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学生室内外运动学习手册—教你学登山·攀岩·钓鱼
14601900000007

第7章 攀岩(2)

就是允许练习这条路线,允许无限制的掉下来,但你能至少有一次做到从底爬到顶一次也没掉下来(当然也没拉踏人工支点)。能redpoint一条路线说明攀登者的自由先锋攀登能力最高能到多少。注意redpoint是要先锋攀登,并且自己放中间保护。(有个小错:redpoint允许在完成以前练习尝试时多次坠落。)如果路线已经放了快挂,顺利先锋攀上去容易些,叫“pinkpoint”。杂志里常见有人pinkpoint难度接近攀登着极限的路线。下来后不回到地面,在绳上挂会儿再回到掉下来的地方反复练习被认为是不好的风格,叫“hangdog”或“dog”注意“不掉下来”包括在发现不时靠手脚爬下来,休息后再上去。用上保护上了前人先锋攀的路线不叫onsight,更不叫redpoint,不管落没落下来。

攀岩运动装备

攀岩鞋

有时叫Klettersshuhes,是鞋子种类中独一无二运用在几乎垂直的岩壁面上,它们并不是打算也不是非常适当地用在徒步旅行上。攀岩鞋是被设计且提供在岩石上有第二肌肤的感觉,鞋子上层是用柔软泡棉、帆布,或是用皮革所制,有些制造业者粘合或是缝合帆布在皮革上以防止鞋子过度伸展;柔软略有粘性的树脂、橡胶合成鞋底将有较特别的摩擦力,鞋底的样式不是平滑面就是浅薄的;为了那些令人担忧的攀登者,脚指和脚后跟的设计是被严格考虑当中。穿上岩鞋或许会随鞋底橡胶形状而使脚指头变得更狭窄,这样的脚趾设计是允许攀岩者的脚塞进窄小的鞋内,而脚后跟得到攀爬稳定的效果。有了脚后跟的稳定,将能使脚趾产生最大力量和控制。

一双好的攀岩鞋除了可以保护脚部不受伤害之外,还可以帮助攀岩者增加在岩面上的附着力,让攀岩者能够善加利用本身的攀岩技巧进行攀岩活动。攀岩鞋的形式根据用途的差异而有不同的设计。重要的是要选择一双适合您的脚型和攀岩风格的攀岩鞋,才能让您的攀岩技巧能够完全的发挥。

1.根据攀岩活动的类型来选择。在选择攀岩鞋之前要先考虑的几个方向:

本身攀岩的实力在哪里?是刚接触攀岩的初学者、有经验的攀岩者、还是顶尖的攀岩高手?

经常从事攀岩活动的地方在哪里?室内或户外?经常接触的是哪一种类型的攀岩路线?

希望攀岩鞋适合哪一种类型?长路线、短路线或是抱石路线?是为了参加比赛时使用、还是只是为了平常休闲的活动筋骨?

经常使用的攀岩技巧?岩角、摩擦点、岩洞的技巧?裂隙攀登的技巧?或是综合各种地形的路线攀登?

一般市面上的攀岩鞋大都能满足各种攀岩地形和技巧的发挥,但是有些攀岩鞋会特别针对某些特别的攀岩技巧或攀岩类型而加强部分的功能性,因此在下面的文章中我们将针对攀岩鞋的细部设计作一个简单的介绍,让各位有比较清楚的了解。

2.不同鞋形适合不同攀登风格。鞋楦(可说是一双攀岩鞋的灵魂,因它的形状差不多完全主导了鞋的性能。不同形状之鞋楦,以供不同设计及用途之鞋所需。

(1)鞋底弯度。

微弯:适用于古典式攀爬、训练或长线攀爬。

中弯:一般攀爬、训练或运动攀爬。

极弯:技术攀爬、抱石或竞赛之用。

(2)屈曲度。

平置式:传统之平置式鞋楦是仿真脚掌在休止状态下之平伏形状,这类鞋形比较舒适,不会对脚掌做成挤压,适用于一般攀爬或长线攀爬。

前曲式:这是仿真脚掌在用力时的形状,由于脚趾被挤压在前端,故力量可以集中而发挥出更大之攀爬力,适用于技术攀爬或运动攀爬。由于需要较高灵敏度,故只能使用Slip-Lasting构造方式。

