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学生球类运动学习手册—教你毽球·壁球
14592400000006

第6章 毽球(5)

有的地方叫做“绷尖”,是用两足尖外三趾部分互换踢毽,单足踢毽也可以。绷踢能踢起即将落地的毽子,毽子被踝关节的发力一绷而起,所以叫绷踢。其动作是,大腿向前抬起,和身体成为150°~160°夹角,小腿向前摆动,髋关节、膝关节要放松,踝关节的发力,要在踢毽子的一刹间,足尖外三趾向上猛地用力,将毽勾起。踢起的毽子高低都可,但应避免忽高忽低,为以后的花样踢法打下基础。

练习方法:练习时,可采用盘踢的一踢一接的练习方法,但在开始练习时要踢得低一些,一般不超过腰部,再低一些更好,这样能踢的次数多一些。为了避免动作出错误,练习时可面向墙壁或树木,距离约与体同宽,如练习时踢毽脚碰到了墙或树木,便是错误动作,原因是膝关节没有放松,大腿抬得过高。

毽球踏球技术训练

在毽球比赛中,踏球是非常常见的进攻得分手段,能够抓好踏球这一重要的进攻环节,就能够在比赛中占得有利的先机。出色的踏球技术,不但可以取得比赛分数,激励本队队员的信心,而且能够给对手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使本队在比赛对抗中取得主动发球权。现在,随着毽球运动的不断发展,各强队之间的防守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这就使各队的进攻技术不断向着更高更快的方向发展。进攻水平提高了,比赛的激烈程度就大大增加了,比赛的观赏性也就大大得增加了,从而吸引更多的观众的目光,这就促进了毽球事业的发展。因此,我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对毽球踏球技术训练作了较深入的综述。

提高踏球技术的训练方法

1踏(踩)球技术分析:

(1)“脚踩球”技术动作方法是:上抬腿后,向下发力,用前脚掌部位推压击球。使毽球如排球中的扣球一样快速落入对方场区。

(2)“脚踩球”技术不是很复杂,但对身体素质要求比较高,一般可分为原地起脚踩球和上步起脚踩球。按动作形式可分为跳起腾空踩球和有支撑(不腾空)的踩球两种动作形式。其动作结构一般包括调整起球、摆腿起脚、空中击球、收脚落地4个互相衔接的部分组成。按其在场上的战术运用来看,可分为进攻者接队友一传后自己调整后起脚踩球,二传手传起的球把对方防守回来近网且有一定高度的球直接踩过网等几种形式。

(3)“脚踩球”技术有线路的变化,并且可轻、可重、可快、可慢。在进攻时,进攻者的侧面、正面对准对方,节奏、线路的变化比较好掌握,根据比赛形势既可以压踩前场又可以推踏后场,还可以抹吊近网打出远、近、直、斜等线路的球。他的主要特点是进攻时视野开阔、目的性强、球速快、变化多。虽然进攻力度比倒勾小些,但易于防反起球,其进攻的威力也不亚于倒勾。只要合理灵活运用同样会令对方防不胜防。

(4)“脚踩球”技术训练应坚持由简单到复杂、由徒手到有球、由原地到上步、由支撑到腾空、由场外到场上循序渐进的训练原则。

2毽球感知觉的培养:球感是在长期从事球类运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复合知觉。它是对球的形状、轻重、弹性、硬度、击球的力量、球在空间运动的速度、高度和方向的变化等方面的知觉。这种复合知觉是对练球时进入视觉系统、动觉系统和触觉系统的各种刺激物进行精细的分析,并在大脑皮层上形成复杂的稳固的神经联系的结果。它可以帮助运动员正确的判断踢球或发球的方向和高度,杀球的方向、速度、以及球的落点是否适当。毽球专门的感知觉是毽球运动员在运动实践中经过长期的专项训练所形成的一种精细的主体运动知觉。它能够对毽球、赛场、时间、空间特征等做出高度敏锐和精确的判断,以便及时作出反应。

