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拳手上场比赛最明显的标志是光着膀子,不戴头盔,只穿短裤。短裤的形式、颜色也是各式各样五花八门。对拳手唯一的保护是咬在嘴里的牙托,其他只能靠拳手自己在运动中借助防守技术和自身的抗击打能力去完成。这样做的最大目的就是满足商业需求,观众可以从这些最直观激烈、精彩的对抗中感受到最原始和最真实的冲动。所以对拳击(不单是职业拳击)历来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有人看到的是野蛮,有人看到的是艺术。这两种观点水火不能相容,长久以来争执不下,所以要求取消奥运会拳击项目的呼声一直就没有停止过。还是奥委会前主席在二十多年前面对罗马教皇和英国议员取消拳击的呼吁公开答复时说得好:汽车是当代人类生产与生活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是否因为车祸给人类带来不幸就停止生产或使用汽车呢?所以,从1904年拳击走进奥运会,100年来,它一直是奥运会比赛的重点项目。
职业拳手不仅防护简单,而且参赛时戴的拳击手套也比业余拳手轻薄,比赛中追求击倒场面,伤害事故也比业余拳赛多。
业余拳赛是很注重拳手安全的。除了和职业拳手一样咬牙托外,拳手比赛时穿戴头盔、背心,使用比职业拳手更原始的拳击手套,大多数比赛以点数定胜负,少见击倒不起或悬殊的比赛,运动员身体上也不许有任何涂迹纹身和图案。
量级的划分不同
由于职业拳击对拳手的保护措施因商业性质的需求相对很少,场上比赛时间反而长,故此,世界拳击组织对量级的划分标准相当严格,特别是轻小级别。每个量级间的体重差异只有1公斤左右,大级别稍宽,但即使是体重差异最大的轻重量级794公斤过渡到次重量级862公斤也有68公斤差异。职业拳击由48公斤划分到862公斤以上17个级别,其间差异38公斤,平均每个级别只有22公斤。
职业拳手同时可以参加几个拳击组织的排名赛,获得各级别冠军的拳手称为“拳王”,金腰带是拳王头衔的象征,能够获得和拳王比赛机会的拳手一般都是该拳击组织内排名在前具有挑战资格的。每个量级都有拳王,一个优秀的拳手,可以有机会统一几个拳击组织同一量级的拳王头衔,如刘易斯、霍普金斯等。拳手可以跨级别升降级打比赛,条件是在体重符合要求的情况下,还必须放弃你在原级别中获得的一切荣誉和排名。
相对职业拳击的量级划分,业余拳击就宽松了许多。由于赛制短,拳手保护措施完备,量级的划分间隔没有职业拳击细。奥运会以前设置12个量级,81公斤到91公斤间隔达10公斤,从48公斤到91公斤,其间有43公斤差距,每个级别差异达36公斤。为了适应奥运会项目的改革需要,开罗会议上国际业余拳联已决定从本届奥运会起将12个级别改为11个级别,把原635、67、71公斤三个级别压缩为64和69公斤级。
包装宣传方式不同
职业拳击比赛是要赚钱的,拳击经纪人敢于在拳手身上投资,推广人敢于花钱运作这些大规模的赛事,就是冲着拳击比赛产生高额回报而来。拳手进入职业拳坛后,在圈子里树立威信和扩大影响力是很重要的,越是有影响的拳手,就越有市场号召力。
当推广人签单赛事后,就开始对比赛进行不遗余力的宣传推广、巡游造势,制造花样百出的新闻发布形式,公布真真假假的拳手与拳赛信息,其目的就是为了扩大比赛的幅射面,兜售门票,还要拉来有线电视网客户好从中分红。为了满足商业赛事的需要,调动现场观众的情绪,增加热烈气氛,职业拳赛在拳手出场仪式上更是大作文章,尽情渲染,比戏法更精彩,如“王子”哈米德的出场仪式很多观众来说就是比看拳赛都重要的节目。职业拳王争霸赛开始时,挑战者首先出场,等挑战者进入拳台后,拳王才在众人拥簇下腰系金腰带出场。现在由随从双手高举过头以示威严的方式也得到了拳击组织的认可。赛前拳王把金腰带交给裁判,然后由裁判交给世界拳击组织的代表保管,如果拳王卫冕成功,金腰带继续归拳王;如果失利,金腰带就会授予挑战成功的新拳王。任何一个连续4年卫冕的拳王将在一个特别仪式上被授予精美且价值昂贵的正式金腰带(约值5000美元),并将终身拥有这条腰带;连续3年卫冕的世界拳王,被授予一枚特别制作的世界拳击组织荣誉奖章。
比赛间隙的1分钟休息时间内,由事先挑选出的品貌兼优的女大学生身着热情奔放而不艳俗的三点式服装,手举回合序数牌绕场一周,一是为观众报数;二是缓和紧张气氛。
