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天地人心:中国打假治劣备忘录
14576700000068

第68章

强化了全社会的产品质量品牌意识:地方各级政府已将培植中国名牌产品作为发展市场经济的战略之举,以推进“名牌战略”为平台,“质量兴市(县广质量兴省”活动在许多地方已掀起燎原之势;名牌兴企,向品牌要效益,向品牌要信誉,已成为广大企业的渴望;购买名牌,使用名牌,也成为广大消费者的最佳选择。

提升了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各地以名牌产品生产企业为龙头,加快企业发展壮大,加快产品更新换代,促进了资源优化配置。将优良资产向名牌产品、名优企业集中,促进了地方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的转变。

实现了区域经济发展新跨越:一个名牌企业往往促进了一个地区的经济大发展。许多省市虽然名牌产品数最是风毛麟角,但产销量和经济效益却占很大比重。促进了企业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推动了企业加大科技创新和产品结构调整,引导了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势产业发展,升华了经济效益。据对2005年到期复评的121个中国名牌产品调查,3年来销售额增长50.73%,出口额增长89.74%,企业资产规模增长68.461。促进了名牌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如2005年被评为中国世界名牌产品的海尔冰箱和华为程控交换机,在国际市场销量连续多年位居第一。其关键技术也是自主知识产权,华为公司的产品已进人美国、英国、法国、日本等9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国际专利和国外专利994件,商标在170多个巴黎公约成员国和140多个见了0成员国受到特别保护。海尔在美国、日本、意大利等国家建立了8个设计中心,拥有618项发明专利,获得20多项闽际认证,有两项标准申请围际1以:标准,产品覆盖天下,惠泽四海。

实施产品质量国家免检制度,影响始料未及。正如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蒲长城所指出的:实施产品质量国家免检制度,鼓励企业提高产品质量,避免有关部门電复检查,为企业创造了一个良好透明、宽松的发展环境。自2000年8月实施至2005年底,共有66大类1489家企业的产品获得广免检资格。促进了经济结构调整,实现了产业升级,提高了产品质量整体水平,影响深远:

一是实现了扶优扶强。据2005年统计,产品获得免检资格后,85.7%的企业销售额出现增长,平均较上年销售额增长38,6%。

二是扩大了出口。尤其是外向型企业出门创汇大幅增长,平均年增长达135:一如某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的彩电获得免检后,年产量由215万台增至332万台,出口额则由1349万美元猛增至3541万美元,年增达260%。

三是减轻了企业负担。企业能更加集中精力财力抓好质量管理和技术迸步,据统计,1489家企业获得免检资格后,每年减少检验费支出总计近亿元,乎均每家企业减少6.8万元。

―实施原产地域保护制度,让民族精品遍及世界。至2004年底,111个地区的111种产品的申请被受理,批准了78个地区的78种产品为原产地域保护产品,产值近70叫乙元。如对贵州茅台酒、西风酒、互助青稞酒、绍兴黄酒、龙井茶、蒙山茶、余姚杨梅、吐鲁番葡萄(干)、平遥牛肉、大连海参(鲍鱼)、宁夏枸杞、吉林长白山人参、宣纸等78种产品实施的原产地域保护,对振兴地方经济,解决农”问题,保护传统精品,弘扬民族文化,功不可没。

只和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原地域产品大都是民族精品、特品、名品,具有高知名度、高质量、高附加值的特征,具有同世界市场的亲和力,具有同大自然的亲和力,具有同文化遗产的亲和力,具有同消费者的亲和力。

名优企业、名优产品,是一个民族的文明表现,国家繁荣的一个标帜。然而,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许多名牌产品、免检产品、原产地域保护产品,在其成长、发展和走向市场的过程中,都受到假冒品的侵害,受过无谓的委屈,尤情的蹂躏。有的因假货充斥,导致销售额一路下跌,也让消费者雾里看花,真假难辨,既严重损害了企业声誉,也给消费者划卜.了颇深的伤痕,甚至损伤了闰家形象、民族尊严。

可以说,许多名牌产品、免检产品、原产地域保护产品,是在与假冒产品进行的殊死较量中,去开拓市场、占领市场,打出半壁江山的!反过来说,只有打造更多的名优企业、名优产品,才能逐步将假冒伪劣“挤”出市场,“逼”出市场,“引”出市场。

许多名优企业为,打假,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付出了巨大的经济成本,经历了难以想象的精神磨难,以上各章已作过揭示。为深入探讨名优企业取得卓越绩效的艰难,作者专就柳市低压电器产品成长的坎坷历程及名优企业杰出代表德力西,作一透析。