(3)IRS。攀岩鞋除了鞋底外,鞋边的设计亦十分重要。IRS一体成形式鞋边系统(如Boreal的攀岩鞋),是将鞋边与鞋底呈一件过铸成形,套入鞋面后加回后跟。这样,可以将鞋边做得更立体,更合脚形,而鞋边与鞋面并无接口,故再无爆裂之弊,而趾尖部份亦可以调校得较薄,以增加趾尖灵敏性。而鞋边在后跟部位拉高至跟骨部份,加强了整体之承托功能。IRS主要用于要求耐用及高承托之款式。

(4)攀岩鞋的细部简述及特性。攀岩鞋根据地形和技巧的需求而有不同的设计和外型,通常依外型来区分,可以大致区分为三种类型:全功能型All-purpose、高效率型High-performance和攀岩拖鞋Slippers。

(5)全功能型All-purpose。可以适合所有类型的攀岩地形,以及各种脚部的攀岩技巧。可以踩小岩角、摩擦岩面、以及裂隙攀登。因为它的多功能设计,可以让初学者学习各种不同的攀岩技巧,也可以让喜欢尝试不同路线的攀岩者得到攀岩的乐趣,以及应付长距离、多绳距路线攀登的各种不同地形。通常都是采用高脚踝的设计以保护脚踝和提供相当的舒适性!

(6)高效率型。设计给经常参加攀岩比赛或是经常从事运动攀岩的攀岩者使用,经由各种精巧的设计可以让使用者能够运用高级的攀岩技巧来攀登困难的路线;采用低脚踝的设计以增加脚部的灵活性和减轻鞋子的重量。外型的贴脚设计能够让脚部拥有更好的敏感度和使用性。

攀岩拖鞋

攀岩拖鞋的合脚性比高效率型还要贴身,穿上去就好像赤脚踩点一样。非常薄的鞋底设计可以提供脚部最大的敏感度,更容易踩住很困难的小脚点;细窄的鞋尖设计可以让鞋子塞在细小的裂缝之中。攀岩拖鞋非常适合攀岩训练、室内攀岩以及抱石运动,鞋子的重量比一般的攀岩鞋来的轻,由于采用弹性带或魔鬼黏固定脚部,所以容易穿脱,非常方便。

接下来我们要针对攀岩鞋的细部及功能做简单的介绍:

1.脚踝的设计:高脚踝的设计能够提供脚踝和脚部肌肉相当的强度支撑,也能够避免脚踝被岩石擦伤;相对地低脚踝的设计就不能提供脚踝的保护,但是提高了脚部的活动性,可以运用更高级的攀岩技巧及更细微的脚部动作。

2.脚部的固定:当你在进行抱石运动或在室内从事攀岩活动时,穿脱岩鞋的次数会比较频繁,这时采用弹性带或魔鬼黏固定脚部的攀岩拖鞋就是很好的选择。用鞋带固定的攀岩鞋能够提供更好的包覆性和调整性,即使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鞋子已经有伸展撑大的现象出现时,一样能够利用鞋带将攀岩鞋系紧!

3.鞋底的硬度和支撑性:坚硬的攀岩鞋底能够保护你的脚部,能够完全反应你的肌肉力量、可以让你很容易地站在小岩角或岩点上。也可以让塞在裂隙或岩洞中的脚能够保持稳定性;柔软的鞋底能够提供脚部更好的感觉,更能够踩住细微的小脚点。同时能够提供更多的接触面积,增加鞋子的摩擦力。

4.鞋尖的宽度:较窄的鞋尖能够让鞋子挤进很小的裂隙或岩洞之中,但是会比较不舒服,特别是进行长距离的攀登路线时更为明显。较宽的鞋尖能够提供相当的舒适性,而且可以增加与岩面接触的面积。

5.鞋子的外型:

(1)传统造型——根据人体正常的脚型而设计,大多数的攀岩者都采用这种外型的攀岩鞋,因为比较舒服。

(2)弯曲造型——鞋尖的部分倾向于内侧弯曲,看起来有点像香蕉,所以又称做“香蕉鞋”。这种设计可以让脚部增加内侧踩点的力量和效率,因此绝大部分用在困难路线的攀登或是比赛过程等需要非常好的攀岩技巧的时候。

