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我说你看
14586500000035

第35章

据他们说,法国的巴黎也有一个类似的“画家一条街”,梵高最早也画“行画”。人总得要吃饭,不搞一点钱填饱肚子,又怎样培养和提卨艺术素质呢?还说张大千和齐白石也曾阃过“行画”,过年的时候还画一些月份牌卖,赚到钱才能有条件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我没有读过美术史,不知这话可当真?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当我简单地知道了一点“画家村”的情况之后,就对村里的画家们油然生出一种敬意。他们是真正以卖画为生的,活得真实、坦然、自信,虽清苦,倒也自在。

几乎可以断言,今后还会有更多的画家来投奔“画家村”,这里实在是一个喜欢绘画的人考验和实现自己梦想的地方。

每个人的生活都是历史。

人类记录过去,是为了安慰现在或将来更清楚世人尽知“桂林山水甲天下”,去了才知道桂林的山水已经被游人覆盖。旅游似乎就是凑热闹,赶大流,大家都去的地方你也去了就不遗憾。为此我深深地为绝大多数游桂林的人感到惋惜,甚至悲哀,于是就提出一个问题:桂林最值得看的景点一一也就是不看它等于没有到桂林来的地方是哪儿?并请当地朋友随意向游客征集答案。

临离开桂林前,反馈回来的结论是一致的:漓江。

我想起了游漓江的情景:买票要排队,上船要排队,游船要排着队出发,到了江上还要排着队行进。阵势颇为壮观,就像海军出航的舰艇编队。这不足为奇,人们从世界各地涌向桂林,就是奔着漓江来的,乘船游漓江就把桂林山水的精华都看了,确实美不胜收。只是,光看漓江和几个大溶洞则有些可惜,叫只知“山水甲天下”,不晓“周南太史书”一这是南宋才子陈谠对桂林龙隐洞的赞誉,读龙隐洞里的石刻,如读太史公的《史记》。

那才是桂林的灵魂,或者说是整个广西文化的灵魂。可是,我在龙隐洞里看了大半天,只碰到两三拨游客,总共不会超过五十人,对比别的景点上的人山人海,未免显得冷清了。

龙隐洞坐落在七星山瑶光峰山脚,洞分两部分,上部叫龙隐岩,其实也是洞,状如螺蛳,洞顶呈穹隆形,四季滴乳不绝,若琴声淙淙。宋人赞曰:“天下洞穴类多幽阴,或远水清韵不足。龙隐岩高而明,虚而有容,复临深溪……”下面的龙隐洞则又是另一番气象,一端吞日吸风,一端插入小东江,舒展通透,碧水悠悠,洞内永远都是清风徐徐。洞顶有一石槽,槽内岩石呈龙鳞状,层层叠叠,让人想到“雷嗔斧山开,龙怒裂而出”之后留下的痕迹。重要的还不是洞本身的奇特,而是洞里的“内容”一一那二百多件石刻,几乎可以说是一部中国古代的“贬谪史”,它记录了宋、元、明、清四个朝代共八九百年的政治斗争、军事征战、农耕和宗教传说……这是独一无二的,在中国再找不到第二座山、第二个洞具有这样的内涵。

现在被誉为“山水甲天下”的桂林,过去曾是令人畏惧的“瘴乡”。《桂海碑林》一书引用古文献记载,称广西“天气炎热,地气卑湿,结为瘅疠,瘴气弥盛……其瘴春曰青草,夏曰黄梅,秋曰新禾,冬曰黄茅。又有曰桂花、菊花者,四时不绝,而春冬尤甚”。唐人谚云:“青草黄茅瘴,不死成和尚。”因此,广西成了遭贬谪的官员流放地。这些来自开放的京城或中原地区的人,常会碰上“蒸郁为疠”的岚烟氛雾而致病,能饶幸不死的也脱一层皮,毛发掉光。于是广西就被土大夫们指以为杀人如麻的“大法场”,谈起来无不色变。越是如此,朝廷就越要把历次政治斗争的失败者贬到这里来,无意中造成了广西的“开放”,反让人们逐渐地见识了桂林的真实面貌。

