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孩子,你如此优美
14580900000006

第6章 小河流水小河长(3)

1989年9月1日,这是一个令我特别欣喜的日子。我的小芳芳跳过行知幼儿园的大班,直接上小学一年级,成了一年级小朋友中年龄最小的孩子。这所小学叫杭州邮电路小学,是一所普通小学(现已恢复原名:杭州惠兴小学;“惠兴”,即晚清为女学牺牲的惠兴女士一大清早,芳芳神气地背着簇新的书包,在我面前踱来踱去。我知道今天她就像踏上新的征途一样,往后的读书状态,全靠这起步的根基,一点不能马虎。我告诉她:“你每天上课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就是你对自己的责任。”她歪着脑袋问:“这也叫责任吗?”我说:“是啊!大人有大人的责任,小孩有小孩的责任。”我用自行车载着芳芳来到学校。把芳芳送进教室时,班主任老师热情地与我打招呼,并安排芳芳坐到座位上。班主任老师四十多岁,挺操劳负责的样子,让我感到放心。我说:“我女儿年龄虽然偏小,但很有能力,班上有什么事情您尽管让她去做。”班主任老师说:“瞧,这孩子看上去很机灵的。”回到办公室后,同事对我把芳芳送进普通小学大惑不解:“你怎么不找一下关系,我们单位谁的小孩不在天长小学读书?”的确,天长小学是一所重点小学,但我想孩子按户口就近读书没什么不好,毕竟读书要靠自己努力。

第一天中午,我就让芳芳在学校吃营养午餐,像在幼儿园那样,我一直到下班才去学校接她。到底是从小待在托儿所和幼儿园的,她对第一天的小学生活并不感到陌生。在接她回家的路上,她说:“妈妈,我们今天学拼音,老师说要买拼音磁带。”我说:“好吧!我们这就去新华书店。”在新华书店,我们买了拼音磁带和《新华字典》,还买了注音版的童话书。芳芳非常高兴,回到家里便一遍遍跟着录音机念拼音,几遍下来就背得滚瓜烂熟了。一个星期后,班里选举班干部,芳芳被选为班长。当班长就意味着芳芳必须在全班起带头作用,这对她在各方面都将是一个督促。

我始终认为孩子在学习上需要什么时,父母应该马上予以满足,这对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非常重要。孩子有了学习的兴趣,自觉性便会大大增强。国庆节前夕,学校准备开庆祝会,每个班都得准备表演节目。芳芳参加了舞蹈《我们都是向阳花》的排练。放学回家,她把刚学会的动作跳了一遍给我看,我没有吭声,她就一遍一遍地跳着,等我说跳得不错了,她才放心地停下来。我知道她很在乎我的意见。这时芳芳已经满头大汗,我赶紧给她洗了个热水澡。吃晚饭时,她胃口特别好,简直是狼吞虎咽。自从坚持练钢琴以后,我觉得她对学习有一股坚韧劲儿。这让我十分欣慰。

国庆节后,我送芳芳去上学,在校门口的宣传栏前,小家伙手一指很自豪地说:“妈妈,那里有我们班演出的照片呢!”我看到了她和同学们穿着漂亮的裙子,像小天鹅一样翩翩起舞。我说:“嗯,你跳得真好。”芳芳说:“不是我好,是我们大家跳得好。”我一时语塞,没想到我的小芳芳还有集体荣誉感。她已经懂得,在集体中只有大家都好才是好的道理。

转眼到了冬至,我的小芳芳门门功课都得5分,一年级的语文、算术对她来说比较容易。老师布置的家庭功课,她基本都在学校里完成了。黄昏回到家里依然可以画画,和小朋友捉迷藏,显得非常轻松。当然每天晚上两小时的钢琴练习,依然是我陪着。我们坐在琴発上,她十指飞舞,而我的眼睛就在她的指尖上巡逻。她想蒙混过关,也不容易。八点半,她准时睡觉,我则开始看书、写作,复习德语。

这年12月,对我来说是一个值得庆贺的月份。我的第一部诗集《火的雕像》在香港出版了。那时候香港图书的装帧比内地漂亮得多。诗集中的大部分诗作,都是芳芳婴幼儿时,我每晚哄她睡着后在尿布堆上完成的。这是我的第一部诗歌作品集,它就像我的另一个孩子一样,我的喜悦真是难以言表。然而和我一起分享喜悦的,只有我的小芳芳。我的其他家人,他们是医生、建筑师、机关干部,他们对我的写作不以为然。他们不喜欢,也没有兴趣和时间看我的诗集。

下班时,我准备把诗集送给诗友,就用自行车载着芳芳一起去。那是个纷纷扬扬飘着大雪的日子,我小心翼翼地行驶在积雪的路上,然而到了一条弄堂的拐弯处,我们还是被迎面骑来的一辆自行车撞翻了。我和芳芳都滚落到了雪地上,那个撞翻我们的人却一溜了之。我们先是一惊,接着哈哈大笑起来,然后拍拍屁股又开始前进,任一片片雪花落在身上。芳芳快乐极了,她似乎感到了自己的勇敢,满脸洋溢着自豪感。我们把诗集送到诗友家时,芳芳的鼻子都通红了,我打趣地叫她“通红的鼻子”,她则上学了,说我是“雪花的妈妈”。