5.鞋子的构造:

(1)Slip-lasted——这类鞋子的特点在于鞋底很薄,因此鞋子很柔软,而且敏感度很好,可以让你感觉到你的脚是否有踩到好的脚点,对于小脚点的掌握很有帮助。

(2)Board-lasted——这类鞋子比上面的更硬、更耐用,延展性比较小,而且使用时间也比较长。较硬的鞋底能够在长距离的攀登或很小的岩角上提供额外的支撑性和保护,还有一点就是比较容易更换或贴换新的鞋底。

7.皮面和合成材料。皮质的鞋子拉伸性好,透气,穿着舒适,新鞋子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后,会变的更合脚。选鞋的时候应该选小一点,因为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鞋子会被撑大,即变形范围大一些;为了克服这个问题,有的皮质鞋子加了衬里,以限制鞋子的变形范围,这样的鞋子可以选的稍微大一点。合成材料的鞋子比较轻,质地更柔软,拉伸能力不大。合成材料的鞋子透气性一般都不如皮质鞋子好,长时间穿着出汗问题比较严重,好在合成材料不怕水,可以经常刷洗,而皮质的不宜频繁刷洗。市面上有专用的鞋类除臭剂,可以试一试。

偏方,用白酒喷到鞋子里,也可起到一定的杀菌除臭的作用。

8.楦型。楦型是指鞋子的形状。鞋子的形状决定了鞋子是否合适,以及性能如何。楦型是一个立体的模具,整个鞋子包裹在楦型的外面加工缝制而成。

鞋楦的形状分为普通型和拱型,基本是由鞋底(主要是足弓部位)的形状决定的。鞋底因此分为平底和拱形底。

平底的形状就象放松的脚掌的形状,它的各个部位(脚趾、脚跟、足弓等)的形状、大小都不同。对于普通楦型的鞋子,脚面上的部分和鞋底缝合在一起,因此从鞋子里面看,是完整的脚的形状的鞋底。拱形鞋底则完全不同,基本上整个鞋子是一整块面料制成,鞋底的部位通过立体裁剪再缝合,从鞋子里面看到的是一条接缝,而不是一个闭合的鞋底形状。

平底一般都是平的,甚至微微上翘,而拱形鞋底则使鞋底产生向下、向大脚趾方向的弯曲(整个形状有一点象香蕉)。这种扭曲(或者说“不对称”结构)使攀登者的身体重量向大脚趾集中,力量集中使得竞技或抱石路线上占有优势,因为集中的力量产生更大的摩擦力,以及可以准确的踩很小的支点;但是,这种集中力量对于裂缝攀登或者长时间的穿着是比较痛苦的。平底鞋的整体受力分布于鞋子的前脚掌上,各个部分的压力比较小,而弯曲的很厉害的拱形鞋底则基本集中在大脚趾的部位,因此这样的鞋子在脚趾部位磨损的特别快,为此,建议使用者备有两双以上不同类型和用途的鞋子,这样的整体使用寿命要超过一双鞋子的两倍。

平底一般比较宽,长时间穿着比较舒适,适合长线路攀登和裂缝攀登。拱型底更加合脚,足弓较高,可以获得更好的脚感和支撑,适合难度路线的攀登,如竞技和抱石。

9.鞋底的结构和性能。攀岩鞋根据用途的差异,鞋底结构也是有区别的。鞋底分两层,中底和胶底。中底夹在鞋底面料和胶底之间,一般是由不同硬度、弹性的合成材料制成,主要起支撑作用,外面的胶底才提供摩擦。一般一个品牌的鞋子都使用同样的橡胶,除了胶底的厚度不同外,鞋子的整体硬度感觉差异较大,主要就在于采用不同的中底。硬而厚的中底对脚的支撑能力比较强,适合自然岩壁的长距离攀登,相对技术性较差;而薄且软的鞋底适合竞技攀岩和抱石攀登,当然磨损也快的多。甚至有的攀岩鞋为了追求极端的敏感,省略了中底这一层,而在脚底的面料之外直接粘合鞋底橡胶,这种鞋底很软,脚趾几乎能够“抠”住凸起的支点,适用于高难度的仰角或屋檐路线,或者要求摩擦面技术的Slab(角度小于90°,但几乎没有突起的支点,完全依靠鞋底的摩擦力)攀登。

