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教学相长文丛-教育和弦
14553600000002

第2章 C大调(2)

这次通话,母亲从始至终都是用近乎零分贝的声音和我说话,但我似乎更喜欢她用那让我身旁人都能听到通话内容的音量说话。

话到结尾,她还不忘叮嘱我要认真学习,这句话成为我从始至终最能接受的一句。

王雪梅的随笔

放假了,一走进家门,家里没几个人,就妹妹一个人在厨房做饭。

“爸妈呢?”我问。

“还没回呢,他们去卖菜了。”妹妹边干边答。

“去卖菜还没回来。”我嘀咕着。忽然,想起刚回来时看到桥面上堵车堵得厉害的情境——一辆辆车排得长长的,从桥头至我们村边路口,骑自行车的都不得不下车推着走。

“天黑了,桥那边堵车,可能他们没那么快回来,我们吃饭吧。”我说。

“嗯。”

后来我和妹妹聊了一些开心的事。

爸爸妈妈回到家,都已经是晚上八点钟了,桥那边早已灯光闪耀了。妈妈为了让我和妹妹能够安安心心地上学念书,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她又苦又累,头上的头发已经花白了,人越显消瘦,皱纹也开始多了。这些不是我胡编的,妈妈的头发现在一大把一大把地掉,头发白了好多。妈妈回来坐在沙发上,我和妹妹就跑过去和妈妈说话。说我们身边的事,谈我们自己的事,也聊一些家常的。爸爸的工友在我家吃晚饭,打趣地说:“大嫂,你多好啊,两个女儿围着你聊天。”

说实话,每次放假回家,妈妈种菜来卖,除了每天早上起早一点帮妈妈摘菜、洗菜,然后帮她把菜用三轮车送上我们村那个小坡之外,我也不知道自己可以为妈妈干点什么。每日的家务是必干的,鸡鸭是要喂的,如我不在家,这一切就由我妈妈或妹妹来做。

有时候我从学校回到家,看到家里好乱,妹妹就说:“没有人有时间扫的,妈妈卖菜卖到中午,有时不好卖要卖到晚上才回来。”也是,妈妈为这个家付出了自己的青春,她从来不像村里的其他妇女,早上干活干到10点就准时到商店去打麻将。她能干就尽量多干点,她看到孩子们没有衣服就给我们去买,尽管她穿得很朴素。有时我和我妹看到妈妈买一件衣服,就会开心得手舞足蹈,我们都劝妈妈有钱就给自己买点衣服,别省得太要紧了。

妈妈说,她辛苦我们能体谅就行了,放假陪她说说话,看看电视,不要像别的小孩那样让她不省心就行。

爸爸说,他辛辛苦苦地干活,没日没夜地工作,就希望我们能认识几个字,安安心心地读书。

每次回到家,我都尽可能地和父母说话。电视开着,我也不拿遥控器,我对他们说想看哪就看哪,我不看电视的。说真的,放假回家除了和父母聊天,我真不知道还可为他们做些什么。每次回到家我总会对自己说,好好读书,不要放弃读书。

看着父母日益衰老,我真怕他们像秋日里的黄叶,落地无声;我也怕“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事发生在我身上。我只希望父母能够健健康康地活着,看着我们长大。

做个真正意义上的严格老师

由于自己在校务处工作,经常会收到学生(甚至是学生联名)写来的告状信。印象最深的一封信是告班主任某某老师,虽然信的内容不多,但非常直接地提出要求更换该老师。

我刚来这所学校也不是太久,对这位老师也还不是很了解,于是我到处去了解该老师的情况。通过调查和摸底我了解到,该老师个性比较强,是一位比较严格的老师,班级管理得比较好,而且教学成绩也处于年级前列。由于该老师管理的班级不错,教学成绩也很好,许多家长经常要求将自己的孩子调到该老师所在的班级。