在比赛中,为了有效地完成各种动作技能,运动员必须有良好的球感,并能提高自己的感觉线索来支配动作。而要有较好的球感,就必须反复地和经常性地进行练习。

毽球球感的培养,协训者背靠球网,手上用盒子装三十个毽球,面对受训者,协训者随着自己的意志,把球一个一个网球场上任何一个角落抛去,高度与速度要看受训者的身体速度、动作速度、反应速度、技术水准决定,由难度低慢慢往难度高梯进。受训者站在球场中间,在场地上迅速地移动,接住协训者所抛出的毽球,并把球接高。开始先由接球做起,到受训者达到一定的水平以后,就要求受训者在接高球的基础上,把球传送到一个指定的位置。这个训练方法不但训练了受训者的速度、对球速的判断、落点的判断还培养受训者能够作出准确的传球以及能够对场地大小的作出正确的判断,这对球感的培养具有十分显着的效果。

3柔韧素质的训练:毽球是一种对身体素质要求比较高的体育项目。由于网上激烈地争夺及“两米线”对头部的限制,使得脚部进攻成为极其重要的手段。所以对身体柔韧性素质要求特别高。因此在日常教学与训练中要特别注意柔韧性素质的练习。柔韧素质是运动员完成大幅度动作的能力,也是肌肉、肌腱、韧带的弹性和伸展性。柔韧性好,有利于运动员正确掌握技术动作,大幅度完成进攻技术动作,并可防止运动员损伤。

柔韧素质的训练方法有2种,即静力性拉伸法和动力性拉伸法。在这两种中又有主动训练和被动训练两种不同的方式。在训练实践中又常把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即拉伸练习有动有静,动静结合,如发展膝关节和髋关节的柔韧性时,常采用压、搬、踢、摆等手段,做法是摆(属动)-压(属静)-踢(属动)。

(1)静力拉伸法:是指通过缓慢的动作将肌肉等软组织拉长,当拉伸到一定程度时要暂时静止不动。他是训练中普遍运用的一种方法。

其优点是:第一,节省能源;第二,减少或消除越过关节伸展能力的危险性;第三,不会激发牵张反射。赫伯特德弗里斯在关节肌肉腹痛的痉挛理论一文中写道:如果快速扣击肌肉或肌腱,所得到的反应比慢慢地伸展所得到的反应大得多。相反若慢慢地拉伸它,可能根本得不到任何反应。运用静力拉伸法很重要的两个因素是,拉伸用多大的力量和当软组织被拉长之后应停留多长时间。拉伸力量的强度应以运动员感到酸、胀、痛为界限。训练如果低于这个强度,运动员的机体就得不到应有强度刺激,不可能把软组织拉到可能拉到的长度,收不到训练的效果。如果训练强度过大,超过了这个限度,就会损害软组织,即使暂时还看不出有多大伤害,久而久之也会积累成外伤。一般地讲,当软组织拉伸到酸、胀、痛时,停留的时间为8~10S。练习反复的次数为8~10次。

(2)动力拉伸法:是指一种节奏的、速度较快的、多次重复同一动作的拉伸练习。应贯彻循序渐进的原则,不可用力过猛,切忌运用爆发力。从比赛来看,也可能要求运动员急聚式地拉长软组织,但训练特别是训练的开始阶段不可急聚式地拉长。1次训练课动力拉长的练习可控制在15~25个之间,每个练习可做7~30次。柔韧素质训练的总时间不要过长,一般不应超过1小时。

4单脚弹跳能力的训练:单脚跳法是用单脚向上连续跳跃的一种训练方法。该方法主要用于发展运动员的腿部力量、弹跳力等,通常用于训练跳跃项目。训练时一般是左、右脚各跳一组(如需专门训练力量弱的腿除外),但组数和每组跳的次数要因人而异。训练时要求受训者不要扶梯(墙)而跳,同组之内要求连续跳跃,中途不宜停下来休息。

