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学生球类运动学习手册—教你毽球·壁球
14592400000010

第10章 壁球(4)

(4)如果击球方因为担心打到对手而停止击球,而实际上对手已经为该球员的合理挥拍完全让出空间,则裁判不予判和球,因为击球方错误判断了对手的位置。

8上诉的方法:在妨碍或第13条所述情形发生时,提出上诉的正确方法是首选说“请予和球”而对手第11条下规定的其它情形,应说“请求上诉”。

球员有时可以采取其它的上诉形式,包括举手或举拍,特别是球员与裁判沟通有困难时,除了标准的“请予和球”或“请求上诉”等口头上诉外,需要裁判打官腔其它形式的上诉时,必须使裁判明确是在上诉。

9上诉的时间:对妨碍的上诉时间非常重要。

对手有关看球的路线和能够自由地将球直接打到前墙的上诉(一般称为“阻挡的飞行路线”),裁判应考虑上诉球员能够击球时的情形。

如果向后挥拍受到妨碍,上诉必须立即在该球员试图击球前提出。如果向后挥拍受到妨碍之后试图击球,则表明击球方已经接受了这种妨碍的事实,因而丧失了上诉权利。

如果在击球动作中发生妨碍,包括合理向后挥拍,击球和合理送球挥拍,则上诉有理,裁判应在判和球或判得胜球时考虑是否对手挤挡且不给予该球员自由击球的条件。

如果一方球员诉称未准备好接发球,除非裁判判定该球员不必要地拖延击球,否则裁判应予和球,该球员如果拖延,裁判可以依照第17条处理。

10提早上诉:如果一方球员在对手的结果尚未可知的情况下就提出上诉,这被视为提早上诉。如果一方球员提早上诉,而对手的回球随后低球或出界,裁判应准许对打结果有效,该球员赢得本轮对打。

当该球员完成一个合理送球之前,对手诉请和球,这也被视为提早上诉,在此情况下,对手无权上诉,裁判应不予和球。

11被产生的妨碍。在任何时候,对手必须给予击球方无障碍的直接击球条件。然而有时会发生这样的情形,对手没有造成妨碍(即对手已经明显地让出了直接通向球的路线),但击球方选择了间接路线接近球处,以至于走向或靠近对手位置,此时该球员因为上前击球的线路“被阻挡”而请予和球。

如果没有可以信服的理由支持该球员采取的间接路线,则认为这种妨碍本来是不存在,而是该球员自我产生的。如果此时该球员提出上诉,裁判应不予和球。在这种情况下,均不考虑球员是否本来能够打出有效回球,该球员为了不输掉本轮对打,应该达到球处并继续打球。

这与一方球员在试图从不利位置恢复过来时,没有直接通向球的线路的两种情况有所不同。第一种情况是该球员处于“步法错误”情况,并原来预计对手向一个方向击球,但实际上球开始向另一个方向运动。因此,该球员改变方向,这是发现对手挡在行进路线上,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该球员恢复位置的努力充分,并可以看出该球员本来能够打出有效回球,则裁判应在该球员上诉时判和球。如果实际上对手阻挡该球员上前打出准胜回球,裁判应判得胜回球。

在第二种情况下,如果一方球员回球质量差,给了对手具有优势的位置,裁判只有在判定该球员为打出下一个回球而采取直线上前接球时受到妨碍,否则该球员能够接到球。

12重大或故意的身体接触:重大或故意的身体接触不仅会有害于比赛的正常进行,而且会造成危险的潜在,身体接触情节严重的,裁判应当叫停对打并给予适当处罚。如果球员将对手“推开”,而且对对手未造成明显影响,则裁判应允许对打继续进行,但在对打结束后向推人的球员提出警告。如果有明显影响,裁判应叫停比赛并依照第17条处理。

13.球破裂:当击球方在未试图接发球的情况下诉称球破裂,裁判一般应判本轮对打为和球,但是,如果裁判认为球在上一轮对打中就已经破裂,则裁判应对上一轮对打判和球。如果发球无效,本条依然适用。

14.流血、患病、丧失比赛能力或受伤:

(1)如果一方球员出现了可见的流血,裁判应要求该球员立即离开场地,只要出现可见流血情况,裁判不应该准许继续比赛。裁判应依照第16-1条给予流血球员恢复时间。如果该球员在裁判给定的时间内无法止血,则应当选择放弃本局,获得90秒局间休息时间进一步处理。然后无流血情况后继续或放弃整场比赛。

如果因为受伤而球员的衣服出现血印,球员应换掉衣服再继续比赛。

如果在允许恢复时间过后再次流血,裁判应不予更多恢复时间,除非该球员放弃本局,得胜局间休息时间继续进行恢复。

(2)一方球员在球场里患病或出现缺陷状态,除可见流血情况外,可以选择打完本局,或放弃本局或整场比赛。

一方球员如不想放弃整比赛,在需要时间恢复或需要离开场地时,则应放弃本局。在告知裁判后,该球员应在90秒局间休息时间内进行恢复。然后准备好继续比赛,否则放弃整场比赛。球员只能放弃一局。