由于我是当时杭州青年诗人中》。接着也有朋友和我说去北京鲁迅文学院上研究生班的事,那确实是一个好机会,如果去了就能像“进人圈子”那样,可以认识诸多重要的作家和诗人。但我考虑到带孩子的责任,我不能离开年幼的芳芳而只顾自己上北京读书去。于是,我还是按原来的节奏生活、工作和写作着。朋友为我感到遗憾,但在我心中孩子才是最重要的。

春节时,我和丈夫带着芳芳去旅游。我们准备先坐船到苏州,再从苏州到南京,然后由南京到无锡后坐火车返杭。那天傍晚,我给芳芳穿上一套漂亮的毛衣裙,外加一件狐绒大衣,就像西方小姑娘打扮的那样。我喜欢把芳芳打扮得漂漂亮亮,让她有足够的自信。而我自己出门也在乎打扮得体。我穿了一身黑裙,外披一件蟹青色长大衣。去苏州的轮船,航行在夜晚的运河上,远处点点渔火闪闪烁烁。芳芳第一次坐轮船,一路雀跃着。我告诉她这是隋炀帝开掘的京杭大运河,那时候从杭州可以一直坐船到北京,她就嚷着要坐船去北京。我把她抱在怀里,她嚷着嚷着就睡着了。

第二天蒙蒙亮时,苏州到了。我们马不停蹄地开始苏州的旅游,从虎丘到拙政园,从留园到环秀山庄。一整天下来,回到宾馆已经累极了。稍稍休息后,便找了一家小饭店吃饭。印象中苏州菜甜甜的,色、香、味、意、形俱全,尤其鱼类做得特别好吃。饱饱地美食了一顿后,丈夫带着芳芳玩电子游戏去,我拿着钥匙先回宾馆。然而我在夜晚的马路上转过几个弯后,便找不到我们居住的宾馆了。那时候没有手机,钥匙牌上也没有宾馆的名称,我昏头昏脑地连宾馆所在的那条马路的名称也没记住。没法向人打听,我就站在人民广场的旗杆下,好久才等到了丈夫和芳芳。芳芳见我把自己弄丢了,紧张得像个小大人那样告诉我说:“妈妈你记住,我们住在人民南路上。”我说:“哦,记住了。”转眼,一年级结束了。芳芳各门功课全优,被评为区级“三好学生”。暑假期间,我正好因病在家休养,每天早上就带她一起去武林广场学剑和拳。我给她缝制了两套舞剑服,一套红、一套白,还给她买了一把儿童剑。她先学初级剑和初级拳,一招一式学得非常认真。几天下来,她巳经把套路全记住了。有一天我看她熟睡着没叫醒她,就自己舞剑去了。练完两套剑后,天下起毛毛雨来了。我正想回家时,看见我的小芳芳一手撑着小雨伞,一手拿着大阳伞过来了,原来她给我送伞来了,这让我既感动又担心。毕竟她才7岁,要独自穿过市中心宽宽的川流不息的大马路,真是太危险了。我说:“啊,你真好,妈妈谢谢你!可是你太小了,这么宽的马路可不能随便穿过。”芳芳说:“我看绿灯亮,就穿过去了。”其实那时人行道没有红绿灯,她说的绿灯是汽车道上的。不过她已经穿过来了,我就鼓励她,夸她勇敢有孝心,同时又告诉她过马路时要格外小心。

除了弹琴、舞剑、画画,我还带着我的芳芳写诗。所谓琴剑诗画,我希望她样样拿得起来。而她也很耐得住,可以一天在书房里不出来。只是她总是把东西摊得到处都是,使家里看上去有点乱。但我想这不是原则问题,而只是一个人的习惯问题,我就由着她摊去。我不能要求芳芳样样以我的标准为准,她应该有她的习惯,应该成为她自己。

我家住二楼,有双阳台。黄昏时她在阳台上“嘿嘿”地练剑,惹得楼下的邻居高兴地喊:“芳芳下楼来,舞给我们看。”起先她有些难为情,当邻居再喊她时,她就很大方地“咚咚”跑下楼去,表演了一套初级剑。然后在邻居的掌声中,她脸红红地一溜烟逃了回来。

在我教育孩子的理念中,审美、教养、品德和礼仪是必不可少的……一个人美的气质,并非天生就有,而是由岁月养育和陶冶出来的。

二年级开学时,我见女儿读书、弹琴都比较轻松,就带她去参加了歌舞团的形体训练舞蹈班。我让她学画、学琴、学剑、学舞蹈,其实只一个目的,就是让她接受美的教育,丰富和提高她的艺术修养。每周一个晚上带她去做形体训练,就像玩儿似的非常快乐。在练功房里,家长可以坐在一边看,也可以跟着一起训练。跟着一起训练的家长不多,我就是其中之一。到了练功房,我和女儿一样换上黑色紧身踏脚裤,在音乐声中跟着老师学动作。我帮着芳芳搬腿、压腿、弯腰,给她压重了,她哇哇大叫。我说:“你怕痛怎么行?”她说:“去去去。”把我赶了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