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读书手册
14554100000020

第20章 读书笔记的升华——书评(3)

联系自己在生活中亲身经历或者耳闻目睹的事情,可大可小,可新可旧。但要注意,不能与原文思想有出入,应该保持一致,而且,要言之有物,戒绝假话、大话、空话、套话等华而不实的语言风气。通过这些生活实例,挖掘它们背后的思想根源,发现某些规律性的东西。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用这种方法,是理论联系实际、读书联系生活的优秀的读后感。

(5)角度灵活多样,形式丰富多彩

这种方法比较难掌握,但运用好了以后,会起到“出奇制胜”的效果。

这既需要深刻领会原文的思想精华,又要具备丰富的读书经验和知识,善于抓住一点,寻找突破口,由点及面,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现象到本质,由特殊到一般。还可以针对原文进行反问、对话等形式,谈古论今,发人深思。

4.针对什么内容而写

上面谈了写读后感的几种方法,它们主要都是针对文章中心思想所出发的读后感,本身就有一定难度,需要你首先读懂原文的所有内涵量。再就是你必须具有相当的知识基础,不然的话,心里有感也发不出来,正应了一句歇后语:“茶壶里的饺子——倒不出来”。

当你实在觉得无从下手时,你可以从具体环节人手。下面,介绍几个角度,你可以任意选出一个,加以发挥。这种寻找“突破口”的方法,贵在“小中见大”,题目虽小但思想具有深度。这几个角度只是提供给你的几条思路,这些从小处出发的读后感也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也需要你具有必备的水平,不然,就空洞无物。

(1)解析文章的标题

文章的标题相当于人的眼睛。除非是命题作文,标题是固定不允许改变的。另外,有些文章是写好了以后才安置一个合适的标题的。

好的标题起的作用是画龙点睛。“画龙点睛”式的文章标题,能起到统帅全文结构和思想的作用,使全文生色,甚至还可以增添全文的“话外话”,使读者领会文章的弦外之音、话外之意,余味无穷。

读后感从标题入手,是由点到面的。就是赏析文章标题是怎样统领正文内容的,或者标题是怎样深化正文中心思想的,或者标题是怎样使文章增色生辉的。

(2)鉴赏文中的词句

一篇文章中总会有几处特别精彩的词句,像京戏里的“戏眼”,演员唱到“戏眼”处时,特别韵味十足,声情并茂,令听众为之动容,击掌称妙。文章也一样,几处精彩的用词造句就像“戏眼”,读至此处令人精神为之一爽,拍手称快。古人有所谓“一字师”,就是说别人一个字用得比你好,就可以做你的老师。至于名句,则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广为传颂。

从词句入手,是点一线一面式的。你从欣赏一句话开始,先是“就句论句”,分析它如何写得好,然后,即可扩展到全局,着眼于通篇,分析文章的写作风格。

(3)分析文章的结构特点

针对同样一篇文章,同样的几段话,组合方式不同,表达效果也就有了差别。正如盖房子,砖瓦都一样,只是因为组合方式的不同而有了风格的差异。

文章中包括时间、地点、人物等写作因素。尤其对于说明或叙述性的文字,根据原文所突出的主要因素,抓住它也就基本掌握了文章的整体脉络和结构特点。

给人印象深刻的文章,除了它的文字有特别之处外,它的布局谋篇也是有技巧的。“文似看山不喜平”,主要体现在大块结构上的安排有特色。

拿文章的开头来说,有的开门见山、引入正文;有的先讲别的,尔后引入正文,类似诗歌里“赋比兴”手法中的“兴”;有的开头一句话就是全文所要说的话,即主题思想;有的开头引人注目,用问话的形式或感叹的形式;有的则从小处起头,层层深入,渐入佳境。

再如文章的结尾,有的是一句话总结全文;有的则戛然而止,让人觉得意犹未尽;有的则采用问话形式,带有启发性;有的则呼应文章开头的提问,加深读者的印象;有的似乎说了一句与本文不太相干的话,实际上仔细品味起来,才感觉到寓意深远。

