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天地人心:中国打假治劣备忘录
14576700000010

第10章

黄梅地处鄂赣皖三省交界,磷矿资源丰富。复混肥是农民普遍使用的一种化肥,由氮、磷、钾混合。

由于复混肥对上壤结构的改善和控制有着化肥不可替代的作用,市场有潜力。一些不具备生产条件的也办厂牛产,无视道德与良知,大肆非法产销劣质肥。

1996年的新闻曝光,为黄梅县敲响广警钟,有关部门本应加大打击力度,彻底整顿复混肥制售市场。然而,这里的制假售假势头不但没有遏制,却愈演愈烈,其骗销范围之广,影响之恶劣,都远远超过上年。骗销者以低价尿素、钢材为诱饵,骗取客户货款,又以无货可供为由不退款,强行销售劣质肥。

据统计,当地宥6家生产厂分别向12个省市的26个单位,骗销复混肥3991吨,货值达438万元。

中央电视台公开披露,引起湖北省政府的高度重视,曾依法査封不合格产品1400吨,要求有关部门做好受害客户的理赔工作,对非法企业和法人立案查处。然效果如何呢?

河南消费者郑长训多次投诉:他曾在黄梅购买240吨复混肥,经国家化肥质检中心检验,氮、磷、钾含量仅为2.2%。为此,他带着湖北有关部门要求黄梅县尽快解决理赔问题的批示,儿下黄梅,可仍是悬案。中国质量万里行投诉办曾将此信转给黄梅县政府,得到的答复是:“法人代表胡某畏罪潜逃,人员解散,无变卖财产……”

案件久拖不决,客观上就纵容了制假者。

黄梅县政府在给脊政府的报告中认为:生产骗销劣质复混肥现象,有思想、社会等多方原因,尤其是质量监督丁^作时紧时松,我们感到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此报告再度引起省委、宵政府的重视,要求县委、县政府要对有关负责人一查到底。省质监局根据批示,由副局长黄崇火负责并带队进驻黄梅,对混乱的复混肥生产销售市场,进行“回炉”,再次实施专项治理。

我们再反思一下其他方面的原因。

当时,我国复混肥生产由原化工部管理,流通主要由中华全国供销总社负责,推广使用在农业部门。除农资部门经销,一些地方的农技站、植保站、土肥站和复混肥生产企业都在经销,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职能交叉,体制重叠,给复混肥生产销枵的宏观管理和质量监控带来了难度。

专家指出,长期施用假劣化肥的最终结果,便是促使水土流失之后的土地渐趋沙化。尤其是贫困地区,如果施用假劣肥,土地贫瘠将雪上加霜。

中国农村人均才一亩多点地,已有一些县人均耕地低于联合国的“土地是人口的最低生存保障线”。在这些县,土地已成为农民生存保障资料。如果苒遭遇假劣农资的侵害,他们将如何度过?

党中央、国务院打击假劣复混肥,一直是暴风骤雨,只要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和职能部门,及生产销售企业能充分认识到复混肥质量事关农业发展大局,事关农民切身利益,依法行政、守法经营,那么,发生在黄梅的类似问题,就应成为历史。

神秘扛包人来去匆匆

黄河,汇百川而人大海,历万古以扬波涛。黄河岸边的执法打假人,也是历经磨难才成长成熟起来的。

河南安阳的假劣化肥问题一度严重。整治的担子就压在了安阳市质监局副局长付庆书肩上,他感到太沉了。他对我们说:

“我到安阳工作,是想给安阳人多造福。”他耸着肩,笑中含有几分诙1皆,他说安阳如果因假化肥给农民造成了危害,我们也将是罪人。每天我考虑最多的就是,致富没有错,但如何致富有道,使农民不被坑的问题。”

2000年10月190深夜,喧嚣了一天的郑州,慢慢走入寂静,五光十色的霓虹灯,被突至的狂风吹得冷漠迷离。

这时,一个农民装束的中年人敲响省质监局的大门,迫不及待地递给门卫一张纸条,急切地说:举报造假!

