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学生室内外运动学习手册——教你学拳击
14602800000009

第9章 拳击运动技术(1)

拳击正确站立姿势

拳击者的体重应均匀地分到两脚趾骨基节部位,然后,轻松地上跳,在着地时,还要使体重均匀地分布到两脚趾骨基节部位上,要求上体要直,不破坏站立姿势;着地时象猫似的轻松落地。以下讲的是以右手在后为准(左撇子应同他相反)

下半身

1.首先面对对方,相隔半步,双臂自然下垂站稳。

2.面向对方,左脚向前出35-45厘米。也可以根据自己的身高和习惯来确定距离,一般使自己感到舒适为好。

3.右脚与左脚呈45度角,为了减少一点幅度,右脚跟往右侧开一点,左右分开的距离为20-30厘米。这样的站法主要目的是在受到外来打击时,身体保持平衡。假如站成一条横线,受不住从前方来的直拳,容易后倒;站成一条坚线,容易横倒对攻防两方面都不利。

4.后脚跟抬起5厘米左右,把自己的体重均匀的落到前后脚趾骨基节部位。前腿的膝关节微屈,同时,后脚也跟着前脚微屈膝重心放置在两腿之间,身体不论处于静止还是移动状态,重心投影均不得越出两足以及两足间的支撑面。

上述是对拳击时下半身的基本姿势要求,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可以利用膝盖的屈伸力量加强后脚的蹬力,重心移动灵活但要注意不要右脚跟着地,以免影响脚移动速度。现代拳击最讲究的是速度。两脚距离大,影响速度的发挥,但稳定性好适用于猛攻型选手;距离小,速度快,但稳定性差,适用于技巧型选手。

上半身

1.头形。低头收下颌,前额朝向对手,双目注视对手眼睛,上下齿合拢,舌贴上腭,脸部表情自然。一般看对方的眼睛能看出对方的进攻意图。现代美国提倡的一种方法是注视对方的脚法,这样的优点是能看出对方的一举一动,而自己的意图又不易对方发觉。

2.上半身自然地落在腰部。不能把上身向左、右、前、后歪。上体应斜向对方,微前含胸,左肩略向前,两肩匆过分耸起,也不要下垂。身体向左或向右扭动时,以腰部和髓关节作转动轴。

3.臂形。左臂在前,右臂在后。左拳略高于肩,同对方的下巴平齐,防护左面颊,左肘屈大于90度,下垂防护左肋;右拳置于肩前,防护右面颊,右肘屈小于90度,下垂防护右肋,有拳轻轻握紧并对准对方的下巴。为了保护自己的下巴和左耳,左肩向前伸出的同时,稍上提。注意。如果提得过大,就会增加疲劳,影响左手的刺拳速度。上述的上身姿势就是要求在做好保护上体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把身体调整在有利的进攻位置。

拳击运动技术

拳击运动的技术包括攻击、躲闪、上下移动、扭斗技术和善于反击。攻击技术包括左直拳、左刺拳、左钩拳、右上钩拳和右交叉拳还有组合拳,如1-2连击组合拳套路。

拳击防守技术

阻挡防守

根据对手来拳击打的路线不同可采用掌、肘、臂和肩阻止对方来拳。用阻挡防守法可有效地防守对手在中距离、近距离和远距离的各种拳法。比如:

1.对方用左、右直拳击下颌时,右手张开拳套在下颌处阻挡对方的直拳。

2.左肘阻挡左(右)直拳击腹。双方由实战预备姿势开始,当甲上步用左(右)直拳击腹时,乙迅速以弯曲的左或右臂略移向左右下方阻挡对方直拳,同时身体略向左转。

3.左臂阻挡右平钩拳或有摆拳。双方从实战预备姿势开始,当甲上步同时以有摆拳或右平钩拳击打乙面部左侧时,乙迅速屈左臂置于头部左侧,同时身体略向右转,以前臂阻挡甲的有平钩拳或右摆拳。

4.右臂阻挡左摆拳或左平钩拳。双方由实战预备姿势开始,甲上步同时出左摆拳击打乙的面部右侧,乙迅速将弯曲的右臂向上举至头部右侧,阻挡甲的左摆拳。同时,左拳作好保护。

5.肩阻挡右直拳击头。双方由实战预备姿势开始,甲出右直拳击打乙面部,乙迅速将身体重心后移,并略向右转,同时迅速将左肩耸起,以左肩阻挡右直拳。

格挡防守

格挡是格架或拍击对方来拳,使它改变方向。格挡便于还击。

1.右手拍击左直拳。

动作:双方由实战预备姿势开始,甲以左直拳击打乙面部,乙迅速张开右拳将甲的来拳向左下拍击,使甲的直拳改变方向,在拍击同时上体略向左转。

要领:拍击动作幅度不可太大,动作必须短促有力,用手掌拍击对手手腕部位。

2.右(左)前臂向下格挡左(右)直拳击腹。

动作:双方由实战预备姿势开始,甲以左直拳击打乙腹部,乙迅速以右前臂格挡甲的直拳。

要领:格挡动作不可太大。

3.右臂格挡左摆拳或左臂格挡右摆拳。

动作:双方由实施预备姿势开始,甲以左摆拳击打乙面部右侧,乙迅速以右前臂格挡甲的摆拳。

要领:格挡时上、前臂约成90o角。格挡同时上体稍向左转,以便于还击。

闪躲防守

闪躲防守是用身体的闪躲使头离开击打路线。在实战中,闪躲被认为是一种最实用的防守方法,因为防守者可以空出两手以便进行反击。

闪躲技术要求能准确地判断时间。如果运动员掌握了良好的闪躲技术,就会使对手的来拳不断失误和击空,使之失去平衡,对其暴露的部位可趁机给予击打。在闪躲的同时可以发迎击拳。

