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天地人心:中国打假治劣备忘录
14576700000025

第25章

线索首先是从湖北黄州理出来的。该市公安局抓获一个名叫张某的非法个体药贩。张犯称:1992年6月,他从阜阳一位40岁上下拉平板车的储某手中,以每盒4元购得100盒“硫酸小诺霉素”,并转手以每盒17元卖给回乌镇卫生所和巴叉医务室。另据在阜阳街头抓获的储某口供,她在倒卖假药时认识了白军,此人操河南口音,20多岁,白净面皮,个子不高。

经山东省公安厅和有关部门联合作战,流窜十曹县、蓬莱、威海3县市贩卖假药的6名假药贩,被先后缉拿归案。査封以“氯化號珀胆碱”冒充的“硫酸小诺霉素”注射液3800多支。顺藤摸瓜,假药也是从阜阳一名中原口音、20多岁的年轻人手里买来。

随后,河南杞县公安局先后抓获陈某、陈某某等罪犯。他们出锷的假药“硫酸卜那霉素注射液”,也是从阜阳街头购得,约2000支。

三路信息汇作一处,焦点聚向阜阳。这个位于安徽省西北部、黄淮平原南端、被誉为“全同四大药都”的阜阳,很可能是假药的老窝。

1993年4月3日,由公安部、卫生部和全闽打假办召开的安徽、山东、河南、湖北、四川等5将制贩假药致死人命案并案会,在阜阳召开。

安徽省公安厅当即决定在阜阳成立专案组,并从地区公安处、阜阳市公案局抽调9名有丰富经验的侦察员,15名技术人员,联合办案。专案组分成审讯、追捕、检验鉴定、调査摸排等4个小组,一张追捕谋财害命罪犯的法网在撒开。

根据储某供述,追捕组直扑阜阳7层塔下的一间房展。房子空空,人迹全无。似房东证实确实是白军租的房,平时只见他将成箱的药搬进搬出,从不住,最近没见他。

“假药工”还在宇阳吗?

追捕组物色6名认识白军的人协助破案。当天,便有人举报曾见白军在大街游逛。第二:天接到报案,追捕组迅即包围了福利旅社。只见一位20多岁、内净面皮的年轻人,正在那里和人谈生意。一位便衣装作漫不经心地凑上前低声问:“有药吗?”“要什么药?”随着“就要这个”的回答,一副明晃晃、冷冰冰的手铐,“咔”地戴到广白军手腕。

不管审讯员问什么,白武松一口咬定:“只卖假药,不造假药。”就连问他是何方人氏,也一次换~个说法。四五天过去了,案情毫无进展。为弄清他的身份和过去,追捕人员二下河南,他仍百般抵赖。无奈,审讯人员只好把储某等假药贩带进审讯室,这时,他才不得不承认自己叫白军,并交待1992年10月与阜阳某乡孙某结婚的情况。

专案人员搜查了白氏夫妇曾居住过的胜利路7号,唯一的收获是,在翻看桌上两本小学语文课本时,无意间发现密密麻麻盖了大量的“920108”字样。这用铅字拼凑的数字和假“硫酸卡那霉素注射液”与“硫酸小请霉素注射液”上的假商标批号吻合!

可是,造假老窝,到底在哪儿?

5月4日凌晨,办案人员提审孙某,并连夜出击抓获白武松的四哥白某。据孙、白二犯交待,白犯被捕第二天,制假工抖及所制假药即从胜利路V”号转至胜利路丫丫2号。专案人员迅即赶往现场,查获假药6箱共2532盒,假商标23500张,及油墨、铅字和塑料章等造假工具。

然而,白武松这只狡猾的狐狸仍拒不交待,说那几盒“琥珀胆碱”针剂,是从太和县陈某那里买的。

这天,两名剃着光头、衣衫褴褛、手提礼品盒的青年,出现在太和县某村的大街上。

两个“褴褛人”直奔陈某家。进门放下礼品盒便自我介绍:“大嫂,我们是白武松的朋友,铁杆,刚从牢中出来,白武松让我们给陈哥捎话。”陈妻说广他喝酒去了。”两青年便道我们去找找。”他们刚进那家院门,就见俩人正在一条土炕上嘻嘻哈哈饮酒。两人进门就喊陈大哥!”背对着他们的一个年约40多岁的中年人猛地转头,觉得来人陌生,惊讶道找谁?这里没姓陈的!”“大哥,您见外。白总没打电话来?”陈某还拿不准,想拔腿外逃,两青年人便一人扭住一条胳膊,抽出手铐给他戴上了。

陈某交待:假商标是在河南与安徽交界地印制。他只贩卖假药商标。白从1991年10月开始向他购买假药商标。其间,白得到一个假信息,说陈某没被抓到。为订立攻守同盟,他写丫串供信,结果,这信落到办案人员手中。

当白武松踏进审讯室,一眼看到放在桌上他亲手写的串供信时,一下子瘫软在地。

白武松道出了炮制假药的经过:

1992年4、5月间,他从原阜阳某公司以5分钱一盒的低价,购得“氯化琥珀朐碱”针剂,泡在洗衣粉中,用细沙纸擦掉原商标,晒十,再拿预先备好的印刷工具印上伪造好的字迹。每天可制假药80一100盒……

内武松终于被缉拿归案,以身试法。本案的同案犯和出售假药犯,也受到法律的制裁。但是,留给人什么思考呢?

