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学生室内外运动学习手册—教你学登山·攀岩·钓鱼
14601900000008

第8章 攀岩(3)

①98~10毫米,用在比较困难,但曲折得不太厉害的sportclimbing,freeclimbing路线。重量较轻,容易挂绳、穿孔。

②105~11毫米。

适合难度不高的freeclimbing,全部的sportclimbing路线。虽较重,但更结实耐用,确保和垂降时更容易抓握。

(2)半绳。直径9毫米,绳尾有“1/2”标示贴布,需两条同时使用。适合难度高、有长距离横渡或曲折多的路线。当路线笔直时,两条绳子可挂进同一个固定点,当路线需要横渡或左右不定时,则两条绳子分别挂进各自的固定点,平行不相交(左绳挂左边,右绳挂右边)。万一其中一条断裂,还有另一条可用。两条绳子固定在两个独立的固定点上,等于两个不同的系统,连接在一个先锋和一个(或两个)确保者身上。垂直攀爬时,可以减少坠落距离;在横渡路线上,则可以将坠落的摆荡程度减少;买半绳时必须选两条同厂牌,同型号,同样直径,同样长度的绳子,惟一可以且最好不同的是颜色。不同厂牌或型号的绳子一起使用,会因弹性及其他特性的差异,造成其中一条特别容易损耗,增加危险。

(3)双绳。直径8~88毫米,是把两条较细的绳子当成一条单绳使用,两条绳子挂进同一个的固定点。确保者必须同时操作两条绳子。双绳能比单绳吸收更多的坠落力量,承受较多次的坠落而且重量轻,挂绳较方便。即使其中一条绳子被岩角割断,还有另一条可以拉住攀岩者,但不是继续爬,是让确保者将他垂降下来。

2绳子的寿命。偶尔使用(约1个月2次):4年。

1周1次:2年。

经常使用(一周约2~3次):攀岩者在尝试新路线,或是某个地方老是过不去时,常会发生短距离的坠落,这种短坠落对绳子损伤较大,大约半年就要换新绳子。

剧烈坠落:只要发生1次坠落系数接近2的情况,这条绳子就该换新。若是某处突然扁掉,特别柔软,或绳皮破掉绳芯露出,一定要马上停止使用。

3绳子的保养和更新换代。绳子基本不用洗,还要注意要干燥,不能暴晒,小心化学品(电池液等)。用完要收拾整齐,保持干净,使用时最好用垫子垫起来。切记:不要踩绳子!干绳好像会比一般登山绳硬点,要小心。打结和确保都会很大难度。最佳的办法是使用绳袋,它可以保护绳子免受化学物质或脏物的侵害。不要在阳光下长时间暴晒,不要踩踏,不要让石头或小东西钻进绳子里,把绳子保存在干冷的地方,如果绳子脏了,一定要用非化学品洗涤。

最好挑有中段标志的绳子,比如两半用不同编法(图案会不同)或中段有颜色标记。这样对掌握绳子长度很有好处,掌握长度会使你在操作上方便很多,比如结组时。有的绳子(不记得牌子)设计在两端的1米柔软易于打结,其他部分重在耐磨。以前听过如果你的绳子受过冲坠系数2的冲坠就废了、还有3年要换绳子的说法;前一段听说使用5000m要换绳子,包括用来下降、顶绳、先锋等等所有长度。另外,好像先锋到顶然后双绳垂降是最保护绳子的方法。还有,小心俯角线路和屋檐线路很磨绳。

除此以外,记住千万不要买任何二手装备,不管是勾环还是绳子;因为你不知道上任主人的使用情况,绝对危险。更不要捡装备用。

攀岩技术等级

美国的Sierra俱乐部早年为方便地描述攀登路线的难度制定了以下等级:

