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中国大学生失恋报告
14573700000027

第27章 后记

这部书稿是根据近两年我到全国部分高校所作的关于《在校大学生失恋现象研究》讲座的内容和讲课实况整理出来的。为了把书稿写得更丰富、更翔实、更具说服力,我在自己的同名课题研究文章和讲稿的基础上,又进行了大量的采访、座谈和问卷调查,针对各章节的需要,充实了一此事例和理解分析。为了使文本更具可读性、口语化和文学色彩;整篇虽以“我”为贯穿始终的“人物”,但也仅仅是一个“讲课人”的口头说教而无任何情节和行为展示,所以,我就尽力将文本中涉入的各个真实故事和各个事件中的人物写得生动一些,鲜活一些,特别是对一些理论性分析和阐释,也尽力作到通俗化一些,形象化一些。尽管如此,待全部文稿拉出来后,我似乎又陷入了一种迷惘,这个文本算是一种什么样的文体呢?我先请几位同事读了读,他们颇感兴趣,肯定居多,赞赏有加。此时我想,“不管黑猫白猫”,只要读者愿意读,有教育作用就行。我依然把它归类为报告文学,算是2005年1月由作家出版社出版的报告文学《学生恋爱报告》一书的继续和延伸吧,一本报告“恋爱”,一本报告“失恋”,同是人们关注的话题,只是这本书的议题更加集中、阐述更加系统、社会意义更加现实罢了。

前面讲过,这部书稿是在课堂讲稿的基础上拓展而成,我将其整理出版,也是想给各个高校从事这方面教学和管理工作的教师提供一个可以借鉴的读本或参考资料,(高中、中专教师亦可借鉴)。我的心愿是想请各个高校都来关注这个问题,都可采取一定措施和方式向学生们讲述这个话题,讲多了,讲清了,这方面的思想问题和危险因素就会减少多了。正如中国教育报上报道的那样,“爱情教育:悄悄话需要大声说”,说的多了,迷惘的学生终会听的明白,错误的行为终会有所抑制。

为了能给各个层次的教师提供方便,我将我个人讲稿中原用的提纲在这里也一并开列出来,可供参考。

题目:《在校大学生失恋现象研究》

一、大学校园失恋现象透视

(主要讲大学校园12种失恋现象)

二、大学校园失恋现象的危害性分析

1、对学业上的伤害

2、对心理上的伤害

3、对人身的伤害

4、对校园稳定的影响

三、大学校园失恋现象的理论解释

1、失恋现象遭遇感情追求多元化

2、失恋是情感困境的社会互递过程

3、失恋几乎是人类所能忍受的痛苦极限

4、失恋容易把青春和轻生联系在一起

四、大学校园失恋现象的人性化引导

首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正确婚恋观教育

其次,要和大学生恋人近距离接触

其三,要入情入理的去化解失恋痛苦:

——情感升华

——情感转移

——情感释放

——情感蒸发

——情感相助

以上仅仅是我个人的讲稿提纲,只能是“抛砖引玉”。愿意研究或讲解此话题的教师们一定会有更好的思路和见解,我这里只是提供了一种启示。

大家可以看出,全书内容正是依据这个讲稿的结构展开的。撰写中,我尽力使其充实、完整、生动,意在同时也能给我们的大学生、中学生提供一个接受正确婚恋观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读本或教材,读完这本书就如同听完一堂课,掩卷沉思时,使自己的心灵受到洗礼,对自己的爱情观有所启迪——正确的、健康的应当坚守;错误的、有害的应当删除;正在失恋情感困境中苦苦挣扎的应当尽快摆脱痛苦,走向轻松……如若真能是这样,我也就满足了。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这本书是在课堂讲稿的基础上撰写出来的,是我在任高校党委书记时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对这个问题的研究、理解和体会,由于以往对这一敏感话题涉入不多,书中难免有些肤浅,粗陋和错误之处,敬请读者多多品头论足,批评指正。同时讲课中和撰写时还从报刊、网络上摘引、借鉴了一些相关资料,运用了一些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有的材料还根据本书需要作了一些改动和删节,不便一一注明,在此一并表示感谢,敬请谅解。

最后,我尤其要说到的是,这部书搞在送审、就教的过程中,著名作家、评论家、中国作家协会研究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李炳银先生在百忙中认真审读了书搞,并欣然命笔作序,使我受益匪浅,感动由衷,在此,我特向他表示诚挚的谢意!

作者

2007年11月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