与谢灵运齐名于江南的颜延之,性情孤直,恃才傲物,屡犯权要,于南朝宋少帝元年被黜于始安(今桂林)任郡太守,闲暇便常在独秀峰下的岩洞内读书,并留下了最早歌颂桂林的诗句:“未若独秀者,哦蛾郛邑间。”北宋书画大家米芾的朋友李彦弼“被朝廷贬至桂林,永不起用,心生怨气”。米芾1赠诗劝慰,称桂林是“骖鸾碧玉林,琢句白琼瑶”安徽人朱希颜在任广西经略使兼转运使期间,干脆就直截批驳了“瘴乡”之说,“人言五岭地皆热,谁折一枝寒欲冰”,“浪道湘南是瘴乡,玉壶银阙四时凉”……“湘南”即桂林。就这样,广西,当然也包括桂林,渐渐地摘掉了“瘴乡”的帽子,才使桂林有今日的观光旅游之盛。这个过程全部记录在龙隐洞里。

最为‘原世骇俗的,当数龙隐洞里的《龙图梅公瘴说》碑。“梅公”即梅挚,北宋着名的政治家,官至右谏议大夫,在任广西昭川(今平乐县)知府期间,有感于当时的官场腐败写了《五瘴说》一文:“仕有五瘴。急征暴敛,剥下奉上,此租赋之瘴也。深文以逞,良恶不白,此刑狱之瘴也。昏晨醉宴,弛废王事,此饮食之瘴也。侵牟民利,以实私储,此货财之瘴也。盛拣姬妾,以娱声色,此惟薄之瘴也。有一于此,民怨神怒,安者必病,病者必陨。虽在毂下,亦不可免,何但远方而已。仁者或不自知,乃归咎于土瘴,不亦谬乎?”明明是贪官污吏们在制造瘴气,是“人自为瘴”,反诬赖是大自然在“瘴人”!

梅挚列举的宋朝官员的腐败行径竟可以和今天社会上的某些腐败现象对上号,原来腐败也遗传!

我突发怪想,是不是因为有了这块警世之碑,有些官员不敢或不愿到龙隐洞来,便影响了对它的宣传,致使许多游客不知道有此洞,更不了解它的价值,才造成这里如此冷清?既想到这儿了就按捺不住要请教讲解者:古代的官员,不论遭贬的还是春风得意的,到广西来必看龙隐洞。现在的领导干部们到这儿来的多吗?如成克杰?

讲解者诧异地打量着我,缓缓说道:“谈不上多,但确有来的。他们只是默默地听,默默地看,不置一词。像您这样抑制不住地对这块碑大加赞赏,几乎可以断定您不是领导干部,身上也没有沾染五瘴之毒。

我向她深鞠一躬,感谢她的恭维。这位讲解者的眼睛真厉害一不是指她看我,而是指她对当今领导干部的观察。我很庆幸没有像许多到桂林来的游客那样漏掉了龙隐洞。和龙隐洞相比,别的地方即便都不去也不虚此行了。

钟就是钟,为什么叫这么个名字?难道它是最大的根本之钟?

无疑,它是伦敦的象征,是英国的骄傲。鼍立在泰晤士河西岸、威斯敏斯特大桥的桥头,它的钟声每天通过英国广播公司将格林威治时间传向世界各地。

特别是,大本钟是和英国的国会连在一起。

这似乎在意味着大本钟能够发出什么样的声音,要取决于钟楼下那一片森林般的建筑英国议会大厦。1834年曾被大火烧毁,1840年重建,1847年建成现在的大厦。今天,它在奇特的古建筑群落非常之多的伦敦,仍然显得十分突出,像由无数根巨大的毛竹捆绑而成,挺拔尖锐、锋芒直指苍穹,又相互依赖、连成一体,既巍巍然雄浑壮阔,又如王冠般玲珑剔透、璀灿夺目。英国人讲,无论将议会大厦建造得多么富丽堂皇都不能充分展示出它的重要性,以及对英国历史乃至世界文明史的贡献。

一好大的口气,这是什么意思呢?

英国人认为,他们对人类文明史的最大贡献,就是创造了国会制度一一今天世界各个国家的议会民主政治制度都源自于英国。大本钟钟楼下的英国议会大厦,是在当今世界广为实行的议会政治的发祥地!