一级是行进在石头坡上,一般不用手帮助平衡。

二级是有时用手,但初学者和不灵活的人也不必用绳子保护。

三级是坠落后有相当的危险,经常用到手,最好准备好绳子。

四级是须要一定的攀登技术,大多数人认为,由于如果发生坠落就有生命危险,所以绳子是必要的。一般攀登者需要保护,保护点容易找到。

五级是必须用绳子和保护是防止坠落造成严重后果,在不同程度上要求特别的攀登和保护技术。从这个等级开始叫“技术攀登”。

五级原来按难度分为10级,叫“尤塞米提十进制系统”形式为“50”,“51”,“52”…“510”按定义超过510级就是第六级,也就是必须直接使用人工器械才能攀登。可是随着攀岩技术和装备(攀岩鞋,镁粉)的进步,YDS成了开放等级,所以有了“511”…为了细分等级,510后的每个”数字级”中又按难度分了a,b,c,d四个次“字母级”。现在世界最难的路线大概是514c或514d。新路线难度由攀登者按以前自己已经攀登过的等级经验(很主观)给出个大概,然后爬的人多了,给的主观等级慢慢就固定了。比如当初最难等级还是510时,有人爬了一条新路线,感觉和510比,其难度提高得比510与59间的难度距离还高,于是就必须突破510这个人为规定的五级上限,叫它511。一般说来没有训练的人可以上到56,有了基本技术训练的人上56~59,从510开始需要经常的技术和力量训练,但这是个非常笼统的说法。

YDS是按一条路线中最难的“技术动作”给路线订级的,有十个510动作和只在地面附近有一个510动作的路线都是510,而且不同性质的路线(平面,裂缝,摩擦……)间的等级实际上有时很难比较但是爬的人多了,等级就变成客观严格的了。英法德国澳大利亚有自己的等级制。英国等级由技术和风险两部分组成。有了严格等级后路线选择和训练提高就容易做了。但为了追求数字等级攀岩就没意思了,这是个人口味问题。

我国登山运动员的技术等级

为推动我国登山运动的发展,中国登山协会在国家体委的统一安排下,于近年出台了“登山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对于喜爱登山及户外运动的朋友应当知道这一标准。虽然我们喜爱户外活动并非为求得一个等级认证,但这一标准确可以衡量自己的登山实力及水平,也为广大登山爱好者提供了一个不断超越自我的目标。整个等级分六级,即国际级登山运动健将、运动健将、一级登山运动员、二级登山运动员、三级登山运动员、登山运动员称号。而登山运动员称号仅须登上过3000米海拔以上独立山峰或者登达3000米海拔高度的即可当此称号。三级运动员,男子须登上一座6500米以上海拔高度的独立山峰,女子登上6000米以上海拔高度的独立山峰即可当此称号。如某女子登上了海拔6180米的某座高山山顶,她即达到了国家三级登山运动员的标准。在此基础上每增加500米高度,即上升一级称号,直到国际级的8500米。

攀岩运动技术

攀岩技术的发展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早在1865年,英国登山家、攀岩运动创始人埃德瓦特首次用简单的钢锥、铁锁和登山绳索等技术装备,成功地攀登上了险峰。1890年,英国登山家马默里又改进了攀登工具,发明了打楔用的钢锥和钢丝挂梯以及各种登山绳结,把攀岩技术推进到了新的阶段。

但是,种种难度较大的攀岩竞赛,则是在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才出现的。当时苏联高加索地区一些地方体协和军队中,率先开始试行攀岩竞赛,逐渐发展为全苏性比赛。1974年9月,苏联和捷克斯洛伐克的登山组织,在苏联克里米亚发起举办了首届“国际攀岩锦标赛”,英国、民主德国、联邦德国、意大利、美国和日本等12个国家的213名选手参加了比赛。此后,国际登山联合会决定,每年举办一次“国际攀岩锦标赛”,比赛项目有个人攀登赛、个人平行计时赛和小队攀登赛等。