省稽查总队於徐光,立即记下举报内容。这位举报人说还要继续反映情况。

一连五天过去,杳无音汛。

难道是谎报?徐光这位曾从军20多年的军人,以特有的职业敏感告诉部厲保持警惕,说不定能逮条大鱼。”稽查总队每晚12点前轮流值班,过了几天,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这位中年人才扛着一包“磷”肥,气喘吁吁赶来,简短地说:“他们白天生产真的,晚上造假!”

古都安阳,像一颗明珠,镶嵌在豫北大地。近邻安阳县水治镇由于盛产矿石,拥有众多炼钢、水泥等企业,名扬四方。举报人所指的“豫北某磷肥厂”就是村办企业,法人代表是村支书王某。

举报人描述:工厂两道铁门,陌生人一进,门卫将桌下暗铃一按,车间就断电,等执法人员进入,就会竹篮打水一场空!

为确保这次捣窝行动成功,总队派出年轻的执法队员毛勇,先期进行现场侦查。

这似乎是一个正规企业,高炉耸立,机声隆隆,送料、拉货的车辆络绎不绝。外墙书写“厂兴我兴、厂衰我耻”。

毛勇以三种身份三次进行暗访,“三进山城”,逐步识清“庐山真面目”。第一次,以洽谈业务为由,等他转过第一道铁门,门卫真的往桌下一按,无功而返;第二次,扮送料人搭乘轮进厂,看到货场堆放的废钢猹、白石头;第夭次,趁月夜进厂,只见工人将收购的废钢渣和内石头,粉碎掺入原料,就变成成品入库。毛勇推着“成品”小车在仓库转悠看到约1100平方米的3个大仓库,码放待销的假货。毛勇凭借记忆,飞速画出工厂草图,拟定了执法行动方案。

攻其不备,出其不意。

11月5日,河南省和安阳市质监局出动30多名执法人员,利用星期天造假者易松懈的特点,兵分两路,径直杀到该厂。执法队员张克磊率领的小分队,翻墙直人门卫室,捉住想按门铃的1另一路由徐总队长带领,样直来到厂长办。

“我们虚心接受执法检查!”王厂长又是让烟,又足倒茶,极其坦然。当他将一摞质检合格报告和旦重点保护企业的证书拿出来时,徐总队长将报告冷冷放在桌上:“走吧,咱们还是让事实说话!”王霎时翻脸,“想干什么?你们这样检查合法吗?”当看到来回摇动的摄像镜头和众多新闻记者时,王狂怒,扭头冲出屋外,企图通风报信,叫人围攻。执法人员牢牢控制了他。

村支书打着致富旗号,近两年多次在磷肥原料掺人废钢渣和白石头,以每吨200多元销往外地。先后受到质监和工商部门的严厉查处,涉嫌犯罪的骨干还被扭送司法机关,受到法律的制裁。可是,巨大的利润诱惑,使王某在犯罪路上越滑越远。

经执法人员清查,“乘龙”牌假磷肥611吨,假冒外地名牌产品1000余袋。仅半年,他们就外销1万多吨。

付庆书副局长当场演示。农民由于没有检测手段,只能将磷肥放在手掌搓,以留下星星点点闪光物为真。在磷肥原料掺入废钢渣和白石头,正好鱼目混珠。

王某低下了头。村民们激动地对我说,早就该整治这些造假人了。

当天,该镇老百姓鸣放鞭炮,奔走相告,长期坑农的“豫北某磷肥厂”被一举端掉,人民政府为民主持了公道。

珍藏一个名字:农民!

