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教学相长文丛-教育和弦
14553600000004

第4章 C大调(4)

读到这里我再也读不下去了,我的心被震撼了!不言而喻,这位老师的做法也太过分了,深深的伤害了赵宇的自尊,使他产生了严重的恐惧心理。后来我们通过相互的真情留言,我了解到他故事的下文是这样构思的:“原来青蛙跳出井口放眼望去,只见高大的烟囱冒出滚滚浓烟,小河里流淌着乌黑发臭的污水,空气中弥漫着呛人的气味。昔日的小伙伴小鱼、小虾、小蟹都不见了,只剩下青蛙孤零零的一个,它很害怕,它觉得还是井里安全可靠,于是又跳回到井里。”我的心再一次被震撼了,这是多么独到的观点呀,一朵创新的火花还未来得及绽放就熄灭了,随之消失的还有学生那盏微弱的自信之灯。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今后的日子里我们师生俩用“鸿雁传书”的方式沟通、交流,使他打开了心结,走出了困惑。从此以后老师布置的作业他从未欠过账,而且每次都做得很认真,进步也很大,成绩直线上升。我知道是我真情的留言激起了他学习的信心和渴求知识的欲望,从我亲切的话语中他感受到了我对他的爱和期待,震撼了他的心灵,真情留言在我们师生之间架起了一座理解与沟通的桥梁,筑起了一座爱的平台!

成功的教育是爱的教育,爱能激发学生的热情,给学生以勇气和信心;爱能激发学生的潜能,给学生以希望和成功;爱能开启学生的心灵,让老师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引领学生在爱的海洋荡漾。我坚信那位语文老师对学生同样充满了爱,只是缺少了一些耐心、一丝真情、一句恰当的话语以及表达爱的正确方式。作为老师,特别是中小学老师,面对学生幼稚的想法、“离谱”的思维和紧闭的心扉时,要紧的不是作出对与错的判断,而是要有足够的耐心、无限的爱心、恰当的方式去开启学生的心智,去激活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老师与学生的“真情告白”无疑也是实现民主、和谐师生关系的又一道催化剂。

走进学生心灵深处

我决定采取迂回战术,从他的小学同学入手,终于在五班找到了一个知情人。一经了解,我的心里产生了一种说不出的滋味。其实,妈妈早在他两岁时就去世了,爸爸赌博成性并爱喝酒,一有钱就要去赌一把,对他基本上是不闻不问,他主要靠年迈的奶奶照顾。妈妈就是因为爸爸赌博的恶习难改,以死相逼,希望唤醒他爸爸,喝农药而死的。但爸爸并未因妈妈的死而回心转意,仍然十天半月才回家一次。他不愿回家,情愿住在学校,他也从不告诉别人家里的情况,报到注册时仍然将死去的妈妈的名字填上。这孩子,是怕别人知道他没妈妈而歧视自己呀!我下定决心,一定要走进他心里去。

正当我准备再一次找他谈话时,同寝室的学生向我反映,周六他偷偷躲在厕所抽烟,而且有赌博行为。我意识到,这孩子不能不管了。于是,我马上把他找来,和他进行了倾心交谈。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我的耐心引导下,他告诉我,他恨爸爸,想妈妈,是爸爸使他失去了妈妈,他不愿意拿正眼瞧他,甚至想他永远不回家。说话时,他拳头攥得紧紧的,仇恨在孩子的心里埋下了。由于父亲几乎不归家,生活费都十分拮据,孩子穿的特别寒酸。我试图以家访的方式解决父子之间的矛盾,可孩子断然拒绝了,坚决不让我去他家里。为了尊重他,我放弃了我的想法。我又尝试从生活上接济他,他也谢绝了。我发现,他是一个有自尊心、有骨气的孩子。找到了突破口,我娓娓告诉他:“父亲不管有什么错,他毕竟是你的亲生父亲,你们的血缘是剪不断的,是他给了你生命。从这个角度来说,你应该感谢他、报答他才对。再说,你妈妈就是因为爸爸不走正路才走上绝路的,如果你也像父亲那样,对自己、对家庭不负责,妈妈在九泉之下能瞑目吗?她用生命换来的是什么?是父子决裂?两代人的不争气?同时,你也该替年迈的奶奶想一想,本该享福的老人却还在操劳,你就忍心吗?”说话间,他已泣不成声。我趁机说:“你恨爸爸,老师也是理解的。但你已经长大了,不应该让恨继续下去了,爸爸这么多年都没有再娶,肯定是因为爱你的缘故。也许,爸爸是因为愧疚才不敢回家的呢。试着站在他的角度想想,谁不心疼自己的孩子呢?多想想他对你好的时候,关心你的时候,这就是他对你的爱。原谅他,试一试,好吗?”从表情上看,他有些心动了。“如果有什么难处,有什么心里话,把老师当作亲人吧,老师愿意听你说并帮助你。”