四、由所读的说开去——读书随笔

上一节介绍了写读后感,这一节再讲一讲读书随笔,它们都是面对“写作”的,即把读书笔记应用于自己的写作。

1.什么是读书随笔

读后感一般针对的是某个具体的对象,如一本书、一篇文章、一幅漫画等而写的。有时,需要更灵活的形式来表达你的临时感受,这就需要读书随笔。

你正在读一本书,忽然想到了很多类似的问题和相关的事情,于是,你想拿起笔把它记下来。这种笔记是随机而发的,你可能联想到你曾经读过的很多书、很多说法。这时,你也许下笔千言而意犹未尽,也许写几句心里话,你的意思就表达得淋漓尽致了。

这种“随笔”——随机性的笔记,可以说是你平常所做的读书笔记的一种进化形式。它虽然看似简单、灵活,但却可以培养你思考问题的独特角度和深度、广度,同时,反过来也会完善你读书的方法,提高你的综合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所以说,它是很有价值的。

这种随手笔录——随笔,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它的特色是文字短小灵活,形式不拘一格,但别有生趣、举重若轻。

“随笔”的形式,在宋代已然兴盛,所见所闻、读书杂感等等,均可用此种形式。五四运动以后,随笔更加流行,都是有感而发,或夹叙夹议,或借物抒情,其间既可以表现作者的文学修养,又能显出作者的学术态度和学术水平。

2.写读书随笔的方法

(1)归纳法

你平时可以留意思考和搜集某个专门的问题,在积攒了相当多的资料以后,把它们归纳起来,说明你自己对这类问题的看法,这就是一种很好的读书随笔。

(2)对比法

用对比法写读书随笔,主要是把具有相反意义的现象或事例列举出来,进行对比和联想,从而发现带有积极意义的启示。

(3)随笔有学问

随笔并不是“随便”。虽然在写作随笔时可能表现形式很随意,但随笔却是需要有内容的,它的“骨头”还是要“硬的”,要有学问在里面,让读者读后有所收获。

古人有很多优秀的读书随笔。小说一类的随笔问句轻松,里面暗含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寄托了作者对社会和人生的态度。而学术性一类的随笔,往往在简短的字里行间包容了很多知识和见解,涉及很多典籍里面的词句、说法。读者在读这样的随笔时,自然而然地学到了很多知识,同时它为你提供了很多书籍的线索,你若有兴趣的话,可以根据这些线索去阅读原书。

可以说,读随笔是一条学习的捷径,因为,做这些读书随笔的作者们,他们是把自己所读过的很多书,通过这种简短的形式很精炼地抒发了出来,读他们的随笔,等于他们替你读了很多书哩。

五、优秀书评范例

1.给我影响最大的一本书

给我影响最大的一本书究竟是什么书?我一时说不出来。要是问我最早给我以较大影响的书是哪一本,那我倒可以立即回答说:是《三国演义》。

我已经记不真切第一次读《三国演义》是在哪一年了,大约总是在小学五年级前后。在这以前,我也读过一些文学作品,虽然也觉得喜欢,但并不怎样被感动,看过也就算了。读《三国演义》情况就不一样,拿上手就有点放不下。尽管这是部章回小说,每回结束就告一个段落,写着:“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可我总还是不肯放手,仍急着要继续看下去,真可以说是废寝忘食,所以经常受到家里大人的责骂。也正是在读过《三国演义》以后,我才对小说产生了莫大的兴趣。先是尽量把家里所有的小说找出来看,接着就向学校图书馆和熟识的亲友去借。以后我之所以会走上学文学的道路,跟这些书本给我的影响也是分不开的。而《三国演义》则是引起我这方面的兴趣的第一本书,给我的影响尤其大。