党中央在过去十儿年时间,几乎每年的“一号文件”,都是与土地相关的“三农”问题。而质监部门或配合农业等相关部门,每年都要开展农资专项打假,而且一直打到田间地头。

2004年4月1日,湖南衡阳某些企业生产经营假劣化肥问题在《焦点访谈》曝光后,温家宝总理立即作出重要批示:此事请国家质检总局直接查处并公布结果,提出整改要求。对全国化肥市场要立即部署一次普遍检查。亲农爱民的总理,对每件关乎农民利益的事,对每件关乎“三农”的问题,都是那么重视,平民情结一直根植心间。

在温家宝总理批示的舀天,闰家质检总局立即召开会议,专门作了部署。并发出紧急通知,对专项整治全国化肥市场提出了严格要求。还抄送公安部、国家工商总局、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等相关部门。

围家质检总局局长李长江指出:广大消费者和农民兄弟寄希望于我们,党中央、国务院寄希望于我们,有了这两条,其他的都可以不考虑!我们心中任何时候都要珍藏一^名字:农民!只要是假劣化肥,我们就要依法查到底!

我们已从中看到了铿锵的决心!

平日平易近人、气宇轩昂的李长江,每当处理重大事情时,正如他的名字:“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胸怀光明,一身坦荡,运筹帷幄,坚决果断。所有与他共过事的人,从上级到下级,从官员到百姓,无不称颂他的广阔襟怀和毅然决然的领导作风。

同时,国家质检总局党组书记李传卿在厦门全国产品质量监督和执法打假会议上,要求全国质监系统坚决把国务院领导的重要指示落到实处。心中装着打假“民心工程”的李传卿,对涉及百姓切身利益的事,一向雷厉风行,披肝沥胆。

从2004年4月初开始,地方质监部门按照国家质检总局的部署和地方政府的要求,会同有关部门,在春耕备耕之际,对化肥市场进行了拉网式检查,大规模打假行动捷报频传。

4月14日,四川省质监局稽查分局局长王富家、副局长文锦等率执法人员,在万源火车站査获200吨“龙腾”牌劣质过碟酸钙。又追根溯源,查到劣质磷肥生产源头什邡县某工厂,将其余40吨不合格化肥全部销毁。全省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农资打假下乡”活动,让广大农民及时了解农资产品质量状况的同时,也把优质化肥送到农民手中。

山西省朔州市质监局稽查分局在朔城区、山阴县、应县,连续查获不合格“褐马鸡”牌颗粒过磷酸钙900余吨。

山东省质监局查明陈某等10余人生产销售假劣化肥,致使章丘480余农户受害,耕地受害面积达2000^亩。案件移送公安机关,对涉嫌犯罪者刑事拘留。

据全国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简报》,2004年1至5月,全国质监系统共出动执法人员21万余人次,捣毁农资制假窝点373个,涉案货值2.9亿元。立案查处违法案件15092起,其中案值5万以上的大要案460起,移送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的29起。

据国家质检总局执法督查司司长吴清海介绍,为深人落实温总理的重要批示,2005年国家质检总局开始在全国施行《落实整治区域性化肥质量问题责任制试行办法》,这是建立健全化肥生产质量监管制度和防范冈域性质量问题预警机制的有效探索,对生产假劣化肥的坑农害农违法行为,尤其是区域性生产假劣化肥产品违法行为屡禁不止问题,提出了治本办法。要求各级质监部门在当地政府统一领导下,与有关部门协作,使化肥打假工作责任更明确,在区域内更好操作,更有凝聚力。并按“打击、疏导、帮扶、规范”方针,力争2至3年,推动中小企业调整结构,优化整合,做大优质化肥产品规模,不断将假冒伪劣挤出市场。

2005年末,我对这个责任制试行办法的落实情况进行了追踪。据《法制曰报》记者韩乐悟从山东临沐全国化肥区域整治经验交流现场会发回的报道:江苏连云港市铲除了全部202家非法生产的小化肥企业和造假窝点;四川什邡市化肥抽查合格率达87.8%,比整治前提高近16个百分点;临沐县在创建“基地”过程中关闭了10多家管理不严、质量不稳的复合肥生产企业。目前全县保留的23家复合肥年生产能力达450万吨,占全国的八分之一,培育出2个国家免检产品。国家质检总局授予其“创建全国优质化肥生产基地先进县”称号。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蒲长城在总结其经验时指出:临沐县改变了过去“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付出的艰辛常常被“反弹”“屡禁不止”无情“吞没”的状况,实行综合治理、强化监管与扶优扶强并进,值得全国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