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军事通信
14621800000052

第52章 有线电报网纵横全国

电报在战争中所显示的效能,使清政府上上下下进一步认清了近代通信手段对国防战备和作战指挥的巨大作用。左宗棠在任陕甘总督时,由于消息闭塞,对于发展近代通讯事业的必要性一度缺乏认识,认为“兵事之利钝,不在乎此”。调任两江总督后,他的认识有了质的飞跃。他在《筹办沿江陆路电线片》中说:“电线兴自泰西,无论水陆程途千万里,音信瞬息可通,实于军情商务大有裨益。即如法国之于越南,俄国之于珲春,日本之于朝鲜,皆设电线。盖有事呼应灵捷,无事可便商贾,故凡用兵要地,通商码头,彼族无不谋占设电线。”这位曾经对电报不屑一顾的左宗棠,建议从南京到汉口架设沿江陆线,以加强长江的防务。类似左宗棠这样的清朝官员很多,因此,中法战争之后,中国近代军事通信进入了一个迅速发展的时期。

1885年12月,北洋大臣李鸿章和吉林将军希元联名奏请在吉林架设电线。李鸿章和希元在奏折中说:“电线之制,始自泰西。近年来风会所趋,几遍天下。而中外之军情商务,瞬息可通。去岁法夷肇衅,借电报之力,以速戎机,此其效之已著者也。查吉林珲春地方,逼近俄疆,距省较远,驿递文报,动辄经旬,设遇边情紧急,深恐贻误事机。现在津沪电线已由营口设至奉天,如再由奉天迤东设至吉林省城,直达珲春,非特边务文报无虞梗塞,即南北消息亦较便捷。”清政府当即批准了李鸿章等人的奏折,至1886年10月,吉林电线已经从吉林延设至宁古塔,南渡牡丹江达珲春,并于12月投入使用。

1886年初,会办东三省练兵大臣穆图善鉴于东三省地方广大,“边防倘有缓急,文报稽迟”,奏请在黑龙江省架设电线,以通边报而备缓急。清政府责成李鸿章筹款派员,经理其事。1887年10月,黑龙江省电线架通。此线起自吉林省城,经茂兴、齐齐哈尔、布特哈、墨尔根至瑗珲、黑河,全长1800余里,黑龙江省的军事通信因而大为改观。

中法战争时期,法军曾经长时间入侵台湾,台湾与大陆的联系亟需进一步加强。1886年,在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的主持下,台湾开始修建本岛陆线和台湾至福建的水线,计划陆线从基隆经沪尾、淡水、台北至安平,全长800里,水线由福州经台北、澎湖至安平,全长500里。1888年,水陆两线建成。其中水线因为取道厦门,海程不便,改由台北沪尾接达福州的川石。

云南电线创设于1886年,当时云南由于交通极为崎岖,军事通信十分不便,遇有紧急奏报,必须由驿站递至广西南宁左江道电局转电粤东,然后再转电京城,边情不能迅速上达。1885年6月,云贵总督岑毓英为解决边防文报迟滞问题,奏请从广西南宁展设陆路电线直通云南,或由湖南展线通至贵州而达云南。清政府很快就同意了岑毓英的请求,并决定从湖北展延电线,经四川、入云南蒙自的线路。1886年12月,云南电报线路从蒙自开工,次年春架设至滇北可渡河,与四川电线接通。1887年底,又开始架设剥隘、百色至南宁线。1889年6月架通腾越至省城线。1890年5月,又将滇线向外延伸,与保胜电线相接。由于云南历任督抚的努力,滇省电线发展迅速,成为各省中通信最为发达的省份,“西南声气,呼吸可通”,这对加强西南边陲与中央的联系,加强西南边防,起了积极的作用。

1889年,陕甘总督杨昌氵睿向清政府提出架设陕西甘肃电线。杨昌氵睿在奏折中指出,全国东南北各省都已经有了电报,只是西北没有架设。陕甘两省民族问题较为突出,俄、英又窥视邻近的新疆、西藏,因而“极应节节预筹,设线通报,以期无误事机”。杨昌氵睿并专函李鸿章,请他从旁支持。1890年,从直隶保定经山西太原,从蒲州渡黄河到达西安,又从西安经甘肃兰州到嘉裕关的陕甘线全线架通。陕甘线的建成对加强西北地区和中央的联系起了有利作用,并且为以后的青海、新疆之间的展线提供了便利条件。

1892年,陕甘总督杨昌氵睿又奏请将西北地区的电线展设至新疆。杨昌氵睿在奏折中说:“新疆远处边陲……西北紧与俄邻,西南与英所属诸部接境,遇有紧急文报,由省城递至肃州转电,动需旬日,似此声息迟滞,窃恐贻误事机”。同时,李鸿章也以“新疆远处边防,遇有紧急文报,由肃州转递,动需时日,声息迟滞”,建议将肃州电线延设到新疆。由于新疆提督驻地在喀什噶尔,将军驻地在伊犁,因此需要分设两北两条电线。1893年夏,架通嘉裕关至乌鲁木齐电线;1894年3月,南路吐鲁番至喀什噶尔电线亦告峻工;同年5月,北路电线展设至伊犁;同年底延伸至塔尔巴哈台。至此,新疆南北各路电线相通,并与内地联为一气,使新疆的边防通信也得到了根本改善。

到甲午战争之前,中国的近代军事通信已经有了很大的成就。“东北则达吉林、黑龙江俄界,西北则达甘肃、新疆,东南则达闽、粤、台湾,西南则达广西、云南,遍及二十二行省”,基本形成了“纵横全国,经纬相维”、“殊方万里,呼吸可通”的军事通信系统。到1894年,全国共敷设陆路电报线40余条,总长2.3万多公里,基本上沟通了京城与全国各地的联系,结束了以往专靠驿递马传的落后通信状况。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时,清军作战已普遍采用了电报通信。

甲午战争之后,军事通信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新的线路不断出现,袁世凯的新建陆军中,也在工程营中专设由队官一人、司事4人、护勇2人、长夫2人组成的电报司,负责军队的通信联络,这是中国近代通信兵的雏形。在新建陆军《训练操法详细图说》中,还制定有专门的《电报说》,作为军事通信的要则,实际是近代中国第一部军事通信条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