《三国演义》之所以吸引我,是因为里面有许许多多或可爱或可恨的十分有趣的人物;是因为里面充满着许多紧张而又生动的故事情节。它所给予我的最大的影响,主要也是在于思想感情和人生态度这方面,文字方面虽也给了我不小的影响,但毕竟是次要的。书中的许多人物,都性格鲜明、富有魅力,如曹操的奸诈、刘备的仁慈、诸葛亮的智慧、张飞的鲁莽,等等,一个个写得是那样的生动形象、活灵活现,仿佛他们就站立在我们的眼前一样。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或联合或斗争的复杂多变的形势,它们相互间为了克敌制胜而勾心斗角、巧施计谋的紧张情境,又是那样的惊心动魄,引人人胜,使我们不能不被它紧紧地吸引住,在思想感情上和在对社会和现实人生的理解方面受到影响。

真正的文学艺术作品,都有一种强大的感染力量,能够使你情不自禁、不由自主地产生出好恶爱憎的感情。这种感情,直通你的心灵,深入你的骨髓,将熔铸到你的整个品性和人格中去,成为你生命的一部分,在你今后的处世行事中都会发生作用。

(钱谷融)

2.发动一场战争的小说

时势造英雄,也造就了震撼人心的杰作。美国独立战争以后,北部的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南部却依然实行灭绝人性的奴隶制度。拥护蓄奴还是反对蓄奴,形成了尖锐的南北对立。这时候,斯陀夫人的长篇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应运而生了。

《汤姆叔叔的小屋》,又译作《黑奴吁天录》或《汤姆大伯的小屋》,故事从一个奴隶主与一个奴隶贩子的讨价还价中开始。美国旨塔基州的奴隶主谢尔比在股票市场上投机失败,为厂还债,决定把两个奴隶卖掉,一个是汤姆,他是在谢尔比的种植场出生的,童年时就当伺候主人的小家奴,颇得主人欢心,成年后当上了家奴总管,忠心耿耿,全身心维护主人利益。另一个要卖掉的奴隶是黑白混血种女奴伊丽莎的儿子哈利。伊丽莎不是一个俯首帖耳死心塌地听主—人摆布的奴隶,当她偶然听到主人要卖掉汤姆和自己的儿子哈利后,就连夜带着儿子在奴隶贩子的追捕下跳下浮冰密布的俄亥俄河,逃到自由州,再往加拿大逃奔。她丈夫乔治·哈里斯是附近种植场的奴隶,也伺机逃跑,与妻子汇合,带着孩子,历经艰险,终于在废奴派组织的帮助下,成功地抵达加拿大。

汤姆却是另一种遭遇。他知道并支持伊丽莎逃走,但是他自己没有逃跑。由于他从小就被奴隶主灌输敬畏卜帝、逆顺受、忠顺于主人这类的基督教说教,对主人要卖他抵债也没有怨言,甘愿听从主人摆布。他被转卖到新奥尔良,成了奴隶贩子海利的奴隶。在一次溺水事故中,汤姆救了一个奴隶主的小女儿伊娃的命,孩子的父亲圣·克莱从海利手中将汤姆买过来,当了家仆,为主人家赶马车。汤姆和小女孩建立了感情。不久小女孩突然病死,圣·克莱根据小女儿生前愿望,决定将汤姆和其他黑奴解放。可是当还没有来得及办妥解放的法律手续时,圣·克莱在一次意外事故中被人杀死。圣·克莱的妻子没有解放汤姆和其他黑奴,而是将他们送到黑奴拍卖市场。从此,汤姆落到了一个极端凶残的“红河”种植场的奴隶主莱格利手中。莱格利把黑奴当作“会说话的牲口”,任意鞭打,横加私刑。汤姆忍受着这非人的折磨,仍然没有想到要为自己找一条生路,而是默默地奉行着做一个正直人的原则。这个种植场的两个女奴为了求生,决定逃跑。她们躲藏起来。莱格利怀疑汤姆帮助她们逃走,把汤姆捆绑起来,鞭打得皮开肉绽,死去活来。但是汤姆最后表观出了他对奴隶主的反抗,什么都没有说。在汤姆奄奄一息的时候,他过去的主人、第一次卖掉他的奴隶主谢尔比的儿子乔治·谢尔比赶来赎买汤姆,因为汤姆是小谢尔比儿时的仆人和玩伴,但是汤姆已经无法接受他过去的小主人的迟来的援手,他遍体鳞伤地离开了人世。乔治·谢尔比狠狠地一拳把莱格利打翻在地,就地埋葬了汤姆。回到家乡肯塔基后,小谢尔比以汤姆大叔的名义解放了他名下的所有黑奴,并对他们说:“你们每次看见汤姆大叔的小屋,就应该联想起你们的自由。”