确保质量使柳市低压电器起死回生

1989年,原国家技术监督局在《关于打击伪劣低压电器活动的总结报告》中写道:“这次全国共检查近7000个经销单位,查出伪劣低压电器产品170万件(台),价值3000多万……多数来源于浙江温州地区,特别是温州乐清县的柳市镇。”这从侧面反映了当时柳市经济秩序的非正常状态。

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柳市以生产低压电器为主的家庭工业户遍布大街小巷,到1990年5月,生产企业发展到765家,家庭丁.业户1544户,电器产品门市部1267户,产值达2亿元,成为柳市镇乃至乐清市主要支柱产业。但伪劣也泛滥于全国,一度在全国出现空前的信任危机,乐清成为假冒伪劣低压电器的同义词。当时,大量黝黑的劣质低压电器,像一股黑潮,从温州、从柳市涌向各地,几乎覆盖全国低压电器市场,侵蚀着市场经济机体。如湖南益阳地毯厂引进的澳大利亚设备,由于使用了温州劣质低压电器,造成故障,延误工期3月,损失100多万。新疆巴州模具厂使用温州劣质开关,使1名电工烧伤致残。黑龙江鸡西煤矿由于使用温州劣质低压电器导致矿灯漏电,引发瓦斯爆炸,酿成群死群伤。这些事件不论何种原因,说到底都是不幸,对于柳市人和消费者来说,都是一种悲剧。

温州,乐清,柳市,制造加工劣质产品一时风行。原因何在?解决问题的出路又在何方?

当时,我国低压电器大都能在这里生产。但在上万家企业中,只有12家的21种产品取得了生产许可证。其余绝大部分是前店后厂,手丁―作坊,锤、锉、钳、螺丝刀就是生产丁具,更无什么产品标准、质量检测的概念。老态龙钟的老太太就在昏暗的家中,在黯淡的灯光下,用炭火烤着压制插座的胶木壳。在被当地誉为“大厂”的一座破庙里,男女老少从从容容地把废旧交流接触器肢解,用砂纸把锈件磨亮,再用鞋油把外壳擦得光彩夺目。有的直接将企业清仓报废、淘汰的产品和旧货买来,擦擦洗洗,就大摇大摆地杀向市场。还有的以稻糠代替熔断器的石英砂,以铁片代替银或银合金充当继电器触头。低压电器是技术密集型产品,当时有相当技术水平的国营企业,产品合格率尚且不髙,柳市人用原始生产方式就能敲打出低压电器产品,而且还冠冕堂皇地出手叫卖,岂不怪哉!

当时,柳市的废旧电器供销点遍地开花,几十家铭牌印刷厂,随心所欲地为厂家印制铭牌、商品标识。执法部门曾一次抄出非法印刷的低压电器铭牌几百种,无厂名厂址,只有“中国浙江”“浙江乐清”等字样,叫人毛骨悚然。有人还得意地说广卖得出去就合格,赚到手的就是钱。”

当时,从事低压电器行业的每5人中就有1人是推销员。他们为把产品倾销出去,使出浑身解数,“孔方兄”帮其敲开用户的大门。如某五金机电厂供销员乇某给吉林某一供销员去信如你和我厂定1万元业务,给你交通费700元;如不要钱,送录音机两部……老弟啊,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上海某采购员接受了王某的收录机和电视后,与柳市先后签订3笔合同,使闺家蒙受巨大经济损失。据乐清纪委统计,有一年,外地到该县调查涉及柳市推销员涉嫌经济犯罪案就达726件,严重扭曲柳市人的形象。

柳市暴发了,当时人们还很羡慕的“万元户”,在柳市则是“贫困户”。一幢幢装修豪华的别墅矗立云霄,一座座椅子坟横落青山绿水间。在涌向四方的劣质电器黑潮中,柳市人搞出了自个的“繁荣”。

可观的地方税收,个别人一夜暴富,从这点上看,造假卖假似乎没错;但真正承受苦难的是那些无辜受害者,留下的是多年难以治愈的产业后遗症,尤其是对江南名城的圣名的玷污,一时让温州人斯文扫地。

很快,柳市的天空就放了晴。1984年7月14日,国家机械工业部、经委等部委联合发出《关于整顿、加强乐清县柳市低压电器生产管理的函》,《人民口报》等媒体也尖锐批评柳市低压电器的质量问题。1985年,中国低压电器产品检测中心对柳市8个规格22种产品进行检测,尤不存在安全隐患,无一合格。…86年,国家机械委再次督促浙江对柳市劣质低甩电器进行专项整治。机电部某负责同志为此几次南下乐清,主管县长竟退避三舍,不见一面。肖时乐清领导竟不知国家有“生产许可证制度”,还理直气壮反问机电部负责同志中央哪个文件不许咱农民生产低压电器?”当地政府也曾采取一些整治措施,但与声势浩大的劣质低压电器“生产”态势比,犹如杯水车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