如果一方球员出现呕吐或其它使得本场地不适于比赛的情况,裁判应判对手本局获胜,无论患病球员是否能够继续比赛(第17条)。裁判对球场是否适于比赛具有最终决定权。

对于疲劳症状、声称受伤但没有向裁判提出合理证据,或属于旧病、旧伤复发,裁判应不予恢复时间(但裁判应允许该球员选择放弃一局,得胜局间休息时间进行恢复,然后做好继续比赛的准备)。这种类型包括肌肉抽筋、腹部绞痛、实际发生或即将发生的恶心和呼吸困难(含哮喘症状)。

(3)如果一方球员受伤,裁判在确认的确受伤后,应告知球员比赛规则要求、受伤类型并确定球员是否愿意继续比赛。

当一方球员因为自己的原因受伤,即受伤与对手不存在关联。受伤可能是由于撞击造成,特别是面部或头部撞到墙壁或地面,或可能因为肌肉拉伤或关节扭伤使得球员突然停止击球。

受伤球员有责任在裁判发出“时间到”叫令时回到场地,或者选择继续比赛,或对于伤口仍在流血的,可以要求再给予必要的恢复时间。如果在裁判发出“时间到”叫令时球员仍未回场,裁判应判本局对手获胜。

是否继续比赛应由球员自行决定,裁判的责任是判断受伤是否真实存在,适用并监督局间休息时间,并在给定恢复时间过后适用规则。

15指导:仅在局间休息时才能对球员进行指导,指导不包括在每轮对打的间期,在不影响比赛连续性的情况下简短地对球员说一些鼓励性评价的话,究竟属于可以允许的鼓励性的话语,还是不恰当的指导,应由裁判判定。

禁止使用外部通讯辅助手段或工具。

裁判可以在比赛中,以任何形式,通过对被指导球员适用第17条规定,对指导行为进行处罚。

16处罚过程:

(1)在第17条下,裁判可以实施的处罚为:

①警告(被称为“行为警告”);

②判得胜球予对手(被称为“行为得胜球”);

③判对手胜本局(被称为“行为得胜局”);

④判对手胜整场比赛(被称为“行为得胜赛”);

⑤对于特定犯规行为,裁判在进行首次处罚时,可以根据情节进行警告、判得胜球、判得胜局或得胜赛。但是,对同一球员的,同类型犯规行为进行再次处罚时,不得轻于前一次处罚,如果裁判认为某种犯规并不十分严重,可以进行一次或多次警告,或判得胜球。

(2)当进行处罚时,裁判应采用下列术语:

①(球员或球队名)因(犯规类型)行为警告;

②(球员或球队名)因(犯规类型)行为得胜球,判得胜球予(对手球员或球队);

③(球员或球队名)因(犯规类型)行为得胜局,判得胜局予(对手球员或球队);

④(球员或球队名)因(犯规类型)行为得胜赛,判得胜赛予(对手球员或球队);

⑤记分员应仅重复影响比分的裁判判决。

17单打赛事管理员:如果一场比赛无法安排两名管理员,可以由一名管理员同时担任记分员和裁判。管理员一方面承担记分员的叫令,报分职责,另一方面负责裁判的应诉职责。

对于只有一名管理员的比赛,裁判的判定一般直接做出,例如当球击中一方球员,或在第12条下应诉等,一般不会出现问题。然而,有一些对于记分员判定的上诉过程会受到一定限制。特别是,当以记分员的身份做出确定性叫令(例如“出界”)时,不可能自己再以裁判的身份应球员上诉而推翻该判决。在另一方面,当记分员未发出本应发出的叫令(例如怀疑发球犯规),这时是值得上诉的,因为裁判的回答或者是“有效”或是“不确定”,如果是后者,裁判应判和球。

18记分员规则导读:记分员应对非有效发球和回球及时发出相应的叫令,停止对打。

正确的叫令顺序是:

(1)影响比分的任何事项;

(2)发球方的比分应先报;

(3)对比分的评述。

例如:“死球”,换发球,4:3。

19裁判规则导读:

称呼球员:为了避免和球员关系太近,同时防止对某方球员有偏好嫌疑,赛事管理员应称呼球员的姓氏,不要称呼名字。

解释:在一方球员提出上诉时,裁判一般直接给出判定并继续进行比赛,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宜向球员解释判定的理由,裁判可以在判定做出后,加上一个简短的解释。如果裁判采用规则中的标准术语进行,将有利于球员准确理会解释。