这次谈话后,他的生活态度发生了很大转变,再也没有发生吸烟、赌博行为了。这孩子有自尊心、有骨气,我不失时机地表扬了他,他的头抬起来了。

我找到他的小学同学,帮我给他的爸爸捎了一封信。

一个星期之后,我再次找他谈心,他微露喜色地告诉我,爸爸打工去了。走之前,爸爸来看了他,给他买了一件新衣服,但他舍不得穿。爸爸还承诺说他考到哪个学校就送他到哪个学校读书。爸爸其实是个有文化的人,因为种种原因不得志才那样的。我马上抓住机会,从他爸爸的转变谈起,给他信心,夸他有志气、有骨气。还从遗传学的角度鼓励他,一定继承了爸爸的聪明才智,爸爸没有实现的理想要等儿子去实现。趁热打铁,我对他在学习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还一起制定了计划。走的时候,我发现他的小胸脯挺起来了,几乎是蹦蹦跳跳着出去的。

从此以后,我一有机会就和他谈心,告诉他我愿意像妈妈那样听他倾诉、为他解忧、为他骄傲,同时还经常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他。终于,他扬起了自信的风帆,学习一路攀升,被同学们评为“学习进步标兵”。

通过他的变化我领悟到:只要你走进孩子的心灵深处,愿意聆听他们的心声,顽石也能变成金。

老师的幸福

中午在学校吃饭,刚放下筷子,就有同学来报:“老师,A的姥姥来了。好像是B打他了。”听了这话,我心里一惊:B这个小男孩黑黑的,但很聪明,而且很有侠义心肠,班级里谁有什么事,他都会伸出援助之手,说他动手打人,我还真有点不相信自己的耳朵。正想着,一位老年妇女走了进来,身后是哭哭啼啼的A,那妇女满脸是谦卑的笑:“老师,吃饭了没?”

“刚吃过。”

……

一阵简单的寒暄后,她就直奔主题:“老师,今天我来不为别的事,中午B打了我家A三个耳光,弄得孩子也没吃饭。我就想让你来说说,告诉他们同学之间不要再这样了。B家我也去了,他家的家长都和我说得挺好的,我怕小孩再动手,所以就麻烦老师多叮嘱学生一些。”于是,我让同学把B找来,问事情的缘由。这两个当事人各执一词,又有两名同学过来要做证人,弄得我哭笑不得。后来,费了一番周折,总算弄清楚了事情的原委:A这人平时就爱进行个小广播什么的。这一次,他又对别人说,B喜欢哪个女生。这话传到了B的耳朵里,他中午放学后便去找A算账,二人言语不和,就动起手来。事情的起因在A,谁让他无中生有呢?对两人的错误我各自做了批评后,又向大娘了解了一下A的情况。这孩子可真够可怜的,父母在她很小的时候因感情不和离异,后来各自组建了家庭,他就成了包袱,只好放在姥姥家,谁也不去看他。姥姥大字不识一个,能管他吃穿就不错了,其他的,也根本顾不上了。我不禁感慨万分,父母之过,为什么要强加在孩子身上呢?难怪A平日里愿意哗众取宠,他也是想获得一点爱呀!我不禁为我的不明察秋毫而自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