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学生球类运动学习手册—教你毽球·壁球
14592400000005

第5章 毽球(4)

胸、腹、头触球的动作重点:注意触球时将腹部、胸部或头部要稍微向前去主动迎接球,并控制球落在自己的前方,然后用脚将球踢出。

发球技术

发球动作一般有三种:脚内侧发球,脚正背发球,脚外侧发球。

发球是比赛的开始,又是一项进攻技术,发球的时候可以采用盯人、找空、压后、吊前等手段发出各种战术球,以达到破坏对方组织进攻或直接得分的目的。

抛球:要抛准、稳。将球垂直抛于体前,同时做到“三固定”用力固定、高度固定、位置固定。

击球:在正确抛球基础上,击球做到“两固定”击球脚法固定、击球点固定。

脚内侧发球

特点是既稳又准,破坏性强。脚接触球的面积大,不易失误,踢球较准确,适宜发中/短距离的球,用以破坏对方一传。

1.动作要领:两脚前后站立,踢球脚在后,脚内侧发球的时候要抬大腿带小腿,用内足弓部位向前上方送髋推踢。异侧手臂外展摆臂,以维持身体平衡。

2.动作重点:踢球小腿外展外旋,内侧正对出球方向。

3.动作难点:准确判断抛球后落点和击球点的方位。

脚正背发球

特点是平、快、准。这种发球,脚的摆幅较大,触球点准确,出球有力,落点易控制,动作简单,容易掌握。

1.动作要领:发球腿脚面绷紧,大腿带动小腿发力,用正脚背击球,抖动加力击出球。

2.动作重点:要注意绷脚尖,用正脚背向前上方发力挑踢。

3.动作难点:准确判断球落的时间、方位做出踢球的动作,并控制出球的方向和高度。

脚外侧发球

发球的特点是既快又狠,攻击力强。

1.动作要领:抬腿踝内转,外侧加力击出球。

2.动作重点:脚外侧发球时要注意稍侧身站位,绷脚尖,用脚外侧发力扫踢。

攻球技术

攻球技术是指将高于网沿的球直接攻入对方场区的一种击球动作。

头攻球技术

头攻球时,一般是从限制区外助跑起跳,靠腰部、颈部发力在空中用额头的正面、侧面或头发击球。这种攻球的特点是力量大,速度快,变向多,如果能熟练运用也能给对方防守带来一定难度。

踏球技术

脚踏球是向上抬腿后,向下发力,用前脚掌部位推压击球。脚踏攻球的特点是视野开阔、目的性强、球速快、变化多,既可以压踏前场又可以推踏后场还可以抹吊近网。由于脚踏球与倒勾球力量方面相比相对较弱,因此必须充分发挥其快、刁的特点,攻其不备才能给对方防守带来较大的威胁,令防守者防不胜防。

倒勾技术

倒勾攻球的要点是以大腿带动小腿向上摆动、加速发力。其特点是击球点高,球速快,力量大,易控制,变化多。在通常情况下,可根据对方不同的阵性可攻出直线、斜线、外摆、内扫、轻吊和凌空等不同特性的球。能给对方造成很大的威胁。

1斜线攻球:可以用站位方向的变化和脚尖内扣来达到变线攻球的目的。

2外摆攻球:要注意击球瞬间外翻脚腕。用转体和向外摆动腿来控制球的力量和落点。

3内扫攻球:应用脚尖部位或脚内侧向异侧腿前上方边转体边扫踢击球内扫攻球时应用脚尖部位或脚内侧向异侧腿前上方边转体边扫踢击球。

4轻吊攻球:起跳动作要和发力倒勾攻球时一样,只是在击球瞬间改用前脚掌部位,将球轻轻推托过网。

5凌空攻球:是现有攻球技术中难度最大的一种,它要求运动员要有较好的制空能力、弹跳力与协调性,并且注意落地时运动员的自我保护。

除了以上几种攻球技术外,在长期的比赛锻炼中,在运动员的大胆创新下,不断涌现出一些新的进攻技术,如转身侧扫攻球、肩部压球,还有一些比较不正规的踏球进攻如后摆侧踏等。虽然这些进攻技术在比赛中并不是主要的进攻手段;但由于其套路创新,动作隐蔽,令人难以适应。因此这些技术做为一种辅助进攻手段、突袭手段也给对手造成一定的威胁,在比赛中收到良好的效果。

