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是“人逢喜事精神爽”,也或许是因为“财大气粗”,黄如论先生为了高昂福州华侨爱国爱乡的精神,出巨资请一流词作家和作曲家当评委,评选出20首左右歌颂福州好地方的歌曲,然后再请全国一流的男女歌唱家齐聚福州,登台献艺,搞了一台专门歌颂福州家乡的文艺晚会。遗憾的是,我因创作难以脱身,未能飞到福州躬逢其盛。那天夜里,我记得收到了福州电视台一位领导打来的电话,说这台文艺晚会水平很高,演出现场真是火爆极了!其中,他对黄如论先生作词的歌曲《海连江》评价尤为不错。据黄如论先生讲,他准备把这台文艺晚会录制成光盘,发给全世界福州籍的华侨,希望在他们的心中播撒下热爱福州的种子,期许早日盛开爱乡爱国的鲜花。
对此,我越发敬佩黄如论先生爱乡爱国的情操。同时,为了向读者展现黄如论先生写词的才气,现抄录《海连江》的歌词如下:
山连海呀海连江,
你是金凤凰,你是山海的故乡。
都说你是金凤凰,
轻轻落到可门港;
蓝蓝的月亮带来蓝蓝的海,
青青海港梦飞翔。
都说你是山海的故乡,
海上家园打鱼忙;
明天的太阳带着春的画笔,
画一幅山海喜洋洋。
海连江啊海连江,
你是蓝月亮,你是红太阳;
海连江啊海连江,
你是金凤凰,你是山海的故乡。
不久,黄如论先生兴味盎然地从福州飞回北京,遂又在一个晚上驱车来到“香山金源商旅中心酒店”,一见面就十分郑重地对我说:
“柱子哥,我决定出一本书法集,你看怎么样?”
对于黄如论先生出书法集的事情我早就知道了,而且还应邀为他的书法集写了序言。今天,我一听他说话的口气,知道这本书法集出版在即’遂说道:
“没问题!需要我帮什么忙,您尽管说。”
说到黄如论先生的书法,他自己坦承:“作为自己的爱好,多年来我都坚持在工作之余临池练笔。”另外,他认为自己“虽然生长在一个农村家庭,文化程度不高,但我的祖先都有着辉煌的历史。作为他们的后代,我自认为应该秉承为人处世、修身治学的精神,去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和造诣,追求人生的完美境界。”因此,他在百忙之中“也会忙中偷闲去学习,比如抓住一些零碎的看似不起眼的时间去练习,去看书,去思考,去不失时机地提高自己,而不是让时光白白溜走,这样日积月累,自然就会有长进了。”
说到黄如论先生的书法,我这个门外汉始终认为:他从小就有着写字的兴趣和灵性,换句话说,是一块可堪造就的材料;再是“文化大革命”给他提供了免费练习写字的良机,那就是在“文化大革命”中抄写大字报。据我所知,不少书法家的启蒙阶段,是得益于在“文化大革命”中抄写大字报的。
或许是因为黄如论先生和我相交素笃,因而他出版书法集之前就约我为之作序。说句老实话,虽说我的职业是“码字”当作家,但“码”了几十部书,也没“码”出个“法”来;再者是隔行如隔山,我对书法之道、之理从未学习过。因此,我这个隔着“行”的“山外人”哪有资格评介黄如论先生的书法呢!
