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世界大发现纪实系列丛书-自然世界的奇迹(中)
14568000000036

第36章 青霉素的发明

抗生素又叫抗菌素。第一个被广泛使用的抗生素——青霉素,是英国细菌学家弗来明发明的。

1928年,弗来明是英国圣玛利学院的细菌学讲师。很多年来,他一直在同这些肉眼看不见的微生物打交道。这一年,弗来明开始研究葡萄球菌。这是一种圆球形的细菌,常常聚集一起,像一串串葡萄似的,因此得名。

为了研究细菌,必须培养细菌。一天早晨,弗来明观察许多培养碟里葡萄球菌的生长情况,突然发现一只培养碟里,有一种来自空气的绿色霉菌。在这种霉菌周围,葡萄球菌全部消失不见啦。

这一奇妙的现象,使弗来明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实验室的其他研究人员也看到了这种现象,但并没有引起重视,而弗来明却细心地记下了这个奇怪的现象。是什么东西把葡萄球菌消灭了呢?他决定把这位“不速之客”培养繁殖。几天后,他将专门培养得到的溶液,分别和一些细菌混放在一起。他发现这些霉菌所分泌出的溶液把许多致病的细菌消灭了。

弗来明想,如果培养这种“霉菌”,取得更多的杀菌液,不是就可以医治好某些病菌感染的疾病,挽救许多人的生命了吗?

弗来明把这件事告诉他的两位助手李雷和克拉多克,进一步地专心研究这些霉菌。

他们把霉菌接种在肉汤的培养液里,使它们更好地生长、繁殖,然后又把这些长满了青绿色霉菌的液体仔细过滤,最后得到了一小瓶滤液。接着,把滤液滴进长满葡萄球菌的玻璃器皿里,几小时后葡萄球菌全部死亡。他们又把滤液用水稀释,从1倍、10倍、100倍一直稀释到800倍,杀菌效果都很好。

曾经夺去许多小孩和老人生命的肺炎菌,现在只要用八百分之一的滤液稀释液,就可以把它们杀死;连那凶恶的链球菌,也只要1%的稀释液就可以杀死。看来,这种青绿色霉菌所分泌的神奇物质,是人类发现杀菌药以来最有效的了。

弗来明怀着激动的心情,在记事册上写道:“我对这种现象详细观察,感到十分有兴趣,细菌培养皿里的情况竟使我不能控制当天所应做的工作。”

还得用这种神奇的滤液,在动物身上进行有无毒性的试验。他们用针筒把滤液注射进兔子的血管里,结果兔子生活得很正常,没有得病。这证明滤液是没有毒性的。

1929年,弗来明在英国的一本医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学术论文,报告了他们的发现。经鉴定,滤液里是霉菌中的一种——青霉菌(当时叫配尼西隆)。青霉菌经过培养、繁殖后,会分泌、排泄出一种有抗菌能力的化学物质。加以提炼,结晶出白色的粉末,就是举世闻名的药品青霉素。

可惜,当时人们正热衷于欧立希的“六O六”和杜马克发现的磺胺,对弗来明的这个重大发现没有引起重视,而青霉素的提纯问题也还没有解决,于是这一研究工作就停顿下来了。

科学自有“知音”人。1938年,英国牛津大学生物化学家欧内斯特·钱恩和病理学家弗罗里,从《英国实验病理学》杂志上看到弗来明在10年前的文章,青霉菌的作用引起了他们的注意。青霉素终于被第二次“发现”了。

钱恩负责青霉素的培养、分离和纯化,使之抗菌力提高几千倍。放在小瓶里的一小匙制备的粉末,是他们几十个昼夜劳动的成果,比黄金还贵重。钱恩带着这粉末来到实验室。弗罗里把很少的一点粉末溶解在水里,然后滴在长满了病菌的培养碟里,细菌很快被杀死了。即使把溶液稀释到二百万分之一的浓度,也可杀死病菌。

