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世界大发现纪实系列丛书-自然世界的奇迹(中)
14568000000038

第38章 干扰素的发现

抗生素是一种家喻户晓的消灭细菌的良药,各种凶险的细菌性传染病,都被它有力地控制或消灭了。

可是对于只有细菌1%大小的病毒,人们却缺少对付的办法。肝炎、感冒、水痘等几十种病毒,长期危害着人的健康,人们期待着一种能杀死病毒的良药出现。

科学家向病毒发起了总攻击。

1957年,英国的科学家艾萨克斯和林登曼发现,当任何一种病毒感染生物时,生物的细胞就会产生和释放出一种物质。这种物质具有非常奇妙的作用,它能干扰和抑制病毒“为非作歹”。他们称这种物质为“干扰素”。

这一发现震动了科学界。经过20多年的研究,初步弄清了干扰素的性质和防病的作用。干扰素是由不同氨基酸按一定数目和排列次序组成的复合体,其中起抗病毒作用的是蛋白质部分。

临床试验证明,干扰素对感冒、肝炎、麻疹、带状庖疹、角膜炎、水痘、狂犬病等病毒所引起的疾病都有一定疗效。1972年,美国医学委员会对志愿参加试验的感冒病人,每天注射350万单位的干扰素,疗效显著。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给严重水痘病人每天注射百万单位的干扰素,病人很快就痊愈了。

干扰素为什么能抑制病毒呢?原来当人体细胞感知病毒来侵扰时,就释放出干扰素。它很快附在病毒上,在病毒体内产生两种酶:一种酶会把呤酸盐引进病毒,使它没法合成蛋白质;另一种酶会破坏病毒里的核酸,使它失去繁殖力。

最近,有些国家的研究表明,干扰素对恶性肿瘤细胞也有抑制作用,是抗癌的生力军。干扰素对人体的免疫能力也有刺激作用,能增进抗体的产生,从而加强人体巨噬细胞杀伤侵入病菌的功能。

1975年,瑞典卡劳林斯卡研究所的医师曾对21个患严重骨癌的病人做试验,每天注射200万~300万单位干扰素,每周3次。过了18个月,病人寿命延长,药效显著。法国医疗研究机构用干扰素来治疗肺癌,也有疗效,使一些肺癌病人延长了寿命。目前使用的一些抗癌药物,毒性大,在杀死癌细胞的同时,也会杀伤正常细胞。而干扰素是细胞的一种自然产物,对正常细胞毒性很小,使用安全。

可惜干扰素得来极不容易。目前它是从人体血液中提取的,每提炼100毫克,要用3万升人血,因此价格昂贵,而且也不能大量生产。据法国医疗单位计算,治疗一个感冒病患者要花费1万法郎,而医治一个癌症病人,就得耗用5万法郎。

芬兰科学家肯特尔利用输血站的一种副产品——白细胞层为原料,用病毒作为干扰素诱生剂,生产出粗制干扰素,然后制成干扰素的注射剂。中国医学科学院病毒所等也用类似的方法制造成了干扰素,质量已达到国际标准。

人类对干扰素的认识不断深化。美国的一个科研机构的科研人员初步查明了组成干扰素的13个氨基酸结构。日本癌症研究所的专家又进一步搞清了干扰素的主体部分,它是166个氨基酸的遗传基因。

1979年,瑞士苏黎世大学生物学教授和一些科研人员根据遗传基因的结构原理,从生物体白细胞中取出同干扰素相适应的遗传基因,移植到大肠杆菌中,终于用生物化学方法大量产生出了干扰素,为人工培养制取干扰素开创了一条新的简易途径。

此外,美国科学家在了解干扰素的化学分子结构后,正在用人工合成的方法来制造干扰素。

目前,国外已经合成一种干扰素诱导剂,它是由聚肌苷酸和聚嘧啶核苷酸以1∶1合成的双链高分子聚合物。原来除了病毒可以诱导生物细胞放出干扰素外,有些高分子的阴离子也能诱导生物细胞放出干扰素。这种能够诱导生物细胞放出干扰素的物质,叫做干扰素诱导剂。我国也已合成了这种诱导剂。

经过试验,这种干扰素诱导剂可预防或医治多种由病毒感染的疾病。科学家曾对猩猩和人分别进行试验,发现其对抵抗病毒能取得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