我国从1987年起已先后举办了5届全国性的攀岩比赛,比赛项目有男、女单人攀登赛、双人结组攀登赛和人工岩场的攀登比赛。但不论那种比赛都是以攀岩技术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攀岩技术还可以运用到科学考察、工程技术、消防、建筑等广泛领域。开展这项运动,不但经费开支少,而且装备简单,还具有难、险、新以及竞争性和实用性强等特点。

攀登保护

攀登者是在保护人通过登山绳给予的保护下进行攀登的。登山绳的一端通过铁锁或直接与攀登者腰间的安全带连接,另一端穿过保护者身上与其腰间安全带相连的铁锁和下降器,中间则穿过一个或多个固定的安全支点上的铁锁。保护者在攀登者上升时不断给绳(或收绳),在攀登者失手时,拉紧绳索制止坠落。发生突然坠落时,冲击力是很大的,直接手握绳索很难拉住,冲击力主要是通过绳索与铁锁及下降器的摩擦力而抵消的。由于在保护支点上有很大的摩擦力,所以体重较轻的人是可以保护体重较重的人的。保护的形式一般按保护支点的相对位置分为以下两种:

上方保护

保护支点在攀登者上方的保护形式。在攀登者上升过程中,保护人不断收绳,使攀登人胸前不留有余绳,但也不要拉得过紧,以免影响攀登者行动,这点在登大仰角时尤应注意。上方保护对攀登者没有特殊要求,发生坠落时冲击力较小,较为安全。进行下方保护时,使用的器材一般有安全带、铁锁和下降器。保护人收绳时,应注意随时要有一支手握住下降器后面的绳索(或把下降器两头的绳索抓在一起),只抓住下降器前面的绳子是难于制止坠落的。

下方保护

保护支点位于攀登人下方的保护方式。没有上方预设的保护点,只是在攀登者上升过程中,不断把保护绳挂入途中安全支点上的铁锁中。这是领先攀登人惟一可行的保护方法,实用性较大,而且是国际比赛中规定的保护方法。但这种保护方法要求攀登者自己挂保护,而且发生坠落时,坠落距离大,冲击力强,因此,一般由技术熟练者使用。

攀登技术

攀岩要有良好的身体条件,但更重要的要有熟练的技术。学习攀登技术实践性很强,必须在不断攀登中练习,如果能有技术熟练者在旁指导,将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手法

攀登中用手的根本目的是使身体向上运动和贴近岩壁。岩壁上的支点形状很多,常见的也有几十种。攀登者对这些支点的形状要熟悉,知道对不同支点手应抓握何处,如何使力。根据支点上突出(凹陷)的位置和方向,有抠、捏、拉、攥、握、推等方法。但也不要拘泥,同一支点可以有多种抓握方法,象有种支点是一个圆疙瘩上面有个小平台,一般情况是把手指搭在上面垂直下拉,但为了使身体贴近岩壁,完全可以整个捏住,平拉。又如有时要两只手抓同一支点时,前手可先放弃最好抓握处,让给后手,以免换手的麻烦。抓握支点时,尤其是水平用力时,受臂位置要底,靠向下的拉力加大水平摩擦力;要充分使用拇指的力量,尽量把拇指搭在支点上,对于常见的水平浅槽的支点,可把拇指扭过来,把指肚一侧扣进平槽,或横搭在食指和中指指背上,都可增加很大力量。攀登中手指的力量十分重要,平常可用指卧撑、引体向上、指挂引体向上、提捏重物等方法练习。现在国外一些高手已能达到单指引体向上的力量水平。在攀登较长路线时可选择容易地段两只手轮换休息。休息地段要选择没有仰角或仰角较小,且手上有较大支点处,休息时双脚踩稳支点,手臂拉直(弯曲时很难得到休息),上体后仰,但腰部一定要向前顶出,使下身贴近岩壁,把体重压到脚上,以减小手臂负担,做活动手指、抖手动作放松,并擦些镁粉,以免打滑。

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