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我心目中的黄如论
14555700000008

第8章

生养黄如论先生的黄氏家族几经沧桑之变,早已不是名门望族,但是绵延千年的黄氏家风依然影响着黄氏儿女的成长。在我与黄如论先生多次交谈中,他经常说:“我认为我成功就是因为不欺人,不骗人,不哄人,不诈人,不害人,而这些品质是我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教给我的。”世人皆知:无商不奸。当今的房地产商,靠欺骗过日子的不在少数。第一是吹牛,说自己何等的富有,结果是买空卖空,两手空空,靠走门子搞到建房用地之后,再转手高价出售;第二还是吹牛,没有建筑队伍,低价包给建筑商,其质量是可想而知的;第三是继续吹牛,本来是豆腐渣工程,却恬不知耻地说是优质住房,售后引来打不完的官司林林总总,不烦其说。我们再以此反观黄如论先生建造的近400万平方米的世纪城,从设计到建筑,从质量到售价,从入住到善后服务都可以证明黄如论先生讲的上述那番话是真话(关于这些事,本书后边将详细讨论)。

黄如论先生为了践行上述言论,他还为自己制定了两条家书,其一是:“得到了就应当失去,失去了就会让你得到。”其二是:“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这两句看来极平常的佛家之语,却蕴藏着非常深刻的哲理。在今天,对一个商人而言,说出这样的话并不难,难的是终生身体力行。我们把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当做一把尺子,量一量黄如论先生这些年来经商的历史,再看一看他为什么要捐赠社会公益事业超过19亿元呢?结论是清楚的,他是在履行“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这句话。同样,这些年来金源集团发展、壮大的历史,也是他在努力实践第一条家书的必然结果:不仅“得到了就要失去”,而且还做到了“失去了就会让你得到”。这些年来,也证明了金源集团在前进的道路上越是失得多,得到的也就越多。因此,金源集团的事业必定是蒸蒸日上,如日中天!

随着年龄的增长,少年时代的黄如论渐渐懂得了不少人情世故,认清了社会现象中的好与坏,明白了应该向社会学习什么和摒弃什么。与此同时,他于读书之余还有意涉猎课外读物。尤其当他念完小学綴学在家的时候,这种自学就变成主要的学习形式了。有一次,黄如论先生颇为动容地向我讲了下面这段话:

“当时读不起书,我的学习方式就是听评书,听故事,看图书,看闽戏等等,这些也让我懂得了做好人,有好报的道理。”

一位和黄如论先生稔熟的朋友告诉我,黄如论先生自幼喜欢闽戏,从戏文中获得所谓好与坏、忠与奸的做人标准。就说他治理金源集团吧,也经常拿戏中的故事和唱词教育干部,有时说到激动处,还会引吭高歌,或大声朗诵一段戏文。更为有意思的是,在金源集团举行年会文艺演出的时候,他还要粉墨登场,披挂上阵。但是,他有一个先决条件,那就是只演清官,绝不演贪官。后来,我见到一幅黄如论先生表演闽戏清官的剧照,还真有点意思。

黄如论先生不仅喜爱闽戏,更喜欢福建——尤其是闽中福州一带的民歌。在我们的相交过程中,我不止一次地见过他拿着话筒,用福州话放声高唱海峡两岸的歌曲。用专业音乐水准来评判,黄如论先生的歌唱情大于声。或许他从闽剧《霸王别姬》的故事中,知道了张良用一支洞箫吹散了项羽的三千子弟兵,也或许他深谙音乐是凝聚民心最好的精神武器,他为了张扬闽中一主要是福州一带的海外华侨的创业精神,于2007年出巨资征集歌颂家乡的歌曲。同时,他还亲自出马,与一批专业词曲作者组成评委会,最终选出二十余首歌曲。接着,又请全国知名的歌唱家用福州话录音,制成光盘,免费赠给海内外的福州人,希望福州籍的华侨在高歌家乡的同时,能够掀起一个回乡投资建设福州的新高潮。我记得有一次随黄如论先生乘车外出,途中播放的就是他精心策划、精心挑选的那些福州新歌。他坐在车上不仅摇头晃脑地跟着哼唱,而且还十分认真地要我发表对这些歌曲的意见。仔细想来,事业有成的黄如论先生喜欢演戏唱歌,这都和他少年时代学习民间文艺分不开的。

在与黄如论先生的交往中,我还深深地感到他有着一种极其强烈的愿望,那就是发扬光大黄氏先贤的思想。作为一个作家,我深思不得其解,所以只好求教于他:

“黄先生,你从何时才知道黄氏先贤在历史上做出的丰功伟业呢?”

