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学生室内外运动学习手册—教你学登山·攀岩·钓鱼
14601900000013

第13章 钓鱼(4)

到一水塘,先行观察,选鲫鱼喜栖居的位置撒窝,可保持至少2米一上距离,撒若干窝子。然后采用5~6米左右质轻的鱼竿,采用7~10粒的散漂,(便于适应水的不同深度,不必老调漂),钓线宜细,鱼钩最好是朝天钩,饵料一般采用红蚯蚓,保持活性最好。走钓的特点是“走”,应手持钓竿,沿打过窝的水边观察鱼星的情况,有鱼星即应下钩,无鱼星可继续观察其它钓窝。打窝应每次少打,过些时间再打一遍,即少打勤打。这种钓法变等为找,因此由被动变主动,且对锻炼身体更有好处。

流水钓

一般适用于流动水域,竿宜长,线不必太长,坠须重,漂可用数粒散漂,粒漂则宜长,饵以蚯蚓、小虾为好。钩甩入水中,如水流动,可使钩漂顺水同流,到下游后提起再甩至上游,见漂停住,立即提竿。以免底部挂住,若有托漂或下沉,即应提竿上鱼。

盒饭钓

类似爆炸钩,但将食放在一个预制的塑料盒中,可以节省饵料,且对饵料的粘、散要求较底。方法是用一个直径为25~50毫米的塑料瓶底或盖,制成高约15~20的小盒。用螺丝自盒里底部中心穿出,固定一个铅坨。盒的四周均匀打七个直径2毫米的小孔。一个孔穿入钓线,拴上连接环。用三棵软脑线,每棵对折,然后拧在一起套入一个短气门心内。对折的线圈挂在连接环上。三棵对折脑线的六个头,分别从六个小孔中穿出,每端系上一个鱼钩。用时,将盒中放上糟食,将钩从盒外折回到盒内,埋入糟食内,甩出到钓点进行垂钓。

钓鲫鱼易出现的异常状况

野钓鲫鱼,随时随地都会出现异常状况,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撒窝下竿后,一直不见有任何反应。出现这种情况,一般有三种原因:一是位置没有选好,水下根本没鱼。若果真如此,应考虑换窝;二是挨草边撒窝,明草下面或许有你看不见的暗草,喂料全部撒落在草上,没有被鱼发现。应用空钩前后左右反复探测,真有暗草,要重新撒喂或换窝;三是钓饵不“对路”,尤其若发现窝里有鱼星而不咬钩,要马上更换钓饵。

2起竿获鱼,突然就不见它咬钩。这种现象,也有三种原因:一是鲫鱼本身就是成群结队,四处游窜,把它们“一伙”钓了后,另一群还没有进窝,要耐心等待;二是或许窝里有其它水生动物干扰,若有黑鱼之类的凶猛性恶鱼会撵散鲫鱼,钓者应注意观察窝里窝边迹象,必要时只有暂停下竿,让它离去或者换窝;三是有鲤鱼、草鱼之类的大鱼进窝,要是发现有它们的鱼星,要立即换用钓具、钓饵,临时改钓大鱼。

3非小杂鱼闹窝,但又老是扬竿不中。其原因在于:一是提竿过早,鱼还没有衔饵进嘴,要准确地把握好提竿时间;二是或许钩钝,要检查换钩;三是用钩太小或钩门太窄,也应考虑另换;四是穿饵臃肿,素饵硬质或捏的颗粒状太大而阻塞了钩弯的钩门,致使钩尖没有刺进鱼嘴。要注意调整饵的形状大小。

按泳层深浅换钓法

鲫鱼,属底层鱼,一般只宜底钓。但由于受季节和水温环境影响,也并非常年都在底层活动。

春天,鲫鱼产籽期间,雌鱼都在草面产卵,而雄鱼也就结伴相随,离开底层。当雌鱼分娩后需要大量进食时,它和雄鲫一样,本来入春后,草丛中就有很多青嫩的藻类植物和水生昆虫可食,就不会又沉入水底去摄食。所以,这时候,钓者若用长竿、短线,穿挂略露钩尖的半截蚯蚓,在草丛中仅挨水面,对准鱼头,采用“搁提喂钓法”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夏天,尤其是盛夏的中午时分,当水中溶氧量大大减少,在“夏钓深”也难钓到鱼的情况下,按此时鲫鱼普遍在上水层游窜的习性特点,把“底钓”临时改成10~15厘米的水位实行“浮钓”,就会有效改变鱼不咬钩的状况。

鲤鱼的钓法

鲤鱼觅食的特性

鲤鱼,多为青黄色,尾鳍下叶为红色。水底层栖息,是杂食性鱼类,生长迅速,耐高温,耐污染。养殖鲤鱼各种饲料均食;自然水体中鲤鱼不偏食,但垂钓中应变换饵料种类和色泽调配。台湾用的“万能饵”钓鲤,效果尤佳。鲤鱼体大,善游,拉线猛,为防止折竿、断线,应选用大钩、粗线、大坠、长漂,鱼竿宜用硬尖手竿,用海竿也可获得较好的效果。