拦网技术

拦网的重要性

拦网是毽球防守中非常重要的技术,是守方的第一道防线,是攻防转换的关键,有效的拦网对攻方是很大的打击,拦网具备进攻性,不拦网等于门户大开,所以必须拦网。

人人都要参与拦网

拦网体力消耗很大,只靠主攻手拦网,往往会使主攻手体力急速下降,影响进攻威力,特别是以踏球为进攻手段的主攻手,拦网后防反中需要后撤拉开,二一配备的队伍往往不能组织有效的防反。二传也很难把调整球给后撤的主攻手传到位。对于对方的拉开球进攻,单一拦网往往跟不上,需要其它队员配合拦网。此外在对方进攻威胁大或者判断出对方进攻路线时需要双人拦网。并是一定要大个子拦网,大个子固然有优势但不是绝对的,关键看判断,所以小个子掌握时机和判断好线路同样能有效拦网。

拦网起跳的时机

拦踏球跳起要晚,拦倒挂球跳起要早,远网球跳的更要晚些。因为前踏球的变化多、变化快,发力时间短,对方有很充足的时间观察防守站位攻球,所以起跳的前一定要判断出对方的攻球线路后再起跳,过早起跳容易被吊球或被躲避。倒挂时背对或侧对网,动作一旦做出变化的可能性比较小,所以既然判断出对方下球线路和动作趋势,就要起跳在空中等。而且倒挂攻球一般点比较高,起跳晚容易球速快的情况下,球从肩过。

拦网绝对不能闭眼

初学者因为害怕打到眼睛,会闭眼,造成拦到球后不知道球弹到哪里,救不起来。所以要磨练拦网人的意志,要勇敢,目视来球,密切观察对手的动作和球的线路,积极救被拦下的球。

起跳不要过于用力

并不是跳的越高拦到球的几率越大,即使跳的再高也不一定拦到托吊的后场球,跳的低也不一定拦不到下压球,最好用中度力去跳,这样在跳起中能有更好的控制身体,抖动身体拦击球,也能在拦网后迅速下落救球。把所有的力量用在了向上跳上,身体往往就难以控制了。

拦网的距离掌握

一是身体距离网一拳的距离起跳,身体在空中抖动扣压来球,一般为高大队员采用,或者能判断出对方攻球是下压球时采用,具有一定攻击性,防止离网远而未果。二是身体距离网较远的距离起跳,起跳后胸部不下压来球,而是向后倾斜,使球触胸后球在本方场地,一般为防守出色不愿意再次给对方进攻机会的队、个子比较小的队员、配合插上拦网队员和对方攻球点非常高的情况下采用,比如越南队在拦网时一般都距离网较远的距离。因此要在场上要根据对手的攻击力情况选择拦网的距网距离。

拦网的移动

拦网队员要注视对手的击球动作,随时判断对手意图,一般原则是跟随球的转移在网前移动,如果对方二传不具备进攻能力,可以重点盯防对方主攻手,如果二传有进攻能力,一定要跟随球的移动,球到那里跟随到那里,随时准备起跳拦网。

拦网要求不要过高

拦网主要是降低对方的进攻威胁,打乱对手的习惯线路和节奏,不要要求自己把对方的球都拦过去或拦死,这是不现实的。要与网下脚防队员配合,拦对手的习惯线路和最有威胁线路,逼迫对手向没把握、没威胁、有防守卡位的方向攻球。所以在比赛中要善于观察对手的主攻手和每名队员的习惯攻球线路,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有效拦网。