为更好地了解情况,我连续听了该老师几节课。应该说,该老师的教学总体不错,学生在课堂上基本都能集中注意力听课,看来在教学上是没有问题的。那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听课发现不了问题,看来只好找学生了解情况了。由于信件没有署名,我只好先从班干部入手,召集他们开了一个座谈会。开始,班干部都不愿意说什么。沉默良久之后,终于有人发话了:“我们班主任要求太严厉了,他制定了许多班级规章制度。比如,考试不理想,必须抄试题或者答案多少遍;上课迟到,要求学生站着听课;学生犯了错误,罚学生扫地等……”此话一说出来,几个班干部明显地分为两派。一派说班主任这样做太过分了,而另一派则说班主任这样严格要求我们,也是为了大家、为了班级……我见此情况不禁猜想:学生告老师是不是与严厉有关呢?

我再次到该班去听课,这一节刚好是试卷讲评课。我细心地观察学生的表情与行动,发现学生的学习表情中确实带着紧张的神情,仿佛唯恐出错的样子。

基于对这些情况的了解,我准备约请这位老师谈一次话,内容围绕什么是“严格”来进行。

“X老师,你的学生告你的状呀?”

“是吗?为什么?”看得出他很惊讶。

“是的,他们反映你对学生的要求过于严厉了。”

该老师沉默了一下,然后说:“我严格要求他们也是为了他们好呀。对于无法自己严格要求自己的学生,我这样严格要求他们是必要的。”

“没错的,严格要求学生是每个有良知的老师都应该做的事情,只有这样,我们才对得起教师这个职业。”

该老师见我认同他的观点,马上接过我的话,说:“是呀,这也是我的出发点。”

“可学生为什么要告你的状呢?你思考过没有?”

“没有,不过我想肯定是那些调皮的学生告的状。”他有些愤怒地说。

“我找你班的班干部谈过了,在班干部中,有一半的人也认为你对学生要求太严厉了,你知道吗?”

“真的?”

“嗯,我亲自了解到的。”

他没有说什么,表情略带几分不高兴。

见他沉默,我也沉默了一阵。然后说:“你的做法只能说是严厉要求学生,而不是严格要求学生。”

“严厉和严格有区分吗?”他立即反问。

“你说呢?”

“……”

“要不你先回去思考一下,明天我们再来聊聊这个问题?”

“好的,那我先走了。”

……

下午快放学了,该老师又来找我。

我问:“有何见解呢?”

“说不清。好像有区别,但好像又是一样的。”

我说:“我认为是有差别的。我的理解是,严格中包含了严厉,但同时严格还有格的要求。我查过字典,严格是指在遵守制度或掌握标准时认真而不放松,而严厉是指严肃而利害。”

该老师好像是一头雾水的样子。

我接着说:“严格是指在遵守制度或掌握标准时认真而不放松,因此严格中的格应该是严格的前提与限度,也就是遵照制度或掌握标准。而严厉则没有这样的前提,这就是它们的差异。”

“那这能说明什么问题呢?”

“从你的教学管理来看,你只是要求学生在遵守制度时认真而不放松,可你自己在执行标准方面却不能做到认真而不放松。这是你在教学管理上要解决的症结。”

“为什么说我自己在执行标准方面却不能做到认真而不放松?”他问。

“我不是指你在执行你制定的要求上不能做到认真而不放松,我是指你在执行教育教学规律、学生成长规律的标准方面不能做到认真而不放松。”

“……”

老师又一次地沉默了。

“教育教学和学生成长都有其独特的规律,在管理班级时你必须遵守这些规律。初中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阶段,这一阶段是一个非常特殊的阶段。他们显然无法和成人一样有很强的自制力,因此必然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既然存在问题是在所难免的,我们又有什么权利对他的缺点和错误一味地批评和指责,甚至体罚学生呢?我想强调的是,严格和严厉是有区别的,我们要做严格的老师,而不是做严厉的老师。”