英国人也许有理由为此骄傲。但正如休谟在《英国史》中说的:“追求完美而不朽的国家体制,就像人追求完美而不朽一样纯属是人类自身的幻想,绝难寻觅。”这就让人想起了很多事情,为了政治的民主,哪个民族没有争斗过,没有流过血死过人?有的国家经历了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跌跌撞撞,也未能将政治体制捋顺3英国为什么有幸最先找到了议会民主这种形式呢?

对国王来说,长期的权力崇拜会玷污政治判断力。对能够接近权力的人来说,久而久之会产生分享权力的欲望。于是,到了中世纪,英国就产生了帮助国王决策的“贵族委员会”一这就是英国闰会的前身。到1215年,英国贵族迫使英王约翰签署了历史1:着名的《大宪章》,以法律形式承认了“贵族委员会”(后来改为国会)的权力,规定英国国王不得独断专行。

人类的历史,本质上还不就是政治制度史?国王精明强大,就会削弱国会的权力,国会里出了精明强大的人物,同样也会千方百计地限制国王的权力。后来,英国国会出现了一位强有力的人物西蒙‘德,蒙德特伯爵,他的姐姐嫁给了当时的英王享利三世,他却质疑君主独裁的权力,于是领导国会进行了改革,使其变成了掌握英国财政和立法大权的机构,这个机构是由各地贵族选出的代表组成。而英国国王,必须通过征询国会的意见实行统治。让国王和世人都认识到一个事实:比起国王本身,在王位背后的东西更大。

“乱世出英雄”,在十四至十五世纪的英法百年战争中,各式各样的人物涌现得更多。为了适应战争的需要,国家必须要动员民众,民众也因之有了更多表达自己意见的机会。待到这一场拖泥带水的战争打完,却把英国的国会改造成“两块半”:一块是由非贵族组成的下议院,另一块是由贵族组成的上议院,剩下的那半块就是成立了一个小型的为国王决策提供咨询的常设委员会。

此后又经过了一百多年,在国王和那“两块半”之间展幵了三角、有时是四角的权力争夺战和拉锯战。到1689年,英国经历了一场“光荣革命”,国会用不流血的方式战胜国王,确立了君主立宪的国家体制:国王继续是国家的元首,但国家的权力则掌握在由公众选举产生的国会下议院。国会的上议院仍由世袭贵族组成,只要你是贵族就可以成为上议院的议员,其主要工作就是审议通过下议院提交的各种法案。但没有权力否决。这就是说上议院基本没有什么权力,类似于摆设和橡皮图章。

别以为被选进下议院就会多么风光。从外面看议会大厦是何等的宏伟壮丽,下议院的议事厅却比人们想象的要小得多,而且装饰得朴实无华,具有平民本色。现在的下议院明明是有659名议员,议事厅却只设437个座位,每到开会的时候有近三分之一的议员得站着。这就叫“站着说话不腰痛”!别让他们以为参政议政就那么美,就那么舒服!而且,每到开会的日子,大凡英国国民和从世界各地合法进入英国的人士,都可以迸到下议院议事厅旁听议员们的争论和观察议事程序一一这才叫监督呢!

而同在议会大厦里的上议院议事厅,却装饰得富丽奢华,一派尊贵气象。大厅正面是金碧辉煌的国王宝座,通向国王坐席的台阶上铺着鲜红的丝绒地遂一越是没有实权,越要摆摆空架子,讲究排场,也是一种心理平衡嘛。

从此,英国的政治体制就算固定下来了,一直延续至今,而且越走越顺。贵族保留着说空话发牢骚的权力,而实权掌握在下议院。下议院中占多数席位的党就是执政党,执政党组织内阁,形成英国的最高行政机构一英国政府。

有执政堂就有在野党,政府正因为有着强有力的在野党,反而容易保持活力,不能不顾及选民的利益。因为哪个党能够执政,在一定程度上要取决于是否得民心。2001年的英国大选工党之所以能够胜出,就因为他们的政策照顾到了普通阶层的利益。比如,增加公共开支,改革公共服务体系,为百姓提供最佳的公共服务,却又不增加税收。保守党却被描绘成只代表富人的利益,焉有不败之理!

―这就是大本钟的钟声每天都在讲述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