐、具体音乐等等。现代音乐的流派很多,很难简单地归纳,不过一般而言,都有以下特征:

1.在横向关系上,打破调式、调性的限制,自由地使用全部十二个音。

2.在纵向关系上,脱离传统的和声体系,大量使用“不谐和”的和弦。

3.在音色上极力求新,包括用传统乐器探索新的组合和利用电子设备开发前所未有的、崭新的音响材料。

4.在创作的思维方式上,偏重于理性和逻辑,乃至于用数学法则来构筑作品。

标题音乐和无标题音乐

首先,这两个概念是专门针对器乐作品的。声乐作品有标题是很自然的事情,无论是歌曲还是歌剧,都有一个“名字”,哪怕这个名字叫做《无题》,也和无标题音乐不是一回事情。但是,这个标题实际上是诗歌或戏剧脚本的名字,与音乐没有多少关系,换句话来说,这个标题是针对歌词的,如果歌词改变了,标题也会随之改变。其次,标题音乐是一个专门的术语,而不是说有名字的作品都叫作标题音乐。它指的是讲述故事、表现文学概念或描绘画面、场景的器乐作品。这种类型的音乐可以说自古就有,比如中国古代乐曲中的《十面埋伏》、《春江花月夜》和欧洲古代乐曲中常见的《战争》、《狩猎》之类的标题,但这个词是李斯特首先使用的,他给“标题”下的定义是:“作曲家写在纯器乐曲前面的一段通俗易解的话,作曲家这样做是为了防止听音乐的人任意解释自己的曲子,事先指出全曲的诗意,指出其中最主要的东西。”可见,标题不仅是一个名字,它应当是一段文字,说明乐曲的“情节”或作曲家的意图,例如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柏辽兹的《幻想交响曲》都是典型的标题作品。李斯特本人在他的交响诗《塔索》前面是这样写的:“在费拉拉,塔索的心中交织着爱情与苦恼;在罗马,他得到了报偿;而在威尼斯传唱不衰的歌曲映射着他的荣耀。这三个阶段难解难分,不可磨灭地存在于他的记忆中。音乐奏响之后,让我们想象主人公心头的愁绪浓云般弥漫在威尼斯的湖面上,就像这幅景象呈现在我们眼前;接着,我们看到了他的骄傲而忧郁的面孔,他正在费拉拉节日的人群中悄悄地穿过,他的不朽之作正是在这里初见天日的;最后,我们随着他来到不朽的城市罗马,人们为他戴上了桂冠,奉为殉道者和诗人”。这段话不仅指明了音乐的基本情绪,还绘出了具体的画面,使听众直接进入规定的氛围。

不过,由于作曲家写作标题音乐时经常取材于人们熟知的故事、事件或景象,就不必再用许多文字来说明了;比如里夏德·施特劳斯的《唐璜》、《堂吉诃德》,何占豪、陈钢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等就是这种情况。标题音乐是浪漫乐派作曲家喜爱的体裁,在19世纪产生了大批脍炙人口的作品,对今天的音乐创作有极其深刻的影响。

与此相对的无标题音乐又叫做纯音乐、绝对音乐。它不依赖(或者说很少依赖)描述性的标题来引导理解,但也需要有一个名字。它命名的依据通常是作品的调性、调式、曲式和作品编号。比如肖邦的《c小调钢琴奏鸣曲》,c是调性,小调是调式,奏鸣曲则说明了曲式。还有一些作品,虽然有一个名字,但这个名字只表明作品的情绪、气氛,而不是具体的形象,因此仍然是无标题音乐,像柴科夫斯基的《悲怆交响曲》、《忧伤小夜曲》就属于这种情况。

严肃音乐和轻音乐

这是一对定义模糊,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概念。严肃音乐与轻音乐之间唯一的分水岭是前者以作曲者在作品的思想性、创新程度、写作技法等方面的艺术追求为特征,而后者则以娱乐为主要目的。其他方面的具体的区别均难以成立。首先,我们无法按照作曲家来区分,许多大作曲家的作品表中都包含着轻音乐性质的东西;其次,无法按照乐队编制区分,同样的乐器、同样的乐队既可以演奏严肃音乐,也可以演奏轻音乐。要注意的是,这里说的轻音乐指的是用传统乐器演奏的乐曲,比如说施特劳斯的圆舞曲,而通俗歌曲、摇滚乐之类则又作别论。“轻”除了风格上的含义之外,还有“小”的意思,在过去,对冠以“轻”字的作品往往轻视,认为不必认真对待。

琴谏

战国初期,魏国的开国君王魏文侯励精图治,礼贤下士以重金聘得许多有才干的人为他服务。其中有著名的政治家李悝,军事家、政治家吴起,还有一位大音乐家——师经,由他来主持一国的雅乐。

一次,文侯宴请大臣,饮酒作乐,君臣尽欢。酒酣之际,魏文侯有些失态,冲着臣僚们大声喊道:“你们这些人放聪明些,以后要顺着我的意思,少冲撞我,否则我不客气!”大家都觉得这是文侯酒后狂言,不与他计较。唯独性情耿直、对文侯赤胆忠心的师经忍不住了,他捧起身边的古琴,朝着文侯正面掷了过去。文侯大惊,酒都吓醒了一半,急忙闪身躲避,但魏文侯冕冠上的旒苏已被撞断了不少。文侯大怒,气呼呼地说:“行刺君王,该当何罪?”惊慌中的群臣,有脱口而出地说道:“烹刑!”大约就是用油煎死或用水煮死吧!已被卫士逮住的师经毫不畏惧地说:“临死前我有话说。”文侯大约是被他大义凛然的气概所折服吧,说道:“那么,你讲吧!”师经从容地说道:“古代虞舜作君王时,虚怀若谷,最怕听不到反面的意见,而夏桀(古代一位暴君)所说的话,就是您刚才讲的。今天我所反对的、打击的是夏桀,而绝不是我的君王。我的话讲完了。”文侯听后大受感动,立即命令卫士释放了师经,并且对左右说:“师经讲得很有道理,他纯粹是一片‘受人以德’的赤诚之心,我险些错怪了他。”

从那以后,魏文侯将师经的古琴和被击坏的冕旒珍藏起来,“悬挂此琴,作为寡人符。不补冕旒,作为寡人戒”。以此来告诫自己,作为一位君王,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可以放纵自己,说出有悖于“德”的话,或者做出有悖于“德”的事。而后代的人,也往往把师经成功的“琴谏”传为佳话。

世界著名的交响曲

海顿(奥地利):《告别》、《惊愕》、《时钟》。

莫扎特(奥地利):《第三十九号》、《第四十号》、《第四十一号》。

贝多芬(德国):《英雄》、《命运》、《田园》、《合唱》。

舒伯特(奥地利):《未完成交响曲》、《悲剧交响曲》。

柏辽兹(法国):《幻想交响曲》。

门德尔松(德国):《意大利交响曲》。

舒曼(德国):《春天交响曲》、《莱茵河交响曲》。

柴科夫斯基科(俄国):《悲怆交响曲》。

德沃夏克(捷克):《第九交响曲》(又名《自新大陆》)。

如果没有音乐,生活就是一个错误。

——尼采

音乐是耳朵的眼睛。

——谚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