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学生球类运动学习手册——教你打篮球
14591600000013

第13章 篮球运动规则(2)

一次罚球是给予一个队员在罚球线后的半圆内,无争抢的情况下得1分的机会。如果受到侵犯的队员被请求替换,他必须执行了罚球后才离场;如果被指定罚球的队员因受伤或被取消比赛资格而必须离场时,替换他的队员必须执行罚球。如果没有有效的替补队员时要由队长或队长指定的任一队员罚球。当宣判技术犯规时,可由对方球队队长指定的任一队员罚球。罚球队员要在罚球线后半圆内就位,可用任何方式投篮在5秒钟内投球离手;在球触及篮圈前不得触及罚球线或罚球线前的地面;不得做假动作罚球;当球正在飞向球篮的途中不得触及球;罚球中,当球与篮圈接触时不得触及球篮或篮板。在罚球的时候:最多5名队员可以占据被看作是1米深的位置区内;限制区两侧的第一位置区,只有罚球队员的对方队员可以去占据;占据位置区的队员要交错站位;队员只能占据有权占据的位置。在执行最后一次或仅有一次的罚球中,球已触及了篮圈并被进攻队员或防守队员在球进入球篮之前合法地触及后,就成为2分投篮。

命中

球从上面进入球篮,停留在球篮内或穿过球篮为中篮。一次罚球中篮得1分;一次投球中篮得2分;在3分投篮区中一次投球中篮得3分(一个试图得3分的投篮,在球已触及了篮圈但还未进入球篮之前被进攻队员或防守队员合法触及后,就变成了一个得2分的投篮。)如果某队将球投入自己的球篮,得分要记录在对方队长名下。攻方命中后,守方要在5秒内从自己的底线开球。

当投篮出现在比赛时间(一节或半时)临近结束时,在时间终了前球已离开了投篮队员的手并在空中的情况下,如果球直接进入球篮,要计得分。如果球碰篮圈弹起,然后进入球篮,要计得分。如果球触及篮圈后,任一队的队员触及球、球篮或篮板是违例。如果防守队员构成违例,算中篮得分,要判给2分或3分,如果进攻队员构成违例,则球成死球;如果球进篮不判得分。

跳球

裁判员在双方各一名队员之间将球抛起,跳球即开始,球只有被一名或双方跳球队员用手拍击,跳球才合法。争球,也就是双方球队各一名或数名队员用一手或双手紧紧地握着球,以至如不采用粗野动作,任一队员就不能获得球权时执行跳球。如有两名以上的队员紧握着球,则跳球要在裁判员指定的两名身高大致相同的双方队员之间进行。如果双方队员同时最后触球,或者裁判员无法判定是谁最后触球,或者两位裁判员宣判意见不同,或者活球停留在篮圈支颈上,或者球意外地从球篮下方进入球篮都要执行跳球。

跳球时,两名跳球队员的脚要站在靠近本队球篮一边的半圆内,一只脚靠近两人之间的线的中心。然后裁判员在两名跳球队员之间将球垂直地向上抛起;球抛起的高度要超过跳球队员跳起时能达到的高度,并且球在他们之间落下。球达到最高点后必须被一名或双方跳球队员合法地拍击。在球被合法地拍击前,任一跳球队员都不得离开他的位置。在球触及非跳球队员、地面、球篮或篮板前,任一跳球队员都不能抓住球或触及球超过两次(可以有两次)。在球被拍击前,其他队员要站在圆圈外。

篮球竞赛编排方法

篮球竞赛是活跃社会及校图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它也是推动篮球普及,促进篮球运动水平提高的有效方法;是培养社会主义体育道德风尚的一个重要阵地;是检查教学、训练、管理质量、交流经验、互相学习、增进友谊、促进发展的重要手段。为了使竞赛达到预期的目的,复杂而细致的编排工作是关键的一环。常用的编排方法主要有:

循环制

循环制,是每个队都能和其他队比赛一次或两次,最后按成绩计算名次。这种竞赛方法比较合理、客观和公平,有利于各队相互学习和交流经验。

循环制,包括单循环、双循环和分组循环三种方法。

1单循环:

单循环,是所有参加比赛的队均能相遇一次,最后按各队在全部比赛中的积分、得失分率排列名次。如果参赛球队不多,而且时间和场地都有保证,通常都采用这种竞赛方法。

单循环比赛轮次的计算

如果参加的队数是偶数,则比赛轮数为队数减1。

例如:8个队参加比赛,比赛轮数为8-1=7轮。

如果参加的队数是奇数,则比赛轮数等于队数。

例如:5个队参加比赛,比赛就要进行5轮。

计算轮数的目的,在于计算比赛所需的总时间。

例如:有7个参加比赛,其轮数是7轮,如果比赛中间再休息两天,则比赛的总时间为9天。

单循环比赛场次的计算

单循环比赛场次计算的公式为:X=N(N-1)/2,即:队数×(队数-1)÷2

例如:8个队参加比赛,比赛总场数是:

计算场次的目的,在于计算比赛所需的场地数量,并由此考虑裁判员的数量,以及如何编排竞赛日程表等。

单循环比赛顺序的编排,一般采用轮转法。

不论参加队数是偶数还是奇数,都应按偶数编排。如果是奇数,可以补一个“0”号,与“0”相遇的队就轮空一次。

这种轮转法,适用于各队实力互不了解,故采用抽签定位的办法,很可能出现强队早期相遇。

“逆时针轮转法”,这种编排方法可使最后的比赛保持精彩,是通常采用的编排方法。

在有5个队参赛的情况下,可用补“0”的办法编排,

下述方法,通常可使最后的比赛保持精彩,是常用的编排方法,

为了避免劳逸不均的情况,还可以把“0”号放到右边最下位置,并且保持不动。

轮次表编排完后,各队进行抽签,并按各队抽到的号码填到轮次表里(或按上届比赛的名次顺序确定编号),据此再编成竞赛日程表。编排竞赛日程表,首先要贯彻机会均等、公平竞争的原则,当然也要适当地照顾到比赛(观众)的需要,可以从时间(上午、下午、晚上)、场馆(大馆或小馆)、地区(本地或外地)等不同的方面作出调整,达到各队大体上的平衡。

编排中,要考虑到轮次中间的间隔长短,以保证运动员有足够的休息时间。如果竞赛期限允许,通常打完3轮后要休息一天。至服装的颜色,应按规则规定执行,即秩序册中队名列前的队(主队)要穿深色服装。编排时,要注意到留有洗晒的时间。

2双循环:

双循环,是所有参加比赛的队均能相遇两次,最后按各队在两个循环的全部比赛中的积分、得失分率排列名次。如果参赛队少,或者创造更多的比赛机会,通常采用双循环的比赛方法。

目前,全国男子篮球甲联赛采用主客场制,在第一阶段预赛和9~12名保级赛中采用的就是双循环比赛。

双循环比赛的轮次、场次以及比赛时间,均是单循环比赛的倍数。

3分组循环:

分组循环,是将所有参加比赛的队先分成若干个小组进行第一阶段预赛,然后每组的优胜队之间再进行第二阶段的决赛,决定第1名和以下的名次。在分组预赛中采用单循环的比赛方法,在决赛中可采用单循环赛、同名次赛、交叉赛等,故也称这种竞赛方法为混合循环制或“两阶段制”。分组循环适用于有较多的队参加的竞赛,可以在不长的期限内较合理较公平地完成竞赛任务。

分组循环的不足之处,是参赛队由于实力不同,如果分布不均,可能造成强队先期被削减、弱队反而名次排列在前面的局面。为了克服这个缺陷,在编排中应设立“种子队”。所谓“种子队”,就是实力和成绩相对较强的队,应被合理地分开;“种子队”可以通过协商确定,也可以根据上一届比赛的名次来确定。为了照顾主办竞赛的单位,有时也将竞赛规程中应作出规定,还要经过一定会议的讨论和认可。

4分组循环的具体编排如下:

例如:有16个参加比赛,为了使各组的队数相均,可分成4个小组,每组4个队。如果时间、经费允许,又希望多打比赛,也可分成两个小组,每组8个队。在分成4个小组中,“种子队”可设立4个队,也可设立8个队,经抽签编到小组内,或者将1、8,2、7,3、6,4、5(依照上届比赛的名次排出)经抽签编入组内。

其余蛇形排列方法,将1、4、5、8“种子队”排到第一组,2、3、6、7“种子队”排到第二组,其余各队再经抽签编入组内。

第二阶段的决赛如果采用单循环赛,4个小组的第1名(两个小组的第3、4名)编为一组,决出5至8名;其余依此类推,决出全部名次。

第二阶段的决赛如果采用同名次赛,则由两个小组的第1名决冠、亚军,两个小组的第2我中决3至4名,依次类推,决出全部名次。

第二阶段的决赛若采用交叉赛,则A组的第1名对B组的第2名,B组的第1名对A组的第2名先进行半决赛,再由两场比赛的胜者进行决赛决出冠、亚军,负者决3、4名。其余名次,也是依照上述交叉的方法进行。如果两个小组都各有5个队,剩下的队不能采用交叉赛,也可采用同名次赛决出最后的名次。此事应在竞赛规程中作出规定,以上情况,在混合制中还要重点谈及。

淘汰制

1淘汰制:

淘汰制是指竞赛中失败一次或两次后,即失去继续竞赛的机会,连续获胜的球队继续参加竞赛直至确定最后优胜队。失败一次失去竞赛资格的方法为单淘汰制;失败两次失去竞赛资格的方法为双淘汰制。

淘汰制的优缺点:优点:节约竞赛时间;缺点:除第一名外不能合理确定其余名次,实力较差的队锻炼机会少。

2单淘汰制:

单淘汰制,是参加比赛的队经过一次失败后,即被淘汰。这种竞赛方法,最终可决出冠、亚军,但不能决出其余名次。

3单淘汰制的编排方法如下:

首先根据参加比赛的队数制定比赛轮次表,然后经各队抽签,再将队名填入相应的表内。

第一轮获胜的队进入第二轮,第二轮获胜的队进入第三轮,最后决出优胜队。胜队为冠军,负队为亚军。

如果参加比赛的队不是2的乘方数(4、8、16、32……),第一轮比赛中就会有一些队轮空。在编排上要使第二轮比赛的队数为2的乘方数。

第一轮有5个队轮空,第二轮为2的乘方数。

从上述比赛的轮次表中不难看出,单淘汰制的比赛方法是不完全符合“公平竞争”原则的,如果两个强队在第一轮相遇,势必有一个被淘汰。为了克服这一缺陷,就是先把“种子队”放在轮次表的适当位置。如果设两个“种子队”,应分别排在轮次表的最上边和最下边。如果设四个“种子队”,应分别排在两个半区的最上边和最下边。如比赛需要有轮空,则“种子队”在第一轮中优先轮空为好。

单淘汰制只能确定冠、亚军,如果需要确定其余名次,应进行附加赛。如将第二轮失败的两队再进行一次比赛,则胜者即为第3名,负者第4名。第一轮比赛的负队进行附加赛,可以确定第5~8名。

4双淘汰法的编排:

双淘汰制,是参加比赛的队结实两次失败后即被淘汰。这种竞赛方法,给比赛队增加了竞争的机会,从而减少了比赛胜负的偶然性。

双淘汰制的编排方法基本上和单淘汰制相同,只是进入第二轮后,失败的队还要进行比赛,再失败的队则被淘汰。

除了冠、亚军外,其余的名次可根据在比赛中获胜的次数来确定(多者名次列前)。如果两个队获胜的次数相等,则两队之间比赛获胜者名次列前。如果这两个队之间没有比赛,则名次并列。另外,也可采用附加赛的办法决定其余名次。

5淘汰制编排应注意的问题:

(1)为避免强队相碰,可先确定种子队;

(2)应把轮空队分别排列在上、下两半区;

(3)确定其他比赛名次时可进行补赛;

3混合制:

前面已经提及,每种竞赛制度(方法)都有其自身的优缺点,如果将其混合起来使用,就会扬长避短,相辅相成,取得较好的效果。混合制就是在同一竞赛中分阶段采用循环制和淘汰制的竞赛方法。

混合制,可以先在第一阶段预赛中采用分组循环制,第二阶段决赛中采用淘汰制;或者相反,在第一阶段预赛中采用淘汰制,在第二阶段决赛中采用循环制。任何一种赛制或方法的优缺点都不是绝对的,如其符合竞赛的目的、性质、队数、时间、场地等需要,就是相对正确和先进的。

若从正式的重大的篮球竞赛来看,采用混合制的居多。如97~98希尔顿中国男子篮球甲A联赛,就是在第一阶段预赛中采用主客场制进行双循环比赛,按积分排列出12个队的全部名次。第二阶段决赛中,是将预赛的前8名进行主客场制的交叉淘汰制。取得获胜场次后不再比赛,1/4决赛和半决赛的负队不再进行比赛。预赛9~12名的队进行双循环主客场比赛,重新决出名次。

(1)决定名次的办法:

决赛的胜队为第1名,负队第2名。半决赛的两个负队预赛名次列前的队为第3名,列后的队为第4名。1/4决赛的负队(即5、6、7、8各队),预赛名次列前的队名次列前。9~12各队的名次按决赛的成绩排名。

再如1996年在美国亚特兰大举行的第26届奥运会男子篮球比赛,第一阶段预赛中采用分两个小组进行单循环比赛,第二阶段采用交叉赛。

(2)具体做法是:

1/4决赛,由A组的前4名队与B组的前4名队打交叉赛,胜队进入半决赛。

预赛时间:1996年7月20日~8月4日地点:亚特兰大

1/2决赛:美国-澳大利亚(101:73)南斯拉夫-立陶宛(66:58)

5~8名交叉赛:巴西-克罗地亚(80:74)中国-希腊(75:115)

决3、4名:澳大利亚-立陶宛(74:80)

决5、6名:巴西-希腊(72:91)

决冠亚军:美国-南斯拉夫(95:69)

决7、8名:克罗地亚-中国(99:85)

9~12名交叉赛:阿根廷-韩国(97:79)波多黎各-安哥拉(76:67)

决9、10名:波多黎各-阿根廷(77:87)

决11、12名:韩国-安哥拉(61:99)

半决赛,由A组两个队与B组两个队打交叉赛,胜队进入决赛,争夺冠亚军,负队决3、4名。

1/4决赛的负队打交叉赛,胜队决5、6名,负队决7、8名。

其余名次也采用交叉赛的办法决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