风格即人。它准确地道出了艺术风格是受着艺术家所制约的。就这个意义上讲,我扼要地介绍了黄如论先生的为人,希冀读者在欣赏他的书法时有所增益。另外,我还写了如下这几段文字:
说到书法,我想起一位日本友人说的一番话:当代中国的书法,我喜欢毛泽东和郭沫若的。毛体气质逼人,郭老功夫深厚(大意)。我问他:“毛、郭二位的书法,你最推崇哪一位?”他答曰:“毛!”我问:“为什么?”他说:“气质为上。”
黄如论先生的书法虽不能与毛泽东和郭沫若相较,但我认为他的书法的气质是比功夫要更胜一筹的。
说到书法的功力,我又想起了中国近代书法史上一件轶事:书法泰斗沈伊默先生早年习字,偶被一代狂士陈独秀看见,陈批评沈的字“其俗入骨”!沈伊默先生听后遂决心习字不辍,终成一代大家。
这说明功力是练出来的。
我想,如果黄如论先生也能习字不休,他的书法就能达到气质和功力相兼的境界。
《黄如论书法集》就要付梓了!与黄如论先生相识的大评论家、大书法家应约写来贺词,并附在《黄如论书法集》的前面,对黄如论先生的为人、为书都作出了定评。现摘录如下,供读者参阅。
当代大评论家李准同志的贺词是:
华商巨子黄如论,出身寒门有高志,天生英才难自弃,集现代商业运营智慧与中华济贫助弱美德于一身,创地产业商贸业之奇迹享誉海内外,获慈善捐助连年之冠军独步在神州。此君性豪爽、重然诺,又多才多艺,尤长于书法于歌诗。其为书,以气御笔,意在笔先,豪放中求健劲,自然中见飘逸,自成一格,乐在其中也。喜见《黄如论书法集》问世,特作歌以贺之:
(一)
矫矫不群,笔卷风云。
真体内充,慈悲为魂。
(二)
明月前身,梦中情人。
流水今日,天使之吻。
当代大评论家仲呈祥同志的贺词是:
我既不懂经济,又不通书法,但作为黄如论先生的挚友,却敢狂言:在我相识的成功的企业家中,他最悟书法真谛;而在我结交的书法家中,他又是最通企业管理。佐证便是:由作家出版社出版的他的专著《为人处世与企业管理》与文物出版社出版的《黄如论书法集》。
文如其人,书如其人。读他的专著,品他的书法,个性鲜明,外刚内柔,足见传统文化与现代精神、自强不息与厚德栽物之和谐统一文化“化”人,书法“养”心,靠“化”成的高素质、“养”成的高境界的人去确保企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此乃如论先生成功之道也。
当代大编辑家兼大作家——现任全美华人作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李硕儒先生的贺词:
丁亥仲夏,幸识黄公。道三十年商旅生涯,宛千山逶迤,大江奔流;尝南渡吕宋诸岛,曾激水大洋狂潮。得成黄氏金源帝国,一赖环望大宇胸有层峦,二赖哲思滔滔膂力过人,三赖心系国土勤勉躬行,四赖诗情绵绵仁德此心。今书集问世,谨以五言敬贺:
着笔千钧力,点墨大江流。
诗魂追鹤影,气韵驾飞舟。
不久,由书法大家沈鹏先生题签的《黄如论书法集》出版了!实事求是地说,文物出版社印得十分庄重、大方。之后,由中国文联通联部、中国艺术报等单位联合召开了研讨会。逄先知、杨志今、李准、仲呈祥、夏潮、赵长青、李树声、郑伯农、李硕儒、柳萌、范咏戈以及文物出版社的专家、知名的书法家等出席,真可谓是集一时之盛。与会领导、专家相继发言,对黄如论先生的书法都给予了热情而又实事求是的评价。
2007年就要过去了,回首这一年黄如论先生走过的道路,除去长沙新河三角洲地皮竞拍失算外,大体上都是喜事临门。尤其当他和我谈起“贵阳世纪城”“湘江世纪城”以及“滨湖世纪城”的建设进度,更是相当满意。但是,我为了写作《我心目中的黄如论》,所关心的视点还是“滨湖世纪城”。因此,我们二人以此为谈话中心进行了多次交谈。现采用问答的形式,把我们二人谈话的内容记录如下:
问:黄先生!我听说您在设计“滨湖世纪城”的理念上又有了很大的创新,是这样的吗?
答:是的!简单地说,“滨湖世纪城”在社区整体布局上,我采用r“围合式”的设计,创造了上风上水的和谐人居生态。
问:您说得更加简明、易懂一些好吗?