毒草的滋生,总有其气候和土壤。当时阜阳药品一条街拥有医药店铺摊点近百家,而真正符合国家规定要求的寥寥。该市也曾多次开展打击假冒伪劣药品活动,收效甚微。原因在于罚了款没收药品就放人,不痛不痒,不法之徒根本不放在心上,反而变本加厉。

采访结束,离开阜阳时,一轮圆月已挂在寂寞的夜空,星星眨着眼睛昏昏欲睡,倒也安详。

流向灾区的假药肆虐一时

1998年深秋,正是枫叶似火时节。

国家有关部门在河北某地进行执法检查,老百姓自发地来到检查组居住地,控诉省医药公司在赈灾药中掺假的行为给河北人丢了脸,靠假药发国难财,要依法查处。

1998年8月28日至30日,中央储备药品河北畨医药公司储备库调拨给安徽省卫生汁2278件、价值约146.1万元的救灾药品,经铁路运输至合肥。卸货时,安徽救灾办人员发现,河北邯郸某制药厂生产的板蓝根冲剂外包装严重破损,无法淸点。后被运抵临时租借的合肥制药厂仓库。

根据国家关于救灾药品必须检验合格,方能运往灾区的规定,安徽省卫生厅委托省药检所对该批救灾药逐一检验。在对板蓝根冲剂性状、水分、溶化性、装量差异等项呂检验发现,16个批号无一合格,其中3个批3为假药,13个批号为劣药。风油精6个批号有4个批号不合格。其中,石家庄某药厂的簿荷脑、樟脑、丁香酚等含量严重不足,是劣药。此外,标识为华北某制药;一的青霉素,内外包装批号不一致,无法判定有效期……

救灾药品并非捐赠药品,是安徽省政府请求中央调拨的,需先记账后付款。查出的假药按零售价共14.5488万元,劣药12.4788万元,占河北调拨药品总值的10%左右。

事发后,安徽省卫生厅立即与河北省医药公司取得联系,该公司即派某副经理带有关企业负责人赴皖。确认22个品种2278件救灾药品均从该公司调拨。当某副经理提出要把杳出的假劣药全部运回,重新发来合格药品时,遭到安徽方面的桁绝。《药品管理法》规明确规定,对查出的假劣药品,必须就地封存、销毁。经双方约定,决定9月13日上午8时,由某副经理到安徽省卫生厅协助案情凋查。然而,当天一貞:等到上午9点,仍不见某副经理一行踪影。经与下榻的长江饭店总台联系,知其已退房。拨通其手机时,某副经理说已离开合肥。办案人员要求其立即返回,但其以“我不是法人代表”为借口,1长持不返。后理屈词穷,挂断电话。

安徽省卫生厅药政局立即将此事书面向国家经贸委、卫生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作了汇报。9月14日,闺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安全监督司负责人电话通知安徽省卫生厅药政局:对这一事件,要依法严肃查处;撤销板蓝根冲剂的生产批准文号;安徽省药品检验所留样品封存,送往中国药品生产制品检定所复检。

安徽省卫生厅厅长戴光强说,作为国家药品储备库,河北医药公司在灾区急需药品情况下,以假坑人,不仅妨碍救灾防病,也严電损害阐家形象。某副经理事发后非怛不协查,反而溜之大古,更是错上加错。

9月168、179,事件经媒体报道后,安徽省卫生厅“新闻热线”的铃声不绝十耳,群众表示极大愤慨。原安徽省人大一位副主仟在来电中激动地说,自己在医疗战线几卜年,只是在抗美援朝时听说不法资本家“做过这事”。河北医药公司冒天下之大不韪,企图发“国难财”,要严惩。安徽大学一群来自灾区的新生打电话,他们家乡如今吃、穿、用全靠全国人民支援,没想到,赈灾药品竟会有假。美菱集团一位负责救灾的同志表示,该集团已捐款100多万,绝不希望这些捐款买了假药。更多的好心人希望有关部门早9给安徽乃至全闹人民一个说法。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纵横》记者也向河北医药公司询问。一男士不冷不热地讲,“有仆么大惊小怪的。”“这事本来不是个大事,但闹得大,省医药公司担负国家医药储备任务。今年向省外5个灾区调了500多万元药品,其他省都顺利签收,而安徽都一个多月了就是不签。”

这是话中有话,言外之意是“安徽方面不对”。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河北省医药公司的职工说:往安徽调配的这批药品中有600箱板蓝根冲剂,在石家庄站验货时负责药检的人就已验出不合格,但仍被发往安徽。这名职工还提供了一张当时检验单的复印件:邯郸某制药厂板蓝根冲剂,伍拾玖件。检验:外包装为非标箱,不合格;内包装手感较硬(由于救灾,无法口感检验)。落款是,检收:傅某。

9月20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又专程委派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专家飞抵合肥,对省药检所检出的不合格药品取样复检。

河北“假药事件”,惊动了党中央、国务院。

同务院有关领导指示要依法严肃查处。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领导在听取安徽省医药管理局及卫生厅药政局赴京汇报后,强调要按照国务院领导的重要指示,坚决依法査处。9月25日,安徽省政府分管省长批示:“请卫生厅将救灾药品中被发现的假劣药品情况及时上报阗家有关部门,并积极协助,依法查处。”

10月6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举行新闻发布会,正式公布对“河北假药赈灾事件”的处理决定。

石家庄某制药厂6个批号的风油精经复检不合格。该厂不按标准生产,擅改处方。其风油精按假药处理,责成河北省卫生厅吊销该厂风油精生产批准文号,没收假药和违法所得,处以罚款;吊销生产许可证,提请工商部门吊销其营业执照。追究有关责任人。

―河北昝邯郸某制药厂16个批号的板蓝根冲剂经复检为不合格产品,按劣药处理。责成河北省卫生厅吊销其板蓝根冲剂生产批准文号,没收非法所得,追究有关人员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