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天地人心:中国打假治劣备忘录
14576700000056

第56章

一、法院判决中关于“美国]8公司致大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的函件,是对检验结果的告知,且经公正程序,其来源合法有效”的认定是错误的。

二、法院判决认定“大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有权对市场上销售的商品……进行监督管理”没有法律依据。工商部门才有权对该环节的进口商品进行查处。

接到抗诉,大连市中级人民法院于2002年8月重审此案。原、被告多次正面交锋,唇枪舌剑,历时10个多月。其间,省质监局就相关法律事宜致函省人大法丁委咨询。省人大法工委对《辽宁省商品质量监督条例》中“凡在我省境内生产、经销商品的单位和个人均应遵守本条例’’一条明释:“经销商品”包括“经销进口商品”。

2003年6月25日,大连市中级人民法院再审判决:根据我国批准加人的《关于从国外调取民事或商事证据的公约》,检察机关以质监局违反公约规定、调取的证据来源不合法不能作为证据使用的抗诉理由不能成立,不予支持。质监局认定大连某技术中心经销美国制造历汽车保护神系列商品行为违反《辽宁省商品质量监督条例》,实施行政处罚,没有超越行政职权。检察机关提出的质监局违反《产品质量法》《进口商品质量监督管理办法》《流通领域进口商品质量监督管理办法》等法规,只有工商部门有权对某技术中心经销的产品实施管理的抗诉不能成立。依照《行政诉讼法》判决:维持本院原行政判决,本判决为终审判决。

一件涉外假冒商品的行政处罚案,历时5年,经两级法院3次审理,两次终审判决,至此才尘埃落定。

其五广美国米高”闹剧。

2003年,跨国打假成为“3·15晚会”的最大看点。

“您想让宝宝在人生起点领先一步吗?‘美国米高’能助您美梦成真。食用半年智商至少提高28分。”“美国米高”销售公司副总经理李某说:“原料都是从美国空运过来。”登录“米髙”网站,其身世显赫广美国米高”是世界著名营养食品生产商美国公司荣誉品牌,总部位于美国底特律,年销额达28亿美元。洋装在身,身价不菲,“美国米高”京城就卖到158元一筒。

“美国米高”标明是普柔生物与医药科研院出品,可这家科研机构是何方神圣?我们来到京郊,一座紧挨公厕的仓库,竟是该科研院的办公地。

“美国米高”合作伙伴2旧1叩公司董事长“安东尼”自诩博士,麾下拥有28个全球实验室。央视驻美某记者来到底特律,找不到到公司总部。一位在底特律生活儿十年的老人说从没听说‘米高’品牌。”经在互联网和美黄页查找,底特律宥字样的公司9家,没有一家董事长叫安东尼。

“美国米高”令人莫名惊诧。

假冒伪劣泛滥全球必然削弱人类的创造精神

先巡视一番20世纪全球假胃伪劣商品泛滥大潮:

19世纪初至70年代,是英国工业狂热发展阶段,也是假冒伪劣泛滥之时。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国富论》鼓励每个社会成员放手追求所谓“最大利益”,一些商人昧着良心在食品中掺假,如在可可里掺入褐色黏土出售,酿成不计其数的人间惨剧。

1977年,美联邦航空管理局发现100^架波音737机舱安装了假胃的火焰探测和控制系统。

1978年,美军导弹导航系统发现假零件,骇人听闻。

1979年,肯尼亚种植的咖啡使用了假冒杀虫剂,酿成大面积枯死。

1980初,假冒避孕药片流向世界各地,避孕失败事件轰动全球。

1982年,美联邦调查局特工查获佛罗里达州某工厂价值500万美元的假药。

1989年9月,一架挪威6机由奥斯陆飞往汉堡,在两万多英尺的高空,机舱尾部和机身裂离,一齐掉入斯卡格拉克海峡,55名旅客和机组人员无一生还。原因是连接机尾和机身的螺栓是假货,机械强度不够。