……

教孩子说声谢谢

上学期结束时,班上有位学生考试一结束就和妈妈去了杭州玩,致使成绩册、寒假作业都没有拿。后来虽然把成绩册拿回去了,但由于他春节时又去了南京,所以对我在学期结束总结会上布置的一些要求了解得不详细。所幸的是,他妈妈特意给他买了部手机,于是假期中他经常用短信和我联系。

第一次我收到他发给我的短信,既没有称呼也不说明自己是谁,只写了自己想问的问题,我回问是谁后,他才说明自己是谁。我给他详细回答了问题后,他给我回了一条信息,只有两个字:“好的”。

这是个父母离异的孩子,父母亲都忙于自己的工作,平常都是由保姆照管的,从这次短信交流中明显可以看出,他妈妈在交给他手机时并没有对他进行手机使用方面的礼仪。

我又给他回了一条:“我帮你解答了问题,你应该怎样说才更有礼貌。”他赶紧回了一条:“噢,谢谢。”

没过几天,他又给我发来短信问问题,这次情况就好多了,在收到我的解答后,立即就回了一条“谢谢老师”。

他这前后两次发短信的变化,仅仅是我给他提了个醒。我想,他以后在发短信和别人交流时应该会做到这一点了。

父母和身边的人在日常生活中首先应给孩子做好表率,同时应适时告诉孩子应该说“谢谢”,这样的教育不是难事,只需细心一点就可以了,这样的礼仪有时候不是孩子不去做,而是我们没有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

记得看过一则报道说,“常说谢谢会提升孩子的情商,有利于孩子的与人交往”。让孩子说一声“谢谢”,这是最基本的礼貌,也是对别人起码的尊重。教孩子说一声“谢谢”,能让孩子时常保持一颗感恩的心。

师生之间

上午的语文课中,学习了《春雨的颜色》这篇课文。这是一篇很生动的童话,写燕子、麻雀和黄莺在争论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燕子说:“春雨是绿色的,因为春雨落到草地和柳树上,它们都绿了。”麻雀说:“春雨是红色的,因为春雨洒到桃树和杏树上,桃花和杏花都红了。”黄莺说:“春雨是黄色的,因为春雨淋到油菜花和蒲公英花上,它们都黄了。”我读到这里说道:“小燕子、小麻雀和小黄莺真是可爱,它们用心地观察,春天在它们眼中多美呀!你也一定观察过春天的雨,你肯定也想与燕子、麻雀和黄莺争论一下这个有趣的问题,是吗?谁来说说,你觉得春天的雨是什么颜色的?”有的孩子说,春雨是白色的,因为春雨洒在梨树上,梨花白了;有的孩子说,春雨是彩色的,因为春雨落到公园的花坛里,花坛里的花都开了,五颜六色,十分美丽;有的孩子说,春雨是蓝色的,因为它落到海里,海水就蓝了……大家七嘴八舌,气氛很热烈。又一只小手举起来,我期待着更精彩的回答,只见王子旭站起来,微笑着说:“刘畅说他喜欢你。”这真是一个出人意料的答案,马上就有孩子在下面偷笑,我想肯定有些小精怪对“喜欢”这词有不一样的理解。我灵机一动,马上说:“好啊!老师听到这样的答案很开心呢。老师希望自己能做一个好老师,让每个学生都喜欢我,像刘畅那样;老师也很喜欢你们,爱你们呀,因为你们都那么乖,那么聪明,学习那么认真。”被我这样一暗示,孩子们都挺直了小腰,坐得笔直,小眼睛都放着光芒,目不转睛地望着我。我笑了,孩子们多可爱呀!他们表达自己感情的方式是那么真实、自然、淳朴。我被这种课堂上的小插曲感动着,也在心里默默地说:“好好努力吧,你所做的一切,学生自有体悟。”

