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孩子,你如此优美
14580900000007

第7章 接受美的教育

虽然开始时会腿骨酸痛,但小孩子身体软,两个月下来芳芳就能把脚搬到头顶上了。每次练完功,我们都要出一身汗。换上干净的衣服后,我们在回家的路上如沐春风,快乐又轻松。芳芳坐在我的自行车后座上还唱起歌来,歌声伴着我们一路回家。虽然来回需要花两个多小时,少了看书和弹琴的时间,但这样既训练了形体又玩得开心,并且让大脑得到了充分的休息,其实对学习和身心健康更有好处。

在我教育孩子的理念中,审美、教养、品德和礼仪是必不可少的。从前上海滩有“只认衣衫不认人”的说法,仿佛衣衫决定着一个人的身份和地位。那些大户人家,非常明白教养与礼仪是实质性的东西。因为一个人美的气质,并非天生就有,而是由岁月养育和陶冶出来的。那些智慧女性,她们在接受新思想、新文化的同时,深知保留古典女性美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你看,她们婀娜多姿的倩影,举手投足都反映了某种文化和修养。这种修养是人自身内在的东西,它们从人的气质上反映出来。

芳芳虽然还小,但美的教育就是要从小就做。我告诉她吃饭时别吧嗒吧嗒发出声音;告诉她女孩子不能不洗脸不梳头,穿着拖鞋和睡衣睡裤往大街上跑;穿衣服要注意色彩搭配;头发要梳得干净、清爽;平时说话不能叽叽喳喳像麻雀似的;不能几个女孩子勾肩搭背地在马路上行走;不能没有礼貌,不懂规矩^我时常和她唠叨这些,久而久之她就有了自己的美的标准。

这年,芳芳已经是少先队中队长了。她主持中队活动时,要求同学们必须把红领巾系整齐;不能一只裤腿长,一只裤腿短;女同学要把辫子梳干净,不能披头散发。芳芳在同学们中很有威信,队员们都按照她的要求做了。全校少先队员列队时,他们中队就显得格外整齐有精神。

二年级下学期末,芳芳被评为学校的“三好学生”,班主任在成绩单评语栏上这样写道:“本学年德、智、体三方面都进步较快。中队长工作独当一面,处处以身作则,敢于坚持正确意见。热爱学习,善于独立思考,热心帮助同学。上课思维活跃,大胆发言,能有感情地朗诵课文,口头表达能力较强。写作上肯下工夫,爱看课外书,因而周记、作文写得生动形象。平时关心集体,热爱劳动,尊敬师长。希望今后更上一层楼,保护好视力,向更高的目标前进。”班主任的评语,让我知道了芳芳在学校的表现和大概情况。

这一年也就是1991年,是我由诗歌、散文写作转人中短篇小说写作的年份。我开始在《钟山》、《东海》上发表小说,其中一短篇小说被当年的《小说月报》转载。我和女儿一起学习、一起探索、一起成长,有了越来越多的沟通和相互陪伴。

从三年级开始,邮电路小学每周有两节兴趣小组课。女生的学习内容是打腰鼓。腰鼓队有4套动作,视每个队员学习的进度而定。也就是说,早学完4套动作的同学就早参加演出、早带徒弟。芳芳一个学期就学完了这4套动作,她是他们班女生中第一个学完4套动作的,也是班里第一个参加腰鼓队演出的女生。于是芳芳每天下午放学后,就多了练习打腰鼓的内容。我接她回家时,车兜里除了在农贸市场上买的菜,还有一只腰鼓和两根缀着大红绸带的鼓棒。我小时候非常梦想打腰鼓,可是没有机会,没想到我的小芳芳打起了腰鼓。正式演出前的那些天,她常常把漂亮的粉红大襟绸缎演出服穿回家来。偶尔响起的“咚吧咚吧咚咚吧”的鼓声,让我有一种异样的感动。

第一次外出演出,穿上演出服,芳芳的自我感觉特别好。这次演出,芳芳领回来了5元钱和10瓶活性乳。那是她们腰鼓队为企业演出,每人得到的报酬。这是芳芳第一次赚了钱,她高兴极了。当天晚上,她就用那5元钱买了一本漂亮的笔记簿。

除了打腰鼓,芳芳还学习打队鼓。队鼓一般都由男孩子来打,女孩子打队鼓就格外神气,令人向往。打腰鼓、队鼓,让芳芳既开心又满足了表演欲。然而玩儿多了,直接影响了学习,语文期中考试芳芳只得了62分。这是她最低的一个分数。一向都在90分以上的她,面对这个分数在教室里就哭了。她哭的原因不仅仅是考砸了,而且是想到自己身为班长和中队长,一下丢了脸面。那天她回到家,眼睛红红的,我问:“怎么啦?”她心一酸,呜呜地哭起来。我被她哭得心里难受,我说:“什么事情值得这样伤心呢!”后来当我问明白了情况,就笑她说:“这有什么关系?这次62,下次就100分了。当班长的,考试也有失误的时候。每个人在前进的路上都会遇到挫折,只是看你如何面对。”女儿听了我的话,停止了哭泣。她看我这样安慰她,仿佛找到了一种依靠,感到有了力量,情绪一下就好了。晚饭后,她马上到书桌旁做家庭作业。这时我微笑着在她身边坐下来,与她一起分析考卷上的习题,并让她明白,出现失误后要学会承受。