由于踏球技术按动作形式可分为跳起腾空踩球和有支撑(不腾空)的踩球两种动作形式。因此,单脚弹跳能力的好坏对踏球的质量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5踏(踩)球技术训练方法:

(1)徒手的上摆腿快速下踩的练习。动作方法为:原地或行进问的快速上摆腿,然后向下发力,以踝关节为轴,脚前掌向下踩并发力。

(2)对固定物的脚踩练习。练习方法为:面对悬挂在一定高度的球(排球或网球)或一定高度的树枝原地或上步做上摆腿然后快速向下发力,用前脚掌部位做推压击打的练习。

(3)持球自抛自踩的练习。方法为:面对墙壁或球网比赛网进行自己向前上方抛起,然后起脚进行“踩”。要求球有一定高度,摆腿要快,判断准确,在球落到距球网上方2O~30cm时,腿要抬起脚要与球接触并立即绷直脚尖,用绷直的脚面和腿下摆的力量快速把球“踩”过网或一定高度标志点的墙壁上。注意控制自己的身体和脚,不要触网。

(4)自己盘踢起球后的踩球练习。方法同(3),只是自己用脚起球,球要有一定的高度,控制好球的位置,掌握好球下落和起腿的时机,在球下落的适当高度踩到球。要求控制好球的位置和高度,判断准,起脚要快,做到快、准、狠。

(5)把队友传到网前的球踩过网的练习。此方法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为直接踩队友传起的球另一种为自己调整传球后再起脚踩。也就是说,在接发球队友传出的球不能直接踩时,进攻队员自己给自己传一次球。要求同(4)。

(6)结合拦网的练习。方法为安排一人或两人拦网,一人“踩球”进攻的练习。借此增加进攻难度,使进攻者灵活运用技术,攻出不同路线和落点、不同速度的球。此训练方法符合实战需要,有利于进攻和拦网技术水准的提高。

6队员之间的踏球配合训练方法:毽球比赛,以发球开始,双方就无时无刻不在巧妙地运用和变换进攻战术,有力地攻击对方,争取比赛的主动权,这就使得比赛情况千变万化。无论何种变化,进攻和防守都有各自完整有序的系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从来球情况看,不外乎有以下4种情况,即发过来的球,攻过来的球,封过来的球和处理过来的球。那么,如何接起和防起这些来球,并组织进攻也是进攻战术的组织形式,即二传组织进攻,一次传组织进攻,自传自攻和抢攻4种形式。

三人练习

三人练习有1、2、3三个队员位置;→为传球路线;为→队员移动路线;一次表示一次传球;二次表示二次传球。

四次球自调自攻:

(1)2号位进攻:1号位或3号位接发球,在2号位进攻。

(2)3号位进攻:1号位或2号位接发球,在3号位进攻。

踏(踩)球技术的注意事项

1重视和加强基本动作的训练。“脚踩球”技术是一项比较复杂的技术,必须对队员进行系统的专门训练,既要有完整动作的训练,也要有分解动作的训练。特别是对传球、起脚、空中击球和落地控制身体等基本功的训练。

2加强身体素质的训练。任何一项技术的掌握要建立在较高身体素质的基础上,而且进攻威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球的力量、速度角度、落点等因素。所以,要想很好地掌握并运用“脚踩球”技术,必须加强身体素质的综合训练,特别是腰腹和腿部的力量和柔韧性训练。

3充分发挥其“快”和“狠”的特点。快和狠是其唯一的发展方向。由于脚踩球比倒勾球力量弱,因此,必须充分发挥其“快”、“刁”的特点。在练习脚踩攻球时多注意控制球的线路和落点,这样才能给对方防守带来较大的威胁,令防守者防不胜防。