体长,略侧扁,背部在背鳍前稍隆起。口下位或亚下位,呈马蹄形。有吻须一对,较短;颌须一对,其长度为吻须的2倍。鳃耙短。下咽齿3行。腹部圆。鳞片大而圆。侧线明显,微弯,侧线鳞36枚。背鳍长,其起点至吻端比至尾鳍基部为近。臀鳍短。背鳍、臀鳍第3棘为粗壮的带锯齿的硬棘。尾鳍深叉形。荷包鲤体宽。

1鲤鱼喜弱光,好动,因此水色深暗、透明度低的肥水区;湖、塘、库中间较深的低洼区;岸边弱光区、溪河交叉口处、河塘水进出口的地方都是下钓鲤鱼的好地方。此外春末夏初,产卵季节、河塘岸边有水生植物的地方也是鲤鱼喜欢的去处。

2鲤鱼觅食主要靠触觉和嗅觉,因此其钓饵应选择目标显着、味道香甜的食物,如:蚯蚓、红线虫、小虾、面食、米饭、糟食、配合颗粒饲料等。

3当诱饵撒下、鲤鱼进入窝子后,水面会有气泡逸出,有时水面还出现密密麻麻的水泡和腐殖质,这是鲤鱼在水底拱沁、觅食的结果。此时下钓,效果好,但饲料应大些,这样鲤鱼才会很快发现目标。

鲤鱼是淡水中的大型底层鱼种之一,它分布面广,食性杂,其有适应能力强,对水质要求不高,成长快,等特点;每年的春夏之交,盛夏,初秋,鲤鱼摄食强烈是钓鲤鱼的大好时机。

钓鲤鱼要注意的问题

1寻找鲤鱼的踪迹。钓友们都知道鲤鱼很狡猾,尤其是野鲤就更狡猾了。它胆小、机敏、警惕性高,行动与吃食都非常谨慎,不轻易咬钩。钓鲤鱼,首先要找到鲤鱼的踪迹。鲤鱼爱拱泥寻食,从而产生大小均匀而密集的气泡,一连有数十个同时上冒,并经常移动,此起彼伏,球形并常伴有污水上升,找到了鲤鱼星星,就找到了鲤鱼所在之处了。

2掌握觅食规律。鲤鱼属群游觅食鱼类。鲤鱼觅食与其他鱼类不同,它很少在一个地方长时间逗留,而是一边觅食一边前进,有时又转回来再吃,如此不断地循环往复,待吃饱之后,便游到附近的深水区或其他适合的水域停留、栖息,而不会长久停留在食物区。

3钓鲤须守。根据鲤鱼的觅食习性,垂钓应采用“守株待兔”钓法(底钓)。在选好钓位之后,要坚持固守,耐心静候,过一段时间后可提竿换新饵。尤其是在窝子周围出现鱼星时,不能像钓鲫鱼那样经常提竿引逗,否则胆小、机敏、狡猾的鲤鱼会被吓跑的。实践证明换饵太勤,误提次数多,必然干扰鲤鱼吞食,丧失上钩时机。

4打窝。鲤鱼在摄食旺季,昼夜都在觅食,它不像鲫鱼要样有一定的活动范围,因此,打窝部位不能像钓鲫鱼那样好选择。鲤鱼白天在都活动于距水面1米以下的深水部位,只有夜间才悄悄地到较浅处来觅食;在进行“咬子”产卵时,也会横冲直撞的跑到多草的浅水滩来。针对这种情况,打窝时,就要选择较深,离岸边较远的地方下食,如码头附近,有草的部位,芦苇附近,僻静的河湾部,大肚子深塘处,绝头沟以及涵洞,桥口附近。

打窝时,每个窝子的诱饵用量要大,一般要相当于钓鲫鱼诱饵的一两倍。撤饵时,不要把诱饵粘成团状撤向水底,应均匀撤成碗口大的一片范围,使鲤鱼不致于三口两口就把诱饵吃光,然后扬长而去。

5吃相。鲤鱼性格活泼好动,脾气急躁,吃东西狼吞虎咽,但它又粗中有细,小心谨慎,有独特的风格,在吃钩时它总是小心翼翼地把钓饵含到口里,试一试,尝一尝,然后又吐掉;再含起来尝尝,又放下,有时可以重复三五次,不敢贸然吞入口中,只有握掌了鲤鱼的这些吃钩特点,才能把握时机适时起竿。

6遛鱼。钓到鲤鱼后,首先要根据鱼竿上的手感来判断鱼的大小,然后再根据判断来决定遛鱼方案;如果估计鱼在1公斤左右,在钩线配合适当的情况下,可以不必考虑放线,只需持稳钓竿,不紧不松地牵着鱼儿遛,让它在水中挣扎几个回合,待它力乏就可以拖出水面,连呛几口不后,就可以贴着水面拖鱼上岸了。

7鱼上钩后的处理。首先将手竿上举,并迅速将鱼领离钓点(以免惊走窝里的鱼群),提出水面不让鱼在水中挣扎逃窜,若鱼较大,则通鱼时要使线的移动速度略快于鱼的游动速度,使鱼跟着线走,变被动跟鱼走为主动领鱼游,控制鱼的游向,待鱼邀疲后用抄网将其抄上岸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