人类任何时候都不应忘记这个惨痛教训:1990年,尼日利亚109名儿童死于假药,假药含有醋氨酚和一种工业溶剂。

1995年4月,通过国际卫生组织发到尼日利亚的疫苗,在途中被假货取代,致使3000人死亡,惨绝人寰。

1996年1月,美国海关查获韩国造的假货,包括运动服、装饰品及其他商品,货值2700万美元。34名韩国人被捕,还发现造假者与美国犯罪组织有勾结。

1996年4月发现,自苏联解体后的几年,俄罗斯市场每年约有价值1000万英镑的在家庭作坊用酒精或透明液勾兑的假胃伏特加酒出售,致使上千人中毒死亡。

1996年8月,美国疾病控制中心宣布:两种退烧糖浆因含抗冻剂有毒成分,导致30余名海地儿童夭折。

据统计,上世纪70年代后,每年全世界因假冒计算机软件就损失120亿美元,假冒欧洲摩托车零件损失2亿美元,假冒欧洲香水损失1亿美元,假冒瑞士表损失8亿美元,假冒欧洲唱片损失1叫乙美元……全世界每年假冒伪劣产品总额达20001乙美元,约占世界贸易总额的视一91发展中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都经历“假冒伪劣期”,如泰国、印尼、韩国、巴西、巴拉圭等,堪称假冒伪劣的“避难所”;可头号工业国也存在着假冒伪劣“地下产业”。

假冒伪劣制造者无须提高产品质量,不需耗费科学研究经费、广告费、市场调查费等,就获暴利。给国际名牌产品带来的损害不可低估,它能使其名牌彻底从市场消失,直至企业破产。一些中外合资企业因产品被假冒而失去名誉、失去投资、失去信任:外商绝不对易被假冒的产业投资。

假冒伪劣实质演变成了世界最大的“窃行”。

假冒伪劣的悲哀,是人类的悲哀。但追求真理、坚持正义也是人类的永恒主题。其实,全球消费者权益保护运动早已形成一股股激流,势不可挡,奔腾出许多惊人撼人之举。1999年2月,法国前总理法比尤斯和两位部长,因公民指责其应对发生在15年前的血液制品含有艾滋病病毒事件负责,成为二战后法国被审判的部长级以上政治人物。

消费者权益保护运动在美国早已如火如荼。1906年1月,厄普顿·辛克莱的纪实小说《丛林》,对芝加哥屠宰场恶劣工作条件和食品掺假作了无情揭露这些耗子是讨厌的东西,包装工人扔出染毒面包让它们吃,毒死它们。然后,耗子和面包和肉一起被放到料斗。”《从林》不仅把美国最早的消费者权益保护运动推向了高潮,还促使国会通过了《食品药物法》《肉类检验法》。1891年,世界第一个以保护消费者权益为宗旨的纽约消费者协会成立;1899年,美国消费者联盟诞生,成为世界第一个全国性消费者组织,并于1914年设立第一个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政府机构美联邦贸易委员会;1962年3月15日,美国总统肯尼迪在《保护消费者利益的总统特别国情咨文》中,率先提出消费者享有四项权利:安全权、知情权、选择权和意见被听取的权利。1969年,尼克松进而提出第五项权利:索赔权。

在欧洲,早在19世纪中下叶,英国《货物买卖法》就给购买质量低劣产品的消费者以索赔权,并对欺骗消费者的行为给予严厉处罚。

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不仅给亚洲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也使日本经济全面瘫痪。战后的日本,消费品奇缺,不法厂商趁机生产假冒伪劣产品。1948年9月,深受劣质火柴之害的家庭主妇将擦不出火的伪劣货集中,愤怒要求生产商到场,召开声势浩大的清除劣质火柴大会,并成立日本主妇协会。迄今,日本全国性消费者团体有29个,民间性消费者团体4000个。日本政府1968年专门颁布《消费者保护基本法》。