《汤姆叔叔的小屋》这本书通过对汤姆和乔治·哈里斯夫妇这两种不同性格黑奴的描述,告诉读者:逆来顺受、听从奴隶主摆布的汤姆难逃死亡的命运,而敢于反抗、敢于斗争的乔治夫妇得到了新生。因此,《汤姆叔叔的小屋》对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特别是对美国废奴运动和美国内战中以林肯为代表的正义——方获得胜利,产生了巨大的作用。

(《世界文学史》)

3.精神的胜利

《老人与海》之所以成为海明威的巅峰之作,之所以不同子海明威的其他硬汉小说,就在于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不但写了硬汉,而且通过这一硬汉讴歌了人类的永恒价值。正是这一点使得《老人与海》中的硬汉桑提亚哥与海明威其他小说中的硬汉有了天壤之别。

海明威在创作《老人与海》之前所写的硬汉,仅仅是性格的坚硬,他们对读者的吸引完全来自于硬汉特异的性格,他们的价值只在于硬汉性格的罕见。但《老人与海》中:孤独的老渔夫桑提亚哥已经不仅仅是条硬汉,他身上所体现的精神价值,完全是古希腊悲剧精神的现代回响。在《老人与海》中,海明威终于为他所钟爱的硬汉找到了灵魂,这灵魂就是人类亘古不变的永恒价值。因此,在《老人与海》中,硬汉桑提亚哥的刚毅性格已经成为小说的表面,通过桑提亚哥硬汉性格来礼赞人类的永恒价值成为小说的真正主题。

桑提亚哥连续出海84天了,一条鱼也没捕到。可是,“那双眼睛啊,像海水一样蓝,是愉快的,毫不沮丧的。”原先跟随桑提亚哥出海捕鱼的小孩,谈到他爸爸把他叫到别的船上去,说道:“他没多大的自信。”“是的。”老头儿说,“可是我们有,你说是不是?”

桑提亚哥酌自信是绝对的自信,是不以环境变化而变化的自信,是不用与他人比较的自信。在桑提亚哥的生存哲学中,即使遭遇到了极点的背运,人应仍旧保持自信。

正因为桑提亚哥有着绝对自信,他对小孩被叫走,表示了完全的宽容和理解。在这里,海明威展现了自信与宽容之间的联系。《老人与海》的主要篇幅是描写孤独的老渔夫桑提亚哥在茫茫大海上和大马林鱼和各种鲨鱼纠缠、搏斗了三天三夜的经历,通过海明威淋漓尽致的描写,我们充分感受到了桑提亚哥与命运做殊死抗争的悲壮与崇高。老人最后拖回家的只是一副18英尺长的鱼的骨架,骨架上惟一完整的是鱼头和漂亮的鱼尾巴。从物质上来说,老人搏斗了三天三夜的结果是失败了;但从人的精神、从人的自信和自尊、从人勇于和命运做竭尽全力的抗争来说,桑提亚哥取得了胜利。

说到底,人的真正胜利也只能是精神的胜利。人在物质上无论取得多大的成就,都不能赢得我们崇高的敬意,而只有精神和气魄的胜利,才使我们感动,才使我们和追随老人的孩子一样,为他的悲壮落泪。

(侍春生)

4.阅读张爱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