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黄如论先生无法与毛泽东同日而语。但是,当我想到他敢于抛弃在国内已经得到的老板的地位,只身跑到菲律宾首都马尼拉干起最底层的活的时候,我认为也是需要有些气魄和胆识的。为了从更深的层次挖掘黄如论先生的思想境界,我又认真地问道:
“事无大小,但道理都是相通的。如果说当年毛泽东为了得到一个新中国,他毅然和国民党决裂,并与蒋介石争天下,那么你为什么要抛弃在国内得到的一切,只身跑到菲律宾马尼拉卖苦力呢?”
黄如论先生再次表示十分敬佩毛泽东的气魄和胆识,也说明自己仅仅是一位商人,既没有毛泽东的气魄,更没有毛泽东的胆识。接着又说了如下这段话:
“我们老家有一句古语说得好:‘家无流浪子,官从何处出?’所以,我认为如果有本事,就要走出去,改变家庭的历史,学习有本事的祖宗。自然,这不仅是一个人的胆识,而且也有一个境界问题。我一向认为:不主动舍去得到的一些东西,就不会得到更多的东西。”
这时——也只有在这时,我才真正懂得了他亲笔书写的两段家书的内涵:“得到了就应当失去,失去了就会让你得到”;“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
诚如前文所述,黄如论先生清楚自己来到菲律宾马尼拉的地位和身份’本着做什么就做好什么的原则,遂开始在这家华商开设的纽扣厂打零工。那时,他虽然语言不通,暂时没有办法和同事们进行交流,但那时的他年富力强,有着一米八o的身材,有着一身用不完的力气,很快就靠勤奋的工作赢得了同事们的认同,也陆续交了一些朋友。同时,由于黄如论先生在国内有过当老板的实践,又有着超乎常人的组织才能,所以很快就在这家纽扣厂中成了最为突出的“打工仔”。另外,由于黄如论先生会打南拳,会唱闽剧,又有着侠义肝胆、古道热肠的性格,因而很快就变成了这家纽扣厂打工仔们的核心人物。或许是黄如论先生人高马大,在普遍又瘦又矮的华工中分外突出,大有鹤立鸡群之势,也或许是黄如论先生不仅干活不惜力,而且还能自觉地帮着纽扣厂处理一些棘手的问题,不到半年,他就被这家纽扣厂的老板提拔为车间主任。那时,马尼拉的工人经常罢工,黄如论先生善于处理与工人的关系,在劳资双方发生矛盾的时候,他经常和他们沟通,化解矛盾,保证了工厂日常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他得到了老板和老板娘的信任和喜爱,遂升任为纽扣厂的厂长。更为重要的是,他在这两年不断的升迁之中,粗通了菲律宾语和闽南话,并在侨商中结交了很多的朋友。自然,黄如论先生也为此付出了比常人多很多倍的汗水。他说到此处,我有意地问道:
“当年,你在国内是靠打石头起家的,并很快在当地成了有影响的企业家;如今,你来到菲律宾是靠打工起步的,两年就当上了厂长,是你比别人特别能干吗?”
“对!我的确比其他的员工要能干得多。”黄如论先生凝思片刻,又低沉地说道,“但是,能干、听话,只能做一名优秀的员工,绝不能当厂长。”
“还需要什么特殊的素质吗?”
黄如论先生微微地点了点头,遂掷地有声地说道:
“做人的品格!”
“品格?”
“对!我认为品格是衡量人的尺子,也是做人的门面,你有了优秀的做人品格,就可以突破语言的障碍,交到知心的朋友。同样,你有了优秀的做人的品格,也可以受到上司的赏识,得到提拔和重用。”
“你所讲的品格的核心是什么呢?”
“诚信!”
“诚信?”
“是!对一个企业而言,诚信是立业之本;对一个人来讲,诚信是立身之本。只要讲诚信,企业就会由小变大,成为有影响的企业?,只要讲诚信,人就会由穷变富,成为企业优秀的领导。”
“看来,诚信不仅是企业最为重要的品牌,也是做人最为重要的品牌。”我沉吟片时,又问道,“时下,诚信成了商界最时髦的词了,你能谈谈对诚信二字的理解吗?”
“可以!”接着,黄如论先生指出一家企业的诚信品牌,是靠企业全体职工讲诚信创造出来的,而全体职工讲诚信的品牌,又是靠主管企业的老板讲诚信带出来的。最后,他十分认真地说,“我记得小的时候在农村听过一句顺口溜,叫村看村,户看户,社员看支部。它很准确地道出了为人的诚信品格与建立企业诚信品格的关系。”
我为黄如论先生精辟的见解所折服。同时,我也很自然地想到黄如论先生的为人处世与金源集团靠诚信品牌打天下的关系。我进而问道:
“你是在菲律宾学到的这些道理吗?”
“不!我们的老祖宗早就教导我们说,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嘛!”黄如论先生说罢又将精诚二字与诚信品牌做了一番比较,然后说道,“精诚也罢,诚信也好,都是对有道德的人讲的。但是,一个企业——尤其是大型的现代化的企业要创造诚信品牌,必须建立行之有效的制约机制。这是我在菲律宾、香港等地学到的。”
在黄如论先生的心目中,诚信就是信誉。对此,他曾多次和我讲过:“只有以信誉和实力赢得的尊重才是真正的尊重,这既是为人处世之大道,也是商海中的大道。在东南亚的华人社会圈子里,就极为重视人的诚信,即使你没有资金,但如果你有诚信的声誉,大家就会愿意帮助你,你就能做出一番事业来。”他讲到此处突然问我:
“你知道金利来品牌吗?”
