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细节决定人生
14607000000036

第36章 每天学习一点点

费利斯的父亲出生于贫苦农家,只读到五年级,家里就要他退学到工厂做工去了。从此,社会便成了他的学校。他对什么都感兴趣,他阅读一切能够得到的书籍、杂志和报纸。他爱听镇上乡亲们的谈话,以了解人们世世代代居住的这个偏僻小山村以外的世界。父亲非常好学,他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向往,他的这种强烈好奇心,不但随同他远渡重洋来到美国,后来还传给了他的家人。他决心要让他的每一个孩子都受到良好的教育。

费利斯的父亲认为,最不能容忍的是我们每天晚上上床时还像早上醒来时一样无知。他常说:“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虽然我们出生时愚昧无知,但只有蠢人才永远这样下去。”

为了避免孩子们堕入自满的陷阱,父亲要孩子们每天必须学一点新的东西,而晚餐时间似乎是他们交换新知识的最佳场合。

这时,父亲的目光会停在孩子们当中一人身上。“费利斯,告诉我你今天学到了些什么。”

“我今天学到的是尼泊尔的人口……”

餐桌上顿时鸦雀无声。

费利斯一向都觉得很奇怪,不论他所说的是什么东西,父亲都不会认为琐碎和乏味。

“尼泊尔的人口。嗯,好。”

接着,父亲看看坐在桌子另一端的母亲。

“孩子的妈,他今天所说的东西你知道吗?”

母亲的回答总是会使严肃的气氛变得轻松、愉快起来。“尼泊尔?”她说,“我不但不知道尼泊尔的人口有多少,我连它在世界上什么地方也不知道啊!”当然,这种回答正中父亲下怀。

“费利斯,”父亲又说,“把地图拿过来,让我们来告诉你妈妈尼泊尔在哪里。”于是,全家人开始在地图上找尼泊尔。

费利斯当时只是个孩子,一点也觉察不出这种教育有什么好处。他只是迫不及待地想跑出屋外,去跟小朋友们一起嬉戏。

如今回想起来,他才明白父亲给他的是一种多么生动有力的教育。在不知不觉之中,他们全家人共同学习,一同成长。

费利斯进大学后不久,便决定以教学为终身事业。在求学时期,他曾追随几位全国最著名的教育家学习。最后,他完成了大学教育,具备了丰富的理论与技能,但令他感到非常有趣的是发现那些教授教他的,正是父亲早就知道的东西——不断学习的价值,每天学习,每天进步。

生命有限,而学海无涯。我们成为怎样的人,决定于我们所学到的东西。每天都努力学点新的东西,这一天才没有白费。

成功源于一点一滴的积累。

每一个人,要想获得成功,从平凡走向卓越,就必须拥有对目标坚持不懈的恒心和强大的意志力。那些伟人们之所以能创造出伟大的事业,凭借的正是持之以恒的毅力。让我们来看一看他们为成功所做出的巨大努力:

马克思整整花费了40年的心血,才完成了巨著《资本论》。

伟大的德国文学家歌德创作《浮世德》用了50年的时间。

中国古代医药学家李时珍为了写《本草纲目》,跋山涉水30年。

著名科学家、气象学家竺可桢坚持每天记录天气情况,记录了38年零37天,其间没有一天间断,直到他去世前的那一天。

然而,这种持之以恒的毅力不是天生得来的,它需要在日积月累的坚持中慢慢磨炼而成,尤其是对于还不成熟的孩子们,持之以恒更需要在日常生活的许多细节中慢慢培养。

要知道,成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获得的,只有每天向前一步,每天学习一点点,才能逐渐靠近自己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