一种纯度很高的青霉素诞生了。

但是还得继续进行动物实验。他们分别在猪、大白鼠、小白鼠、家兔和豚鼠身上注射了这种粉末的稀释溶液,过了好多天,它们都生活得十分正常。

弗罗里又在50只老鼠身上,注射葡萄球菌、链球菌、梭菌,然后分成两组,一组注射青霉素,一组不注射青霉素。大约过了24小时,注射青霉素的25只老鼠成活了24只,不注射青霉素的25只老鼠全部死去。至此,青霉素的功效得到了证明。

钱恩和弗罗里扩充了实验室,成批成批配制培养液,苦干了好几个月,终于又制成了一小匙青霉素粉末,可以用它来做临床试验了。

1941年的一天,在牛津的一家医院里,一个15岁的男孩躺在病床上发着高烧。由于手术后受链球菌感染,伤口流着血和脓,眼看细菌将要夺走这位少年的生命。医生和孩子把最后的希望寄托在刚从实验室里试制出来的新药上。当药液注入男孩体内12小时后,男孩的高烧退了,脓液也消失了,孩子的生命得救啦。

这时候,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遭到纳粹飞机的不断空袭,青霉素的生产工作无法进行。在亚洲、非洲和欧洲,到处都燃起了反法西斯的战火。从前线浴血奋战下来的成批伤员,被轰炸受伤的城市居民,他们的伤口受着病菌的侵袭。病菌仿佛法西斯那样,也在杀害着许多人的生命。人们急切地等待着能生产出大批大批的青霉素来。

钱恩和弗罗里决定到大西洋彼岸的美国去,同美国“皮轻”公司密切合作,大量生产青霉素。

1942年,反法西斯战争在激烈地进行着。美国是远离前线的大后方,许多大城市的街头,贴着一幅幅醒目的招贴画,号召人们同时间展开赛跑,赶快建成青霉素制造工厂,生产更多更好的青霉素。成千种霉菌在实验室培养起来,这包括从世界各地的泥土中分离出的好几百种霉菌,从农民那里搜集来的霉菌,从发霉的面包和垃圾堆的西瓜皮上来的菌种。而当时最好的青霉素菌种,是一位名叫玛丽的姑娘从水果店的霉烂甜瓜上采集到的。

接着又探索着霉菌喜欢的食料。在各种食料试验中,只有玉米粉调制的培养液,最适合青霉菌的“胃口”。青霉菌在玉米浆里生长,分泌大量的青霉素。如果在里面再掺进一些乳糖,那产量就更高了。

1943年,青霉素批量进入市场。这年春天,美国中部的伯利汉城一所2500张病床的后方医院,运来了成百上千个在太平洋激战前线负伤的士兵。

伤员们有的被弹片伤害,有的被火焰烧伤,伤口都化了脓。当时只有磺胺类药物,由于细菌产生的抗药性,已不能有效地战胜病菌,因此很多伤员悲惨地死去。正在这个严峻的时刻,医院里来了一位名叫李昂士的年轻医生,带来了一种淡黄色的粉末。他把少许淡黄色的粉末溶解在生理盐水里,然后把它注入到19名危在旦夕的病人身上。1小时、1小时过去了,奇迹开始发生,居然有12名病人从死神那里夺回了生命。

接着,李昂士又对49名骨折病人进行治疗。他们的伤口都已经化脓,久久不肯收口。用这种淡黄色的粉末治疗,有42名病人伤口脓液很快消失,愈合得很好,经过手术处理的骨折也逐渐长合起来。

从此,青霉素在工厂里大量生产出来,经过不断改进、提纯,成为白色的粉末。它及时抢救了许许多多伤病员,也拯救了千百万肺炎、脑膜炎、脓肿、败血症患者的生命。

青霉素被公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同原子弹、雷达并列的第三个重大的发明。为了表彰这一造福人类的贡献,弗来明、钱恩、弗罗里于1945年获得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