10.系带式、粘扣式和拖鞋式。系带式的鞋子可以作精细的调整,特别“包脚”。通过调整鞋带的松紧程度,还可以获得不同的鞋子支撑性能,鞋带松一些,则鞋子纵向柔软一些;反之,则提供坚硬一些的支撑。这样的鞋子可以有比较宽的使用范围。

粘扣式的鞋子穿脱方便,调整快速灵活,脚掌的运动也更自如一些,但也意味着固定力和支撑力相对不足,特别是长时间的攀登后,会感觉到脚在鞋子里“滚(打滑)”。对于一般的竞技路线或者抱石难题,一条线路的整个过程不过几分钟,这点并不明显;然而在长距离的多段攀登中,这是必须考虑的问题。在使用“塞脚”或者其他需要脚部扭转的动作时,粘扣可能会意外的打开。

另外还可以见到拖鞋式的攀岩鞋,鞋口用弹力比较大的橡皮筋固定,有的辅以拉链。这种结构的鞋子最简单,一般价格也比较便宜,拖鞋式的鞋子由于没有鞋带或粘扣的束缚,脚感比较柔软,而且特别敏感,但是固定力和支撑力都有不足,受力的时候会变形(变形的程度通常是由脚丫子决定的)。一般拖鞋式攀岩鞋都用比较薄的鞋底,没有衬里,使你可以感觉到最轻微的起伏,踩点特别牢靠,用脚趾向上钩的动作也非常好用。使用拖鞋式的鞋子必须要用非常小的尺码,否则用脚跟钩的技术几乎肯定都以失败告终。通常比较适合室内岩壁训练、抱石或竞技路线。另外由于省略了鞋带和粘扣的厚度,使鞋子的整体高度更小,特别适合于细裂缝攀登,在这种情况下要用稍微大一点的尺码,以便使脚趾能够在鞋子里放平。

攀岩绳

攀岩绳是攀登者最重要的一项安全装备,不同类型的攀登对绳索要求的差异很大,挑选时一定要慎重。

绳子主要分为2大类:动力绳和静力绳。静力绳延展性近似0,不能靠伸缩来吸收冲力,一般被用作路线绳,常用于探洞、溯溪等,基本不用于攀登,尤其不能作下方保护绳。静力绳多为白色,即使彩色,也都是单色;动力绳能够伸缩吸收脱落所产生的冲力,特别为下方保护专制,在有动力冲坠可能性的项目中,一定要用动力绳,如攀岩、登山、蹦极等,动力绳多为花绳。

1认清动静力绳的区别。首先,用来攀岩千万不要用静力绳,即使你只想爬顶绳。因为静力绳是专门为了探洞、溪降、速降等运动设计的;绳鞘滑动、受力、缓冲拉力、柔软度等等数据都不适合攀岩。我见过有地方用静力绳做顶绳确保,寿命极短。

而且用静力绳攀爬是对自己和别人的生命极其不负责任的表现,千万不要以为绳子缓冲差一点,穿条厚点、缓冲好点的安全带就可以应付了。绳子缓冲差直接结果就是对保护点的拉力双倍加大,拉断保护点的几率急剧增加。所以选动力绳时也要挑缓冲能力好的,要注意看绳子的数据说明。

攀岩绳由绳芯和绳皮两部份构成,绳芯,是主要的受力部份;绳皮,用以保护绳芯。绳芯是尼龙纤维热处理之后,织线,捻线股,搓子绳,最后一定数目的子绳平行紧靠在一起,成为绳芯,然后绳芯再上绳皮编织机,排上不同数目的线轴,织出绳皮。线轴越多,绳皮越薄越细密,操作起来顺手,但价钱较贵。绳皮薄的绳子绳芯所占的比重大,绳子弹性好。线轴越少,绳皮越厚越耐磨,但绳芯比重减少,弹性也下降。这种低弹性绳不适合大部份攀岩活动。

动力绳分单绳,半绳,双绳三种。

(1)单绳。直径98~11毫米,绳尾有一个「1」标示贴布,又可细分为两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