维护消费者权益运动在其他国家也如雨后春笋。1960年,由美国、英国、荷兰、澳大利亚、比利时等5国消费者组织,在海牙成立的国际消费者组织联盟,会员达110多个国家。1983年决定将每年3月15口定为“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消费者权益保护运动从此势如破竹。

迈入2)世纪的地球,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一方面,加深了消费者对生产者、对市场的依赖,所有生活用品都要来自市场;另一方面,消费者在商品交换中所处的地位口益成为“弱者”,无力抵制假冒伪劣。

1985年,联合国通过《联合国保护消费者准则》、要求各国在人身安全、基本消费品质量及使消费者能获得合理赔偿等方面,加强保护。国际消费者联会已发展为联合国辖下多个组织和其他国际组织的特定咨询机构,代表消费者利益。

如何根除“第二大公害”,许多专家献策:关键在“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实施刑事重罚。如有的国家对生产经销假冒伪劣产品者,判4至5年徒刑;有些国家对明知可能造成危害并已造成人身伤亡的假冒伪劣商品生产者,按谋杀罪论处。早在1958年,印度《贸易和商标法》就对制假者实行两年监禁或罚款惩罚,1993年的《商标法案》将监禁惩罚增加到3年。英国1988年规定对盗用商标者监禁10年。美国对盗用商标者监禁5年,并罚100万美元(公司)和25万美元(个人埃及法律极其严厉:如因商品质量造成1人死亡,生产和销售者将判7年监禁和3至6万埃镑罚款,导致3人以上死亡者将判无期徒刑和5至10万埃镑罚款。

专家指出:除各闰制订各自的法律外,制订跨国合作的打假法律,也迫在眉睫。对此,我们应有一种旁观者的豁达与清醒。

经济全球化进程在深刻改变全球法律生活的基本面貌,重塑每个国度或民族的法律架构。当代中国的法律变革与正在扑面而来的全球化趋势交织,构成奇丽的互动画面:中国法制现代化建设已越来越深地卷入经济全球化进程,法律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对那些反映全球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和人类共同价值的基本法律准则及其制度架构,无疑要确认并遵行,尤其要尽快制订跨国合作的打击假冒伪劣、保护知识产权的办法,严厉打击跨国(境)、国际影响恶劣的侵犯商标专用权涉外犯罪,并对国内相关的法律进行修改与完善;同时,要坚决捍卫国家与民族经济利益、坚决排拒损害中国消费者权益的歧视性制度措施,抵制假胃伪劣对中国的入侵。

若让假冒伪劣泛滥,必然导致许多人类智慧和文明的毁灭,甚至瓦解一个民族的创造精神。这就不仅仅是悲剧!

―个久唱不绝的回响

2001年2月289,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与中闻质量万里行促进会、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召开外商投资企业打假维权座谈会。与来自宝洁公司、可口可乐公司、美国强生公司、吉列公司等10多家外商代表,共商维权大略。

勾会代表高度赞扬了中国政府保护外资企业合法权益所采取的措施,但心头也笼罩一层淡淡愁绪。

美国强生公司代表:“我们也打假,也有严厉的法律,但把打假如此强烈地作为一种事业,尤其是为外企打假不遗佘力,可见中国政府真是胸怀四海,对人类高度负责。1998年市场出现假冒邦迪创可贴,我们的生产班次从每周21班减少到5班,其至间歇停工,打假联合行动不到一年,销售额逐渐回升。”

金佰利公司代表:“2000年11、12月,每月查出10多个假货窝点,货值60万,多年假货供应机制被摧毁,我们公司的销售额由急剧下降又恢复到与原来持平。”

宝洁公司代表朱少龙当时仍不轻松:“企业对承认自个儿的产品面临假冒相当忌讳,这等于告诉消费者买你的产品有可能买假,但不公开更糟,会让假冒产品摧毁消费者对品牌的信赖。最大的竞争对手不是其他品牌,而是假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