“知道,是曾宪梓先生创造的。”
“对!我听说曾宪梓先生幼年丧父,白手起家。他在创业初期,尽管资金紧张,但是他为了信守与销售商之间的口头承诺而宁愿自己吃亏。在这之后,他诚信经营的品格被商界传为佳话,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同他合作,使他获得了无限的发展机会,生意如滚雪球般越做越大,由此赢得‘领带大王’的美称。这就是信誉的力量!”
我明白了,黄如论先生靠着为人讲诚信的品格受到了同仁的尊重,也得到了上司的提拔和重用。同时,他随着职务的升迁和时光的推移,不仅听懂了菲律宾语和闽南话,而且还在侨商中结交了更多的朋友。自然,他在菲律宾马尼拉也看到了无限的商机。
诚如前文所述,黄如论先生只身下南洋、闯菲律宾是为了赚更多的钱,而且还十分自信能在马尼拉赚到更多的钱。因此,他一旦看到了可以赚钱的商机是绝对不会放过的。然而他又是一个实际主义者,十分清醒地知道,在异国他乡把商机转化成赚钱的企业是需要条件的:第一是要有资本;第二是要独立门户建公司,坚辞用汗水换来的厂长的职位。用他自己的话说,来到菲律宾两年以后,他便走到了人生抉择的十字路口。
根据我对黄如论先生的了解,对他坚辞厂长一职我是毫不怀疑的,这是符合他拓展事业的野心以及敢为人先的性格逻辑发展的。我虽然没有经商的履历,但也清楚商机与资本的关系,用老百姓的话说,那就是有多大的买卖就下多大的本钱。因此,我好奇地问道:
“黄先生,你在马尼拉选定的第一桩生意是什么呢?”
“把菲律宾盛产的芒果干和椰汁销往香港和中国大陆。”
“你有运输芒果干和椰汁的船吗?”
“没有。很简单,我可以租嘛!”
“租船、买芒果干和椰汁是要很多钱的吧?”
“是的!”
“你是如何解决这笔资金的呢?”
“向侨商借!”
“你靠什么做抵押呢?”
“信誉。用当地侨商的话说,叫人格担保。”
黄如论先生靠着这种无形的人格担保,从侨商中借到了一笔钱,和在马尼拉新交的朋友合伙办了一家公司,开始经营外销芒果干、椰汁等项业务。那时,中国大陆虽产芒果,但尚无经营芒果干的业务;海南岛虽有大片的椰子林,也没有加工椰汁的工厂。因此,黄如论先生把菲律宾廉价的芒果干和椰汁运到香港和大陆之后,就稳赚了一大笔钱。就这样,“他凭着智慧的天赋,通过精心的资金积累和运作,度过创业旅途中的艰难险阻,创办了菲律宾友福投资公司、辉鸿实业有限公司,接着又在香港创办了香港远岸发展公司、至昌发展有限公司”。
或许是黄如论先生在马尼拉口碑很好,也或许是黄如论先生事业有成,他很快就成为菲律宾新移民中的一颗崭露头角的新星。对此,马尼拉市政府也是记录在案的。所以,黄如论先生于1986年就拿到了菲律宾的护照。同年,他回到阔别五年的故乡,把夫人、孩子接到了菲律宾,有了一个真正属于他的家。
这一年,黄如论先生刚好35岁。
我作为朋友,怀着浓浓的情谊祝福黄如论先生在菲律宾安居乐业;我作为作家,更想知道黄如论先生在马尼拉是如何淘得第一桶金的。我记得是在一个夜晚,黄如论先生把我请到他的别墅中,向我讲了他在马尼拉这段十分艰难的创业经历。我听后于感动之余又特别关切地问道:
“黄先生,你这三年的奋斗成果,算不算是你淘得的第一桶金呢?”
“不算!”黄如论先生说罢莞尔一笑,接着又说道,“充其量算是我在马尼拉最原始的财富积累。”
“你能告诉我在马尼拉是如何淘得第一桶金的吗?”
“当然可以!”黄如论先生说罢看了看手表,“今天太晚了,且听下回分解吧!”
就这样,黄如论先生把一个最大的悬念留了下来,让我作着各种各样的猜测。
我与黄如论先生相交已经六年了,但他始终不愿意谈在菲律宾是怎样淘得第一桶金的。即便明确答应了我“且听下回分解”,也依然是没有回音。在我看来,这可能属于他的商业机密,作为朋友是不应该问的。
就在这次交谈以后,我们每次见面聊天,他似乎有意避开这一话题,和我讲的多是“以香港为中心,陆续将投资触角伸向新加坡、马来西亚、西班牙等”国家,以及他在这前前后后做了多少笔生意,赚了多少钱。给我的感觉是,他的企业越做越大,越大越红火,越红火就越赚钱。
也就是在这种无话不谈的交往中,我们二人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密切,从相识的朋友变成了相知的兄弟。不知从何时开始,他和其他的朋友一样称我为柱子哥,我也改称黄先生为黄老弟。但是,我依然不问——他也不谈在菲律宾淘得第一桶金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