业余拳击比赛就没有如此繁杂的出场仪式和赛前事后的推广,即使现场没有观众,比赛也会照样进行。因为奥运会拳击官员和运动员只注重名次和比赛过程的公正,比赛能否盈利不是他们考虑的事情。运动员在上届比赛中获得的奖牌也没必要带到现在的赛场。总之,业余拳击缺少了职业拳击的商业浓度。
裁判评分不同
职业拳赛中有1名场上裁判和3名台下打分评判。3名评判分别坐在拳台周边三个不同的方向,采用手工记分的方式打分。每个回合结束后,评判将自己给拳手打出的分由专人收集后送交给拳协代表,由代表在总分表上汇总。一旦评判给一个回合作出裁决,就没有机会变更和调整,以使评分保持公正。职业拳击记分方法实行分制,胜方分,负方最低不能低于6分。
职业拳赛的打分标准是以击中拳的质量为标准,看击中拳是否准确、有力、完美和具有冲击力,分重击和轻击。后手直拳、上下钩拳、摆拳、交叉拳、有力的重刺拳等明显击中对方的重要部位都算重拳。轻击包括2个轻刺拳等于1个有力的刺拳,3个刺拳等于1个重拳。区分轻重的目的是为了体现评分的公正和客观。
在职业拳击中,被击倒的拳手在台上裁判读到3秒之前站起来,只输1分;若3秒后起来输2分;如果同一回合数次被击倒,输去的最高分为4分;若被击倒后10秒不能起来,裁判就可以判其被击倒,并输掉比赛。在职业拳赛中,如果事前没有一回合3次击倒的限制,台上裁判认为击倒并未给拳手造成多大影响,比赛可以继续进行;若台上裁判认为拳手已经失去反抗能力,或受伤的程度征得赛场医务监督同意,认为比赛会对拳手造成伤害时,可以及时终止比赛。
业余拳击比赛时,台上有1名裁判,台下有5名评判,2名评判分别坐在仲裁委员席对面拳台下的同一边,其他3名评判各坐在拳台另外三面的中间,评判是以按动电脑打分器打分的。为了保证参赛拳手的安全,业余拳联规定:一,如果双方拳手实力差异较大时,裁判员可以终止比赛判优势者获胜;二,当拳手遭到重击,裁判要立即进行强制数8,即使拳手在8秒前恢复正常、举手示意可以继续比赛,台上裁判仍需强制性数完8秒;三,在一个回合中,若拳手被3次强制读秒或全场比赛中屡计4次读秒,裁判即可终止比赛,判击倒方获胜。对击倒者在10秒内不能起来或即使起来已丧失比赛能力者,裁判也会终止比赛。
虽然职业拳击和业余拳击都有严格的规则限制,但裁判在执法的尺度上又有明显的区别:职业拳击由于其商业性质所决定,裁判为了迎合观众的口味,调动赛场情绪,使比赛的场面激烈、火爆,对拳手比赛中的相互顶撞、推压、扭抢等明显属于犯规的动作都很少给予判罚,追求最终击倒使比赛具有戏剧效果,所以,职业拳手在技术、体能及精神上都具有比业余拳手更高的要求。
业余拳击则不同,虽然不存在高额报酬的诱惑,但每个参赛选手都代表了一个国家和地区参战,它所获得的荣誉是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所以,为了保证比赛顺利进行,体现奥林匹克公正公平重在参与的原则,台上裁判对比赛规则的执行是一丝不苟、十分严格的,任何违规的行为都要立即判罚,轻者警告、扣分,重者停止比赛或取消拳手比赛资格。
职业拳手和业余拳手的身份界线也是很分明的。国际业余拳联明确规定:职业拳手不得参加业余拳击比赛,而业余拳手也不得参加职业拳赛。如果业余拳手参加职业比赛,就意味着他自动放弃了业余拳手的身份。古巴着名拳击运动员斯蒂文森和萨旺之所以受到古巴人民的爱戴,就是因为他们为了古巴人民的荣誉,甘愿放弃来自美国职业拳坛的重金诱惑和个人发财的机会,终身以一名业余拳手的资格代表古巴3次踏进奥运会赛场,3次为古巴摘取奥运会重量级拳击金牌,显示了他们强大的实力和崇高的人格魅力。而对唐·金诱使斯蒂文森和阿里大战一场的100万美金,斯蒂文森当时说了句名言:“100万美元怎能与1000万古巴人的荣耀相比!”
但我们还是应该看到,在大多数拳击运动员眼里,成为职业拳王才是他们人生的价值。很多职业拳王都是在业余拳击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或在奥运会上取得奖牌后步入职业拳坛,经过几年的锻炼后成为职业拳坛明星的。像阿里、福尔曼、刘易斯、老霍、琼斯、霍亚等,他们都曾是奥运会拳击奖牌获得者。虽然职业拳手安全措施简单,比赛残酷、激烈,甚至经常发生伤害事故,一场拳赛下来眉骨开裂、鼻青面肿是司空见惯的,但面对几十万、上百万甚至千万美元的重金诱惑,拳手们还是十分情愿投身到职业拳击运动中来。
职业拳击与业余拳击还有很多细节上的不同,但通过以上六个方面的对比和认识后,大家会对同一种运动、不同玩法的拳击有一个全新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