“‘文化大革命’初期。”

我听后一怔,愕然相问:“为什么?”

接着,黄如论先生向我讲了如下这段记录在案的话:

“‘文化大革命’的初期,是红卫兵造反的时候,破‘四旧’的风很快吹到农村,谁的家里有线装书、有雕刻的家具,都要全部扔掉。

否则被红卫兵抄去以后烧了不算,还要押着游街或者批斗。一天晚上,我爷爷拿了一大本家谱,用塑料布包好,放在箩筐里,再用草木灰盖起来,然后叫我带到山上去埋了。我非常好奇,晚上跑到山上把这个东西挖出来看,里面有我的名字、爷爷的名字,还有祖先的名字。在家谱的前面,还有蔡元定、文天祥、萨镇冰等名人给我的先祖作的序,看到这些以后我感到非常光荣。祖先中有的做了丞相,有的做了兵部尚书,其中南宋时期的先祖黄榦还是著名理学家朱熹的女婿。另外,我的先祖黄膺公的后裔,20代前都是书香传家,非常显贵,北宋著名丞相黄履和尚书左仆射黄潜善以及大书法家黄伯思,名扬天下。南宋榜眼、兵部尚书黄中,心系社稷,是两宋之际著名主战派大臣。然而20代之后,由于战乱及当时交通落后等原因,我的家族渐渐成了靠务农为生的农家。但是,在近代,家族中依然涌现出了以黄钟瑛将军等为代表的革命志士,我的伯父还参加了红军。虽然家人曾因此在反围剿时被伊平房子,东躲西藏,晚上再偷偷回去种地瓜、扁豆,但都没有屈服。我出生后,家里依然非常贫穷,我奶奶靠几亩薄田养活一家人。在我知道了祖先的荣耀之后,联想到眼下的处境,感到家族20代前和20代后情形的差距太大了。先祖的光辉给了我很大的信心,而亲人们面对生活困苦毫不低头的信念也感染着我。从那时起,我告诫自己,一定要有志气,不能一辈子受穷,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现实。”

实事求是地说,黄氏先祖的光辉历史,对黄如论先生影响非常大。其中宋代大儒黄榦尤然。

说到黄幹,黄如论先生又和我讲过下面的两段话:

“我很崇拜我的祖先黄餘,他从小就有诚心,不怕苦。有人叫他去武夷山拜朱熹为师,他就走了十几天到福建崇安,但是朱熹不在家,去了别的地方讲学,要两个月以后才回得来。黄餘就在武夷山脚下等了两个月。那时候是冬天,天很冷,他只穿着两件破烂的衣服。但他不怕苦,一直坚持下来。朱熹回来听说了,很感动,就收他为弟子,教他学问,后来看他读书很勤奋,就把学问都教给了他,还把女儿嫁给了他。他就这样成了朱熹的第一传人。”

“我从先祖黄餘求学的经历得出这样的结论:心诚则灵,自己认为对的就一定要坚持到底。同时,做人要勤劳,人家工作8小时,我就工作12个小时,这就叫勤能补拙。另外,从这时起我还认定若想光宗耀祖,还要像先祖黄翰那样钻心读书。”

我作为一位史传文学作家,不仅粗知南宋时代的程朱理学,而且对黄餘的生平也略知一二。权且不论黄如论先生讲的黄幹经历是信史,还是黄氏宗族口头相传的故事,从我们的交谈中可知,他一定学习过程朱理学。为此,我问他:“你所知道的程朱理学是自学的,还是像你的先祖黄榦那样拜师学到的?”

“基本上是自学的。”黄如论先生答说。

“是看到家谱以后就开始自学的吗?”

“不!那时,我很快就卷入‘文化大革命’了。”

“你在‘文化大革命’中又做了些什么?”

“参加红卫兵,跟着伟大领袖毛主席到大风大浪中学游泳,喝过不少口水。”黄如论先生说罢幽默地一笑,接着又说道,“事后想来,参加‘文化大革命’也是一种学习,使我真正认识了社会和社会中的人,够我受用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