4掌握好技术的难点和关键。“脚踩球”技术的难点和关键主要是起脚和空中击球。而起脚的关键是掌握好抬腿起脚击球时机空中击球的难点是控制球的能力(控制球的路线、力量、落点等)。抬腿起脚更关键,因为起脚时机和位置选择合理可以提高成功率,减少失误。因此,平时对队员要抓住进攻的关键技术动作进行强化训练。

5注意出脚后对自己身体的控制,以免造成触网违例。“脚踩球”技术的完整运用不仅是体现在技术上的,而且对身体的控制能力也有关系。在毽球比赛中,我们常常见到进攻者过网击球或者身体触网,造成违例失分,假如动作过大或过于粗野,势必会危急对手的人身安全;毽球运动毕竟是一种健身娱乐的运动,因此,在日常的训练中,要对规范自己的踢球动作习惯,避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结束语

通过分析,确定了通过了对毽球的感知觉、柔韧素质、弹跳能力、踏球技术与团体的配合训练,能够使踏球技术水准得到提高。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前提,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法是基础。

在训练时,利用模拟现场是很好的一种训练方法,如果能够把模拟的各种情况更加地接近现实情况的话,那么就能够使受训者从开始训练的时候就一直处在接近现实的比赛情况下进行训练,这样一来受训者就能够在平时的训练中积累很多的比赛现场情况应对的经验。经过这样的训练,能够使受训者的技术水准快速稳定的提高,是十分理想的训练方式。

少儿毽球训练

毽球运动是一项新兴的体育竞赛项目。它集娱乐、健身、竞赛于一体,深受学生喜爱。下面谈谈对学生的训练。

熟悉球性的训练

与三大球运动一样,毽球运动也要求队员熟练掌握球的性能、反弹高度、方向等情况。一般可采取颠球练习熟悉球性,而颠球部位则应以脚内侧训练开始较灵活,一般可要求学生连续踢几十次为目标。值得一提的是,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双脚踢球能力,从一开始学习便要注意培养。

传接球的训练

传接球是毽球运动技术的重要部分,因为规则规定每名队员一个回合中最多可击球两次,因而传接球的成功率一定要高,提高传球能力的训练,我安排两个人一组,相距2米用脚内侧传接方法进行训练,当他们传接得较好时,便增加到三人一组,成等边三角形状进行练习,而在一节课左右的训练中,我结合颠球与传接球的练习。每个队员踢满累积200下方可以进行传接练习。而累积踢球时则要求每次踢球须连续踢5下以上才能计算。传接球技术是球性练习的深入,它要求队员在移动中完成踢、触传球。要求有良好的意识,准确判断落点以及快速反应能力。传球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支球队的竞赛水平。

接发球的训练

一场比赛是由发球开始的,而防守而言则是由接球开始的。发球方可以直接得分。一个回合中,发球的成功可以增强队员信心。在平时训练中,我很强调发球的重要性。通常是采取正脚背发球的方法。因为它较易掌握,而且稳定性高。结合场地特点,发球要有一定的远度和高度。在平时训练中,便要注意发出的是合法球。而接球的方法常用的一是脚侧接低落点球,一是胸顶高落点球。在平常训练中学生的意识里多存在立即挡回球给对方这样的误区。其实,接球的第一目标应该是控制球,也俗称“停球”。来势迅猛的球,立即挡回去,容易造成失误,而利用停球技术,控制好来球后,取得主动权,才可以更好地组织有效的进攻。

进攻战术的训练

对目前尚未能掌握踩球、倒勾等高难度技术的队来说,进攻的方法一般有两种,一是打空档,二是打公共防守区。打空档即是打对方来不及撤退或补防的区域,而打公共区则是打对方三名队员都兼防的区域,使其出现抢击或互相避让而失误。

最后,应组织本队与其它校队进行比赛交流,既可积累经验,发现训练存在问题,更可加深对竞赛规则的理解,促进运动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