壁球运动技术

打壁球应做的准备

1壁球是室内运动之王,打球之前,就要有剧烈消耗体能的心理准备。首先要准备个擦汗的东西,其次就是汗流多了得准备点钙片补补。

2壁球的拍子是必备的,一般价格在200~1000元左右。常见的拍子克重在110~170之间。用什么样的拍子根据球手的自身条件和特点而定。

3壁球有训练球、蓝点、红点、黄点和双黄点之分,一般价格在15~30元之间。

4球衣以网球服装为好。

5壁球鞋在市场上不易见到,不过用羽毛球鞋也是可以的。

6护具有很多种类,我认为护目镜和护踝还是应该准备的。

7剩下的就是找球馆和球友了。

打壁球的基本要领

壁球的练习步骤

壁球练习有其自身的规律性,初学者在开始学习打壁球时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往往是球的弹性问题。起初你会发现球不象你想象的弹得那样高(即使是用蓝点球),所以学习壁球首先要熟悉球性,进行球感练习,了解球的反弹性。其次要养成良好的基本姿势,包括正确的握拍,挥拍和准备姿势。再其次掌握正手击球,反手击球这两种基本击球方式,在此基础上再学习各种击球方法,包括发球,接发球,直击球,侧击球,前场球,截击球和吊高球。最后学习球场上的移动,并结合学习各种击球的组合打法掌握一定数量的壁球技术。

从易到难,练好基本功

在学习打壁球时,就遵循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开始学习时应选择弹性较大的球,自己对着墙练习击球。初学者应先从正手击球开始,先练习打前场的地板反弹球,然后慢慢向后退,逐渐加大击球力量,熟练后再练习反手击球和正反手交替击球。

在学习一个新动作时,应首先注意动作要点,而不是注意技术动作的每一个细节,动作要点掌握了,就能做好整个动作。学习时间可采用先做模仿练习和徒手挥拍练习,然后自己“喂“球,等球从地板反弹后,再将球击出。

打好基础是练好壁球的关键,所以平时要苦练基本功,并且要善于结合实战的需要,有针对性地练习。在全面掌握技术的基础上要善于突出自己的特点,形成独特的技战术风格,还要善于开动脑筋,不断地创新形成绝招。

注视球和对手

初学者在开始学习壁球时,往往眼睛只盯住从墙上反弹回来的球,而不注视击球员击出的球,因此经常出现击球落空的现象。球员的击球动作应该很准确地和快速飞行的球紧密配合,球员应该快速的反应,识别出球的飞行路线和落点。因此,时刻地注视球是正确判断的前提。特别是在准备击球的时候,两眼不仅应盯着球的来往路线,同时必须判断出来球的方向,速度,高度和看清球的反弹情况。在球拍击球的瞬间,两眼也要看着球。显然,为了正确的击球,球员对来球看得越清楚,他就越有可能根据需要用拍面的中部准确地击打球。

但是,在实战中,只要求视线紧紧盯着球是不够的,盯球仅适合于从对手的击球点到自己球拍击到球的这段时间,还应该要求球员注意对手的击球动作,从而获得更多的信息,一方面可以提高判断击球的方向,另一方面可以避免妨碍和避免受伤。

在平时的训练中,要把盯球和盯人都应看作是非常重要的。在自己完成击球动作后,等待对手还击这段时间内,重点应是强调观察对手。因此,在进行反复击球的动作过程中,要学会视线的及时转移。当击球动作形成自动化后,盯球的时间可适当缩短。

战略与战术

壁球的基本战略是将球紧贴侧墙直线击打至后角落(通常叫做“好长镜头”击或“轨”),然后移动至球场的中心“T字区”附近从而占据有利位置来迎接对手的回击。轻击至前角落的进攻常使得对手需要防守更大片的场地,从而立即胜出。“拍摄角度”是用来迷惑对方,将同样使对手的防守区域扩大。

高水平球员通常努力将球按一定角度击至正面墙,然后反弹至名为“缺口”的区域(即侧墙和地面的夹角处),如此做得恰到好处时球将沿着地板滚出而不可能被对手接到,从而胜利结束本回合。如果球没有落到“缺口”区,那么球很可能会从侧墙反弹出来,使得对手轻松反击。

壁球的一个关键战略也许是占据“T字区”。“T字区”是指球场中央附近的红线交叉处,是球员回击对手击球的最佳位置。真正熟练的球员在回球之后,会在击打下一个球之前迅速回到此处。球员由这个位置能以最小运动量迅速到达球场的任何位置来响应对手的回球。

高水平球员之间的回合通常会延续至30次击球或更多,因此球员的有氧和无氧运动能力都非常重要。当球员变得更为老练,尤其是在回球方面做得更好时,每一分的争夺都会变成消耗战。在这项运动的顶级赛事里,身体最为健壮球员将毫无例外地赢得比赛。

壁球的打法

壁球要求选手的耐力必须很强。两名参赛选手都试图将球击向场地下方,而且球在飞行过程中不能碰到地面或对方运动员。

1比赛开始:在比赛开始之前,参赛选手有五分钟的热身时间,在这段时间内主要任务是让空气进入球的内部,以此增加球的弹性。

通常由靠右边位置的选手选发球。比赛开始后,上局的优胜者有权选择发球场地(即左方或右方场地)。每得一分之后,双方再交换场地,这样交互进行直到一方失去发球权。

2赢得比赛:壁球比赛大都为三局或五避。第一个在一局中获得9分的选手就赢得这局比赛。但当选手们同时达到8分时,先达到9分或10分的选手赢得比赛。一般有发球权的选手才能得分,如果发球选手打丢了球,则对手得到发球权。这位选手在得到发球权后才有权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