拦网的线路判断

拦网的一般原则是把球对正胸的正中,根据对手的习惯线路错开身位拦网,拦网前主要注视球的方向,一定要对准正胸部,用眼余光观察对手的击球前的身体转动、腿、脚的摆动。对手线路的判断主要根据:一是场下观察,二是场上对手身体的转动,三是球距离网的远近。近网球对手一般要下压球,有的可以托、吊球;远网球一般要打长线球或吊球,所以拦网时一定要注意观察出对手的变化。

拦网练习有助于网下脚防的判断

经过长时间的拦网判断练习,人会对来球有敏感的判断,所以在网下脚防,提高移动的效率。

毽球运动战术

进攻战术

“一、二”配备

“一、二”阵容配备就是在三个上场队员当中有一个是主攻手,两个是二传手。运用此阵容配备时,主攻手一般不参与接发球,两个二传手交替接发球和做二传,这种战术的进攻特点是分工明确、稳而不乱,尤其使用于有高大主攻手善打中一二和两次攻等高举高打的打法。

“二、一”配备

“二、一”阵容配备是在上场三个队员有一个主攻手、一个副攻手和一个二传手。“二、一”阵容配备中,主攻手一般也可以不参加接发球,由副攻手、二传手互换接做二传。这种战术的特点是攻球变化多又可以互相掩护,适用于打交叉、插上、掩护等进攻战术。

“三、三”配备

“三、三”阵容配备就是在上场三个队员中三个都是攻球手又是二传手。“三、三”阵容配备场中队员接球站位一般成倒三角形,任何一个队员接到球后随时都可以组织两人以上同时参与进攻的战术打法,这种阵容可以打出掩护、交叉战术还可以打出快攻、背溜、双快一掩护等较复杂多变的战术进攻球。

防守战术

“弧形防”

“弧形防”就是三名队员在中场成小弧形的站位防守。“弧形防”阵性是在对方的攻球威力不大时采用,这种区域联防的特点是防守视线清楚、分工明确,防守一般性攻球效果很好。

“一拦二防”

“一拦二防”在场上三个队员中,一人在网前拦网,另两名队员分别在其两侧分区防守。“一拦二防”这种封线分防的特点是有两道防线,网上拦网封线路,网下中场防落点,拦防结合,利于反击。

“二拦一防”

“二拦一防”阵型就是在场上三个队员有两人在网前拦网,另一名队员在其中后方防守。“二拦一防”这种封线补防的特点是网上拦网封线路,网下中场补空缺具有明显的网上拦网优势。

“拦-堵-防”

“拦-堵-防”阵型就是一人在网前拦网,一人在侧面往后堵击,另一人在中后场防守。“拦-堵-防”这种封堵联防阵型构成三道防线,它具有拦、堵、防结合,既可以互相补缺又可以灵活机动应变的特点,是目前比较理想的防守阵型。

毽球运动训练

“柔韧性”踢毽球的基本功

有人很奇怪会问:为什么“柔韧性”也算是踢毽球的基本功?其实有踢过毽球的人都知道,没有一定的柔韧素质是不可能完成各种高难度的动作的。因此,毽球不同与其它球类运动,踢毽球缺少柔韧素质就好比身高16米的篮球运动员,不是不能踢,而是踢不好。但柔韧素质又不同与其它技术,不是说掌握了一定的技巧,平时刻苦训练就能练好的,要想把它练好,必须遵循一定的客观规律。

毽球是一种对身体素质要求比较高的体育项目。由于网上激烈地争夺及“两米线”对头部的限制,使得脚部进攻成为极其重要的手段。所以对身体柔韧性素质要求特别高。因此在日常教学与训练中要特别注意柔韧性素质的练习。柔韧素质是运动员完成大幅度动作的能力,也是肌肉、肌腱、韧带的弹性和伸展性。柔韧性好,有利于运动员正确掌握技术动作,大幅度完成进攻技术动作,并可防止运动员损伤。