下午放学,经过我原来所教的班级,走廊上几个孩子在玩耍,李丽看到我,连忙说:“老师好!”我也笑着说:“李丽好!”我正准备下楼,张佳与同学追着玩,一下子冲到我面前,这个淘气的小家伙只顾着玩,根本就没看清楚老师在眼前。李丽马上拉着又准备跑走的张佳说:“赵老师来了,快叫老师呀。”还把张佳的头往下面按了按,意思是叫张佳给老师鞠躬吧,张佳这才抬起头看见我,连忙说:“老师好!”我被他们天真的举动逗笑了,告诉张佳不要在走廊上奔跑,然后开心地下楼了。

今天,虽然天阴沉沉的,但是我感受到了被阳光沐浴着的温暖。只要你心存简单,你就很容易被身边一些简单的事情感动着,这感觉多么好!

留一只眼睛看自己

过完了元旦,休息了几天的学生高高兴兴地来到了教室,个个都开心地谈论着。

看着这群开心的学生,我想,他们在这几天中一定遇到很有趣的事情,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为什么不让他们在一起说一说、写一写呢?这可是一个对学生进行写话训练的好机会。于是,我把我的语文课做了一个临时调整,将它变成了写话训练课。

“同学们,元旦开心吗?”

“开心!”

“什么事情让你们这样开心呢?”

教室里一下子热闹起来,学生的手纷纷举了起来。

“老师,爸爸带我去公园看猴子,我好开心!”

“老师,我去吃了麦当劳,和里面的姐姐一起跳舞,好有趣!”

“老师,我去儿童公园里玩了太空球。我爬在那个充气大球里,站也站不起来,想让它往前跑,可它就是不动,实在是太好玩了,可惜时间太短了。”

……

如同打开了闸门一样,学生一个接一个侃侃而谈,生动的细节讲述一个接一个,让我喜不自禁。

“同学们,刚才我们讲了很多,能把它写下来吗?”

“能!”学生齐声答道。

“好,今天我们就结合同学们刚才谈的进行一个写话训练,题目可以自己定,但是一定要写具体。”

我的话刚说完,班上的学生就埋起脑袋,刷刷刷地动笔写了起来。看着学生的认真劲,我颇为得意,心想:这次的作业应该不会让我失望吧。等到一节课下课,看着学生交上来的作业,我傻眼了,这就是他们的写话,三言两语,没有重点,没有细节描写,全班没有几篇作业比较令人满意。

这是怎么回事呢?思来想去,就是不明白。回想课堂上学生将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娓娓道来,而在实际写话过程中却是不理想的,问题究竟出在哪里?我不停地思索,想在学生身上寻找答案。

晚上,我随手拿起一本杂志,一篇文章的标题一下子就吸引住了我——《留一只眼睛看自己》。这篇文章介绍了一位意大利画家莫迪里阿尼,这个桀骜不羁的画家所画的肖像画有一个突出特点,就是许多成人只有一只眼睛。当别人问他是何用意时,画家的回答耐人深思:“这是因为我用一只眼睛观察周围的世界,用另一只眼睛审视自己。”

“用一只眼睛看自己”,想着这句话,再想想白天所发生的一切,我恍然大悟,原来问题出在自己身上。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一直牢记写话训练要让学生多说话,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忘了低年级的学生毕竟还是小孩子,会说不代表会写,很多地方需要我们老师扶着、领着、带着。而我却忽视了这个年龄层孩子的特点,忽视了由说到写这一过程中老师所必须起到的指导作用,这才造成了上交的作业不堪入目的结果,也打击了学生写作的兴趣。

经过这次写话训练的教训之后,我不仅知道了在写话过程中教师指导的重要性,更懂得了老师在反思教学的过程中,切莫忘了反思自己。当大多数学生不能完成学习任务时,我们就要留一只眼睛来看自己,解开锁的钥匙可能就在自己身上。

爱是一种支撑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在逃难的人流中,一位母亲带着她3岁的孩子随着人流向远方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