这个晚上,女儿要我与她一起睡。她要听我给她讲些什么。她知道妈妈是最疼她的人。我5记不得那晚与她说些什么了,但我知道她明白了她该怎么做。许多时候,我总认为对于孩子首先要给她温暖,然后要让她明白。孩子明白了,也就是与父母的距离近了一些。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要孩子压抑玩的天性,而是父母应该要有培养孩子的明确目标与原则。

三年级下学期,我们不再接送芳芳,给她买了一张月票,由她自己乘两站路的公共汽车。小家伙每天在家里吃完早饭,就与上班的大人们一样去挤公交车。不用接送她,我和丈夫都感到轻松了不少。下午放学后,她多半是和同学一路玩着走回家的。他们喜欢走弄堂,长长的弄堂总有值得观看的东西,譬如玩具摊、漫画书摊、糖炒栗子摊等,他们走走看看,买点东西吃吃,回到家路灯都亮了,但他们很快乐。我并不认为他们浪费时间,相反这是接触社会的一种途径。况且,同学们一起玩儿,可以填补独生子女生活中的很多空白。

那天芳芳回家,一头钻进书房,不声不响地在纸上写着什么。一会儿,她大声喊:“妈妈快来,快来呀!”她叫得那么急,我还以为出什么事了呢,赶紧双手湿漉漉地跑过去,原来她写了一首诗:

青苹果树我像一只小鸟迫不及待地飞落在你那如海的枝叶搭窝住下我像一滴性急的甘露滴在你那柔嫩的绿叶上贪婪地晚吸着春天的美景我轻轻念完后,感觉写得非常美。“小鸟”、“海”、“枝叶”、“窝”、“甘露”、“绿叶”、“春天”等意象,形象化地道出了她的渴望。我一把将她抱了起来,说:“囡囡,你写得真好。你是怎么想着作诗了呢?”她说:“我们回家的路上有许多树,我走在路上就是小鸟啊!”原来小鸟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寻找美的东西时触发了灵感,诗就自然而然地出来了。这首诗后来发表在1993年10月的《家庭教育》上。第一次拿到稿费,她欣喜地为自己买了一双旅游鞋。这一学年,芳芳又被评为区级“三好学生”。

纯粹家长式的教育,只会使自己和孩子之间多一条代沟和多一层隔膜。

那时候小学不设英语课程。进人四年级,不少家长纷纷为孩子报名参加校外的英语辅导班。有人建议我让芳芳和他们的孩子一起参加英语班,但我婉言谢绝了。我认为主课还是跟着学校从零开始学比较好,这样孩子会有新鲜感,也能尊重任课老师的劳动。

随着孩子的学习、成长,我接触过各种各样心态的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最普遍的心理。这样的想法和愿望没有什么不好,但实际情况常常是:由于父母自身缺乏与孩子的平等沟通,缺乏一种作为父亲、母亲的情怀,而导致子女的逆反。纯粹家长式的教育,只会使自己和孩子之间多一条代沟和多一层隔膜。

这一年,芳芳所在的班换了班主任老师。这是一位二十出头的年轻女教师,身为班长的芳芳事无巨细地做起了她的得力助手。由于小干部工作出色,不久芳芳被选为学校少先大队大队长,右手臂挂上了三条杠的臂章。这让我感到骄傲,毕竟一所学校就一个少先队大队长。竞争这个职位除了本年级的中队干部,还有五、六年级的大哥哥和大姐姐,非常不容易。我的小芳芳有竞争意识,这种竞争意识是在不断进取中养成的。这可以追溯到她七八个月大时在托儿所时与小朋友一起搭积木,她就有一种不搭成功绝不罢休的秉性。

为了孩子,我尽量避免去出差。在单位,我只能管好自己的三分地。我明白凡事总是有舍才有得。我把培养教育孩子的事放在第一位,那么我就必须全力以赴地投人时间和精力;有许多次外出参加笔会的机会,我都婉拒了。

有一次丈夫又出差去了。我和芳芳忽然同时感冒,高烧至315度。这次高烧在我印象中是最凄惨的一次。我勉强起床后,与芳芳一起准备去医院,可才走到弄堂口我就一屁股坐在地上晕了过去。是芳芳挥手叫来一辆“的士”,我们两个高烧病人在司机的帮助下才上了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