答:好!我曾和你讲过,“滨湖世纪城”由九个社区组成,均采用“围合式”的设计,暗含“龙生九子”之寓意。通过将楼座与楼座之间错列分布,围合成“天圆地方”之式,给居住者领域感和归属感,暗含儒家“中正仁和、美善相乐”的传统思想,符合《易经》中“六爻之动,三级之道”的住宅布局,又与儒家“包容万事、笑对人生”的思想不谋而合,儒道佛三教归一,形成小区内“生、聚、发”之效果。这种“围合式”的设计,还可以优化围合区域内外的空气流通,保证每栋楼的朝向与日照的均好性,使采光效果更为良好,视野更加开阔,使室内拥有全方位的景观,达到“户户有景”的效果。
问:我听说您在打造“滨湖世纪城”的时候,特别注重建筑“安全度”,还把地震的因素考虑进去了。
答:是这样的!我在设计“滨湖世纪城”的时候,就明确指示:要首次引人全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外墙和内墙同时作为承重结构,不仅使房屋的抗震性能更优越,安全系数更高,保温隔热更好,而且室内没有明梁和明柱,大大增强了空间的美观效果和实际使用面积,提高了空间利用率。虽然仅此一项每平方米成本就增加二百多元人民币,但此举使建筑的抗震设防能力达到了8度,远高于安徽地区规定的6.7度设防等级,大大提高了建筑的“安全度”和综合品质。
问:我听说您在设计“滨湖世纪城”的时候,又把分区明确,动静分明,人车分流等理念达到了极致。
答:我只能这样说,“滨湖世纪城”注重区域功能的合理排布,大到社区总体规划,中到团组布局,小到户型设计,全方位实践“动静分明”的设计理念。在社区整体规划上,充分考虑各功能区的特点,使住宅区与办公区、商业区分区布局,既相互联结,又互不干扰;32米宽的市政路和向外型构成了外部商业体系与内部居住组团和谐共生的环境,使业主白天可以享受热闹繁华的都市生活,晚上可以静享一方祥和与私密。在社区内部,完善科学的“人车分流”体系,大大提高了土地使用率,地上形成大面积绿化平台和安静安全的游玩休闲场所。在户型设计上,将客厅、餐厅、厨房等公共活动区,与卧室、书房等私密休闲区分开设计,使得休息和活动两不耽误。
问:听说您在优化户型设计等方面又有了很大的创新?
答:是的!我在设计“滨湖世纪城”的时候,采用高层短板建筑形式实现南北通透、户户朝阳等优势,楼体上增加开槽形成大型景观平台、全通透景观起居室及餐厅等。户型设计兼容中西建筑优点,实现一居到四居大跨度配比户型,达到安徽罕有的12米进深、10米面宽,近50%的户型,实现了三面通风采光、大范围景观视野的良好效果。
问:我听说您在“滨湖世纪城”的设计中,还为业主安装了暖气,是这样的吗?
答:是这样的。合肥这个地方,冬天相当冷,但老百姓家没有暖气设备,祖祖辈辈靠火炉取暖。为此,我在设计“滨湖世纪城”的时候,计划引入市政供暖体系,可灵活控制采暖的时间与空间,让业主在冬日严寒中也有一份暖融融的春天心情,提高房屋人性化品质和人居舒适度。
问:据说您在“滨湖世纪城”整体外观设计上也有独到之处,是这样的吗?
答:是的!简单地说,我的设计理念是:打造简约流畅的特色,创新当地建筑外观造型。
问:您说得太专业了!能通俗地把您的这一设计理念告诉读者吗?
答:可以!在“滨湖世纪城”建筑的外观造型上,我追求的是简约大气而又变化丰富的风格,摒弃了过于繁杂的装饰构件,以多样化的现代主义手法打造出体形轻盈、挺拔、丰富的建筑作品,同时又不失南方建筑细腻精致的特色。在细节处理上,节点精致,用材讲究,比如阳台通过采用实心栏板与玻璃栏板虚实穿插的做法,以及阳台长短、出挑宽度、色彩的变化来实现外观造型的丰富与协调。
如果说“北京世纪城”圆了黄如论先生“我们造城”的梦想,那么从“昆明世纪城”到“贵阳世纪城”、“湘江世纪城”,再到“滨湖世纪城”,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黄如论先生在“我们造城”的设计理念上一步步地成熟起来。可惜,我于建筑一窍不通,没有办法给以总结和升华。但是,他“为民盖房”的宗旨,以及他在中华大地上建造的这一座座“世纪城”,必将在中国的建筑史上留下重重的一笔!
一年一度的春节又要来临了!我问黄如论先生对未来有何想法,他笑着说道:
“莫急!2008年我会有大动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