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世界大发现纪实系列丛书-自然世界的奇迹(中)
14568000000008

第8章 原子弹的诞生

1945年8月6日,日本广岛市天气晴朗。忽然,三架B29重型轰炸机从海上窜来。“美机又来轰炸了!”日本人并不太惊慌。

这次,美机既没有扫射,也没有久留,只是投下了一个黑黑的东西,便匆匆离开。霎时,空中闪出了令人失明的强光,灼浪逼人,强光所照之处,骤然起火。随后便是惊天动地的一声巨响,成片的建筑倒塌,几十万人死于非命。

这就是第一颗用于战争的原子弹。

原子弹

早在1905年,一位出生于德国的青年爱因斯坦便提出了关于原子和能量的学说,指出质量和能量有相互转换的关系。爱因斯坦是犹太人,他遭到德国法西斯的迫害,最后迁居美国。

1932年,英国物理学家查德威克在原子核中发现了一种新的粒子——中子,从而找到了一把能够打开原子大门的钥匙。意大利科学家费米受到启发,想用中子去轰击第92号元素铀,看看能不能取得巨大的能量。这时,战争的乌云已经笼罩整个欧洲,希特勒德国占领了奥地利。

1938年,德国科学家哈恩和施特拉斯曼用中子轰击铀原子,在轰击后使原子核分裂了,放出了能量。一位受到法西斯迫害流亡到瑞典的奥地利女科学家听到这件事以后,进行了更精密的实验,结果证明铀原子核分裂后的确可以放出大量的能量,爱因斯坦关于质量和能量的学说是正确的。

原子核里的能量是极其惊人的。如果1千克煤的能量可以使一列火车移动8米的话,1千克铀的原子能便可以使这列火车跑4万千米,相当于绕地球一周。倘若用这1千克铀造出一颗炸弹,那巨大的破坏力将是不堪设想的。在当时只有极少数知识分子看到了这一点。

不久,一封有爱因斯坦签字,由西拉德和费米等著名科学家起草的信送到了罗斯福总统手里,建议试制原子弹。有趣的是,信中追述了富尔顿发明轮船遭到拿破仑排斥的历史典故,打动了罗斯福的心。

1940年,美国政府决定拨出经费研制原子弹。1942年,由德国跑到美国的意大利物理学家费米,在芝加哥大学秘密地建立了一个原子反应堆。原子弹试制工作在顺利地进行着。

1945年7月16日,在新墨西哥州的沙漠地带进行了第一次铀弹试验,爆炸力相当于2万吨TNT炸药。原子弹终于造出来了。

在原子弹爆炸之后,科学家们又研究出了氢弹。氢弹也是利用原子能的一种炸弹,在氢弹爆炸时发生热核反应,会释放出更多的原子能。

最近几十年,科学家努力研究和开发原子能的和平利用:原子能发电站已在世界各地建立起来,并且已成为某些国家电能的主要供应者;核动力的舰船也不断下水……终有一天,原子能将成为未来的主要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