怎样有效地进行柔韧素质练习

1.借助外界力量发展柔韧素质。关节的活动幅度由人体解剖结构所决定。越接近解剖极限,柔韧性越好。要想到到止目的,必须借助外界力量来实现。借助外力的训练方法主要有肩部的压、拉,腰部的甩、压,腿部的压、板等。但在进行被动的静力拉伸后,一般都要再进行主动的动力拉伸练习。其方法主要有踢、摆、蹦、环绕等。

2.通过体操发展柔韧素质。毽球运动员所要求的柔韧性不是软而无力的柔轻,而是要求在做大幅度动作时,肌肉仍能快速有力地收缩。要达到此目的,在日常练习中就要把静力性拉伸与动力性拉伸结合起来进行。而体操(徒手操、轻器械体操)就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体操按照人体解剖结构特点,分为头部、肩部、胸部、腰部、髋部、上下肢等部位的运动;不但可以改变关节软骨、关节囊、韧带的弹性和肌肉的伸展性,而且可提高对抗肌之间的协调性。体操的形式活泼,融运动、韵律与一体,简单易行,学生乐于接受,所以效果比较好。

柔韧素质练习应注意的问题

1.柔韧素质通过训练可获得很好的发展,但在停止练习后消退得也比较快。所以柔韧素质训练应保持经常性。

2.年龄与柔韧素质有很大的关系,儿童时期最好,女生又优于男生。所以在日常练习中应掌握自然规律,切忌盲目。

3.在练习中要将静力性训练与动力性训练、柔韧素质与力量素质结合起来,这样肌肉才会柔而不软、韧而不僵。

4.要注意与相连关节结合,并采用与专项动作相似的伸展练习。一般的动作不仅是一个关节,而是几个相联的关节和部位共同作用产生的。所以在进行专项柔韧素质练习时要注意做与专项动作相似的动作,动作幅度应比技术动作大,这样才能加大动作幅度,并能保持动作的结构。

5.要注意训练的安排。柔韧练习应放在早操与训练课的准备部分进行。在练习之前要做一般性准备活动,使身体发热;练习时动作幅度由小到大,速度由慢到快;身体疲劳时不宜做柔韧练习,以免受伤。

花毽的踢法与练习

为了使毽友们更好的掌握花毽的四个基本踢法,点击每个图片都可以下载这个动作视频片断,此视频动作来源于陈靖老师提供的花毽教学光盘。特此表示感谢!

盘踢

用足内侧互换踢毽,膝关节向外张,大腿向外转动,稍有上摆,不要过大,髋和膝关节放松,小腿向上摆,踢毽时踝关节发力。踢起的毽子一般不超过下颏。

练习方法:一般人的左足没有右足灵活,没有踢过毽子的人,右足也能踢一两次,所以,练习时左足先开始为宜,即先用左足踢起一次,要求垂直,用手接住,右足再踢一次用手接住,较熟练后,连续踢。左右足都可连续踢后,改为左右两足各踢一次接住、各踢两次接住、各踢三次、各踢四次接住,灵活熟练后就不用再接,踢的次数越多越好。

磕踢

用两腿膝盖互换将毽子磕起(撞起)的踢法。髋关节、膝关节放松,小腿自然下垂,膝关节发力,将毽子磕起,大腿不要外张或里扣,踢起的毽子一般不超过下颏。

练习方法:练习时,用手抛起不超过下颏的毽子,用膝盖磕起(撞起),然后用手接住,同盘踢的练习方法一样,形成一磕一接,熟练后不用手抛毽,改用盘踢,形成一磕一盘,协调后两膝互换,踢的次数越多越好。

拐踢

用两足外侧互换踢毽,大腿放松,小腿发力向体后斜上方摆动,勾足尖,踢毽时大腿不得摆到体前,小腿向体后斜上方摆动不要过高,毽子和足外侧相碰的一刹间,踢毽脚的内侧离地面一般不越过三十厘米,踢起的毽子高度随意。

练习方法:练习时,可象盘踢一样,采用一踢一接的练习方法。为了避免动作出错误,练习时,踢毽脚一侧可向墙或树木等,身体与墙距离约与体宽相同,如果踢毽脚踢时碰到墙或树木,便是错误动作。

绷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