闪躲法专门用于防守对手击头部,对直拳的防守要向侧面闪躲,对摆拳和上钩拳可作向后移步。

1.向右侧闪左直拳。

动作:甲以左直拳击打乙面部,乙迅速将头部及上体向右侧闪躲,身体重心略向右移,使甲的直拳从乙的左肩上滑过去。

要领:闪躲动作不要过大,要敏捷短促。

2.向左侧闪右直拳。

由基本姿势开始,甲以右直拳击乙头部,乙迅速向左闪躲。

3.向后闪。

这种方法主要是防守对手直拳和摆拳。

当甲以左直拳进攻乙时,乙原地不动,利用上体后仰,重心落于后脚,接着上体前倾,用左直拳或左摆拳进行还击。

潜避防守

潜避技术是对摆拳击头的一种主要防守方法,这一防守法是在身体重心下降的同时快速完成缩身下潜动作。在潜避中运动员用头和上体划出一个半圆的连贯动作,微屈腿的同时向对手出拳方向下潜,然后直起身。在做这个动作过程中,要始终注视着对手,动作要快而有力。

这一防守动作是由整个身体和腰部动作来完成的,要保持稳定的姿势,以利恢复实战预备姿势和进行还击。

1.从左向右摇避左摆拳。

动作:甲用左摆拳击打乙面部,乙迅速下蹲。同时头部和上体微向前倾,利用腰、腹力量将头部从左向有闪,从对方左臂下闪过。

要领:(1)潜避动作幅度不可太大,也不宜蹲得太低。

(2)摇闪时两眼仍要注视对方,以便还击和进一步防守。

2.从右向左摇避右摆拳。与左摆拳防守相同,方向相反。

基本拳法

左直拳

左直拳是拳击中所有其他击拳的基础,能正确地运用左直拳是一个有良好技术素质的拳手的特征。凡是称雄拳坛的拳王和着名拳击家都有着一手久经锻炼磨砺出来的左直拳。美国的英吉马·约翰逊在1959年与弗劳德·帕特逊的比赛中,他的左直拳使得对手难以招架,在第三回合中就将对手击倒,获得世界锦标赛重量级冠军。击败拳王阿里的拉利霍姆斯右臂受伤后专用左手练直拳达9个月,终于取胜。我国30年代的上海拳手郑吉常,由于他的左直拳快而凶,在国外有“远东毒蛇”之称。

右直拳

右直拳是拳击运动中采用的重拳之一。右直拳适合于远距离的攻击,但右直拳一般使用时机少,在有充分把握时才能使用。由于右拳较左拳离对方远,发拳时身体变化幅度较大,所以右直拳较左直拳慢。为了便于击中对方,就要用左手的假动作来转移或破坏对手的防护,或用左刺拳引开对手的注意力,或使对手失去平衡,以此来创造有利于右直拳进攻的条件和时机。

要领:由基本姿势以右脚掌蹬地开始发力,右腿发出的力量使右侧髋关节前送,带动腰部迅速向前转动,同时右肩前送。右拳以直线向前发出,攻击对方头部。髋和腰部的扭动以及右肩的前送,能够增加右直拳的力量和攻击距离。

摆拳是从侧面袭击对手的有力拳法。由于从侧面击打,身体向相反方向移动,起到分散对手注意力的作用。但摆拳走的路线较长,容易被对手发现,而且因力量大,一旦击空容易失去平衡。摆拳速度比直拳慢,一般不作开始的引拳。

左摆拳

攻击对象为头、腹。

要领:由基本姿势开始,拳由自己的左肩前开始,从左侧向前成弧形路线移动击打目标,上臂与前臂约成120~150度角,臂与肩平,并利用腿、腰、脖发力,重心移至左脚,在出拳过程中拳及前臂略向内旋,肘部微向上翻与肩同高。在击中目标的一瞬间,肩、臂肌肉与腕关节突然紧张,并随即放松,恢复成实战预备姿势。击打对方腹部正、侧部位时,上体可略向右倾斜或向右侧跨步,借助身体的移动加大击打力量。

左摆拳练习时的注意事项:

(1)击打时不可有预拉动作。

(2)左摆拳出击时,右拳微向上举,保护下纵③左拳出击后立即收回,还原成预备姿势。

右摆拳

要领:与左摆拳大致相同,唯腰、腿和胯的发力动作较左摆拳更为明显。右摆拳动作大,速度也较慢,但拳较重。当对手大意或其进攻时疏于防守出现空隙时,可用右摆拳给予出其不意的击打和还击,但一般使用机会较少。

