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快乐学习丛书-如何成为小音乐家
14552800000008

第8章 雄壮激昂的战斗号角

——《黄河大合唱》

《黄河大合唱》是诞生在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大型声乐作品,是一首极其激动人心的抗日战歌。它用象征性的手法,塑造了一个民族“巨人”的典型形象——黄河,既有中华民族的气魄和强烈的时代精神,又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民族风格。它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它的精湛技巧,都可称为我国音乐作品中当之无愧的楷模,是我国音乐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引为自豪的艺术明珠。

1938年秋,24岁的诗人光未然满怀抗日的热情,来到黄河的壶口,亲眼看到了“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壮丽景象。黄河的力量给了诗人以启示,他决心要“写一首讴歌黄河的诗”。后来,诗人又经历了吕梁山的战斗,抗日民族革命战争更加激发了诗人的情绪。在永和关,诗人曾从黄河船夫与恶浪搏斗的豪迈气概中看到了人民的力量,诗的意境又一次升华。他再也抑制不住讴歌黄河的创作欲望了,就在1939年3月初,他带着伤病,只用了5天时间,就写成了震撼人心的歌词《黄河大合唱》。歌词对黄河作了全面生动的描绘,并赋予它以巨人般的坚强性格,不仅使我们看到了黄河之长、黄河之险、黄河之雄伟,也使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黄河的屈辱、黄河的觉醒、黄河的力量。

在延安窑洞里,当时担任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的冼星海,听了光未然满怀激情的朗诵后,一把从诗人手中拿过诗稿,动情地说:“我要把《黄河大合唱》写成具有中国气派的大合唱!我有把握把曲子谱写好!”冼星海就是以这样炽热的情感写好了《黄河大合唱》的总谱和合唱,总共只用了6天的时间。

1939年4月13日,《黄河大合唱》在延安陕北大学礼堂首次演出,获得了空前的成功。周恩来曾为冼星海亲笔题词:“为抗战发出怒吼,为人民谱出呼声”,这也是全中国人民对《黄河大合唱》的高度评价。

《黄河大合唱》共有8个乐章,每章开始均有配乐朗诵。①《黄河船夫曲》(混声合唱),描绘船夫们与黄河风浪搏斗的动人场面;②《黄河颂》(男声独唱),唱黄河的雄姿,赞五千年的文化,颂民族精神的发扬;③《黄河之水天上来》(配乐诗朗诵)痛诉民族的灾难,歌颂时代英雄;④《黄水谣》(女声二部合唱),控诉日本侵略者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深重灾难;⑤《河边对口曲》(男声二重唱及混声合唱),叙述流亡群众的悲惨遭遇,显示人民的斗争决心;⑥《黄河怨》(女高音独唱),唱出了被压迫、被污辱妇女的痛苦哀怨;⑦《保卫黄河》(轮唱),表现了中国人民前赴后继奋起斗争的英雄形象;⑧《怒吼吧,黄河》(混声合唱),象征东方巨人为抗战最后胜利而发出的呐喊。

《黄河大合唱》在抗日战争时期是鼓舞群众奋起抗战的战斗号角;今天,它仍然激励着我们永远向着胜利前进!

曲有误,周郎顾

说起周郎,凡是懂得历史或者看过《三国演义》的人,没有不知道的。

他就是三国时代吴国的大将周瑜,字公瑾。相传他长得很秀气,又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威武军人,二十四岁时即被孙策封为“建威中郎将”。时人都很爱慕他,而称之为“周郎”。可惜这位人之翘楚年纪不大就被诸葛亮的“三气”给气死了,这不能不说是千古憾事。

周瑜一生最得意之事就是“赤壁大战”,在这次战争中,他以鄱阳湖一支薄弱的水军,击败了曹操南下的大军团,从而威名大震,使敌人闻风丧胆。杰出的军事家周瑜又有很好的文化修养,在少年时代他已精通音乐,在别人演奏乐器时,如果稍有错误,他一定听得出来,并且能够予以纠正。因此,时人谓之:“曲有误,周郎顾。”一直到今天,人们仍然引用“顾曲周郎”的典故。后人的许多诗作中,也都运用了这个典故,如唐代李端的诗作:“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大约是写一位青年女子,为了使情人能多看她几眼,而故意的“误拂弦”。这位情人当然是多情而又懂得音乐的了。

世界著名的小夜曲

海顿(奥地利):《小夜曲》,约作于1762年。

舒伯特(奥地利):《小夜曲》,作于1828年。

古诺(法国):《小夜曲》,作于1855年。

德沃夏克(捷克):《E大调弦乐小夜曲》,作于1875年。

德里戈(意大利):《小夜曲》,又名《爱之夜曲》,作于1900年。

皮尔纳(法国):《小夜曲》,作于1894年。

德尔德拉(捷克):《小夜曲》,作于1901年。

托赛里(意大利):《小夜曲》,又名《叹息小夜曲》,作于1898~1903年间。

布拉加(意大利):《天使小夜曲》,又名《瓦拉契亚的传说小夜曲》。

莫扎特(奥地利):《弦乐小夜曲》,作于1787年。

柴科夫斯基科(俄国):《弦乐小夜曲》,作于1880年。

苏克(捷克):《弦乐小夜曲》,作于1892年。

谢米娜德(法国):《西班牙小夜曲》。

庞塞(墨西哥):《墨西哥小夜曲》,又名《小星星》,作于1912年。

音乐是唯一可以纵情而不会损害道德和宗教观念的享受。

——爱迪生

有灵性的音乐家遇到外行会精神不振。

——巴尔扎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