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一方水土一方人
14555100000015

第15章 北方人中的南方人

山西还潜藏着的丰厚的文化底蕴。有这样一句话:醋、酒泡的人安天下。古代皇帝特别关注两个地区,一个是四川,一个是山西,四川叫做粮、猪安天下,只要四川今年的粮食丰收了,猪肉丰收了,老百姓就过上太平日子了;如果山西的醋、山西的汾酒今年丰产了,老百姓就过上太平盛世了,所以说四川是粮猪安天下,山西是醋酒安天下。

从1368年开始,美和居就形成了山西老陈醋薰蒸法。山西的醋被称为是醯或者是苦酒,把酿造醋的人叫做醯人,把管理酿造醋的官员叫做醯人之官。由于山西人特别的爱吃醋,而且是善于做醋,所以外地人给山西起的绰号叫做“山西老醯儿”。其实它通的是古代的“醯”字,而且它并没有带贬义,而是对山西地理位置上的雅称。

就酒的文化来说,在名酒里,汾酒、竹叶青酒的历史最长,也更有文化的味道。汾酒里有杜牧的传奇故事。李世民的传奇故事、傅山的传奇故事、顾炎武的传奇故事。这些故事往往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特产也养一方人。酒养成了山西人的性格。

而醋改造了山西人的性格,山西从地理位置而言,处在边疆地带。按理说,山西人应该豪放、威猛,但是恰恰相反,中国有两个省引人注目,山西人被称为北方人中的南方人,湖南人被称为南方人中的北方人。古代选士兵参战打仗,在江南选士兵都选湖南人。湖南人性格刚健、威猛。历史选宰相、选秀才,都从山西选。为什么?山西人心计很多,这是因为醋这种东西综合了山西人刚烈之情,把山西人能够由刚烈、豪放、威猛,经过醋的软化,变得温和起来、聪明起来、伶俐起来。所以醋文化实际上是改造了山西人的居民性格。

也许是一种成见,人们提到山西,往往就不由地和贫穷落后联系起来。据1999年统计数据,中国各省城市人口的平均收入排行表中,广东省第一,山西省则倒数第二,比新疆宁夏人的收入还少很多,仅比最穷的甘肃省略好一些。然而山西人在历史上却从来没有如此“穷”过,余秋雨还写过一篇《抱愧山西》的散文,专门讨论过这个问题。

其实现在山西也本应成为一个富省。山西人口不多,人口压力不大,粮食等一直能够自给自足。特别是山西有极其丰富的煤炭资源。现在中国能源的70%依靠煤炭,而中国煤炭的60%又来自山西。然而众多的现实、历史因素,也因为山西人自身的弱点,使山西在新的经济浪潮中落伍了。

大上海,这个昔日远东第一大都会,曾经执中国经济之牛耳,有过近半个世纪的辉煌。改革开放以来,昨天的“南蛮之地”小广东却以它火箭般突进的经济实力向上海人发起挑战。90年代伊始,上海人突然发现自己落伍了,感到自己是精明但不聪明,开始重振雄风。山西人也是如此,他们的商业意识和经营才华早已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之中,与100多年前山西人背井离乡外出做买卖相对应的,今天活跃于黄土高原上的众多买卖人中,更多的是江苏、安徽、四川以及浙江的温州人。

今日的山西人更需要重振雄风,以他们祖先的名义。

山西人不易冲动,却吃苦耐劳。在感情的表达上,不够活泼外露而很内向、心理相对封闭,但有一种内在的韧性。而且,他们也许不善言辞,但却精于计算,善于在计算的层次上从事微观经营。

把山西人叫做“北方人中的南方人”可谓恰如其份。现在相当多的山西男孩,人长得水灵,眉目清秀,怎么看都不像整天吹着黄土长出来的。而且性格中也有许多北方人所不具的阴柔的一面,思维缜密,感情细胰,反应敏捷,浑身透出一种精致。一种北方人所缺的精致。鲁迅语“南人北相,北人南相者必贵”,其谓晋人乎?

东北人很有一种集体认同感,黑龙江人、吉林人、辽宁人远没有“东北人”这三个字名气大。从这三个省出来的人,大都自称是东北人,很少以省份称自己的。在“东北人”这个光环的笼罩下,黑吉辽三省的居民们的地域特征甚至被淹没了,在他们的头上,都贴着这样一个统一的标签:东北人。

根据吉林大学历史系副教授杨军的考证,东北这一说法起源得比较晚,古代不存在这个称呼,至清代这一地区还称关外、边外,而不是称东北。东北一词广为使用是从沦陷时期开始的。

杨军说,东北与东北人的概念之所以能流行,而且后来为东北人自己接受并沿用下来,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东北各地方言基本统一;二、风俗基本一致;三、抗战时期的遭遇相同;四;地理的封闭性,而且周边都是外国;五、曾经同在奉系军阀统治下。

对此,孔庆东认为,东北地区和东北人作为一个整体出现有着地理和历史两个方面的原因。

从地理特点上说,东北三省同属东北平原,在地貌上具有同一性。东北三省虽然地域广阔,但各个地区之间没有天然的屏障相隔,互相间同气连声,交流起来比较方便,这使得东北三省从语言到风俗习惯大体相似。从黑龙江的最北端到辽宁的最南端,人们在语言上基本上是相通的,互相之间都能听懂,只有少量的土语例外。文化上的相通使东北三省的人们对“东北人”这一特定称谓有着强烈的归宿感。

从历史发展来看,地处关内的省份由于中央政权的人为划分或军阀割据,很早就确立自己的地域概念。而东北地区地处关外,在古代一直独立于中原的王朝秩序之外。东北地区纳入中国的行政区划是晚近的事,直到新中国建立,东北的行政区域划分也没有最后确定,当时内蒙古的部分地区还在东北的辖域之内。黑龙江、吉林、辽宁作为省份都是在建国后相当长一段时间以后才正式确定的。传统上,东北地区的人们对行政区划的感觉不强烈,至今仍自觉地将自己定义为“东北”这一宽泛地理概念上的一员。

东北人这一概念存在的一个后果是,这一群体的特征尤其是缺点被泛化了。一个地区的缺点、一个个人的缺点往往扩展到全体东北人身上。结果,东北人成了中国人当中缺点最鲜明的一个群体。

东北人的血统以山东、河南、河北等关内省份为主。但是东北人和关内人(中原地区)是相对独立的群体,他们的差别非常大,并不存在所谓的中原文化主导了关东文化的事实。

从习俗来看,东北是北方少数民族文化很发达的地区,可以说满洲文化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并不亚于中原文化对该地区的影响,这就决定了它的风俗和关内有很大不同,表现如住宿、饮食、衣着、文化生活等等各个方面。有些风俗中原地区也有,这是清入关以后带过去的。因而甚至于汉人把它们当成了自己的风俗习惯。去过东北的人要到农家院才能深刻体会到这种差别。而且清统治中国达两三百年之久,对其他民族文化上的影响是深刻的,只是在某种程度上使汉族的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变异,形成的东北独特的风俗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