右摆拳多与左手拳的击打配合运用。在对手被击中,注意力分散时,以有摆拳击打可以收到极具威胁的效果。在对手疏于防守或体力。

右摆拳击上体,常用于与左撇子对手对阵时,出击时要紧缩身体,出击后身体要向左前方运动,以防对手迎击头部。

摆拳练习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先原地徒手练习,体会发力、转体、转胯带动手臂前摆等动作要点。出拳时,要注意手腕内族动作,用拳峰部位接触击打部位。

第二,在基本掌握动作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步法练习出拳。

第三,运用打手靶的练习,可在原地与移动中进行,改进与提高动作质量,提高击打准确性。

第四,利用打沙包进行练习,一方面改进动作,一方面锻炼击打力量。

第五,进行实战练习,提高运用的能力。

上钩拳

一场拳击比赛中运动员的进攻与防守是多种多样的,这体现在调整距离上,要靠步法的灵活和判断的准确。如果说直拳与摆拳更注重中、远距离的进攻,那么上钩拳主要在中、近距离击打对方。

上钩拳既可发短拳也可发长拳。发长拳时手臂几乎伸直,上、前臂夹角大于90o,发短拳时上、前臂夹角小干90o。当对手两手高举成防头部的姿势时,或当对手击打头部而落空时,可发上钩拳击对手的上体(胃、腹或助部)。

平钩拳

钩拳是一种中、近距离的击打拳法,钩拳通常配合直拳或摆拳组成组合拳进攻对手。

1.左平钩拳。

要领:由实战姿势开始,先将左肘提起与肩平,肘部约成80度角,利用身体腰、肩部突然转动的力量,上体向右方向转,但不超过90度,臂部肌肉由放松到突然紧张,之后再迅速放松,打击对方的右侧,这时重心移到右脚上,击打后立即收回还原成实战姿势。

注意事项:

(1)出击时,拳不应有向后拉的准备动作。

(2)左拳击出同时有拳微上举,保护下颏。

2.右平钩拳。

要领:出拳要领与用力方法都与左平钩拳大致相同。

左、右乎钩拳都可以配合前进步法练习,即作前滑步同时击打左乎钩拳或右平钩拳。

刺拳

刺拳属手直拳类型,是一种试探性拳法,以左刺拳为多。拳走的路线比直拳短,拳的力量较轻,能起试探对手的作用,并配合其它拳法以连续进攻。

要领:出拳比直拳快而突然,腰部与胯部转动比直拳小,蹬地力量不大,因此重心前移较小,出拳后,臂并没有完全伸直。

振拳

此拳法多用在短兵相接、近距离搏斗时,贴近对手击打。

要领:借腰部突然快速转动,出击时两臂贴近身体,上、前臂之间小于90度角。

速击拳

此拳法多用在近距离搏斗时,快速进攻,抢夺优势时使用。

要领:出拳快而突然,攻击对方要害,以快取胜。

勾拳于实战中的用法

勾拳是近距离击打的拳法,在中国目前的散打运动中多以快摔法掩盖了勾拳威力。中国武术讲究远打、近拿、贴身摔,在一些擂台规则的限制下,近拿和贴身摔成了同类面目而实施,打法除拳的直摆性远击外,稍近时就摔了。一时之间勾拳、肘、膝等短打技法运用不出来,即使运用出来了,也不怎么灵活,这是时代局势造成的。自从与国外技击连续的交流竞争中,特别是受到泰国拳肘膝所创之后,近来才时有改观。撇开擂台竞技,我们把话引到街头抗暴上来,勾拳击打的重量和威力就不亚于直摆和摔了。至此,这里论到实战用法,多以街头抗暴打法为主,擂台竞技次之的方法来论述了。

勾打耳门法

双方对峙时,当对方左垫步起右低踹腿击向我左膝关节部时,我速提左膝避过;对方见右踹落空,而顺势落步拥身左直拳击打我面部而来,我方不避不闪,前落步左拳臂下压其左臂,并向左外划格的瞬间,右脚掌蹬力,右手平勾拳朝对方左耳门击打。

在与敌对搏之初始,对方首发动作以虚招为多,虽为虚招,但我方也不得不防,因虚可变实;所以,我方一般在防守时所采取的动作,都必须为下步的防守或反击留下机会,如果消极性的防守,会遭敌狂追猛打。敌方的第一次落空,是在情理之中,我方不要盲目采取反击,待其第二次攻击一出,立即连防带反击,平勾拳痛击敌耳门;平勾拳击耳门只要击中,就会立即平息战争,不要你作任何的添补动作了。

勾拳击面部法

双方对峙时,当对方左垫步纵身,右踹腿击向我胸部而来;我方见其势猛,迅速左胯步闪身避过,对方踹腿落空向前落步的同时,我方右脚上进步,以右大腿刚好贴住敌右大腿外侧,随着上步之际,左手捞抱敌背,右手成斜上勾拳击向敌面部,使敌前拥之惯性与我勾拳贯力相互猛撞,致敌晕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