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海洋深潜全记录
14629500000065

第65章 利用钛金属攻克海水腐蚀

海水腐蚀被看作吞食金属的老虎。海洋环境对金属的腐蚀因素有许多,主要有化学、物理、生物诸因素。化学因素主要为溶解氧,溶解氧含量越高,金属腐蚀速度就越快。在无溶解氧的海水中,铜和铁几乎不腐蚀。其次是盐度,海水若盐度较高,其中的钙、镁离子会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镁,沉淀复盖在金属表面,能起一定保护作用;但海水中的氯离子却又能破坏金属表面氧化膜,并能与金属离子形成混合物,这会使海水酸度加大,致使金属腐蚀加剧。海水的酸碱度变化也会影响金属腐蚀。物理因素主要有海流、潮汐和温度:流速越大金属腐蚀越厉害。温度升高会使金属腐蚀速度加快。不过温度一高海水溶解氧含量相应减少,又会减轻点金属的腐蚀。生物对金属腐蚀也有一定影响,特别是硫酸还原菌对金属腐蚀较重。此外,附着生物可降低船速,使某些仪器转动部分报废。

为延长海洋构筑物和海洋观测系统及测量仪器的寿命,保证其结构和性能不受或少受损害,就必须解决防腐问题。因此材质选择很重要,而钛材恰恰是最理想的海洋用金属材料。由于钛在海洋中有特殊的稳定性,抗海水腐蚀性能出奇的好,且强度大、比重小、不受温度影响,若用来制造海洋仪器、舰船浮标或石油平台等,就能从根本上解决海洋腐蚀问题。

为何现在海洋中还不广泛采用钛材呢?因为它目前还太昂贵,贵得根本用不起。本来钛在整个地球中并不稀少,在已知的100多种元素中它排第十位,比我们常用的锌、铜、铅等金属储量多得多。但因提炼难度大,造价昂贵,钛产量少得可怜。物以稀为贵,人们由此便把原本不属于稀有元素的钛竟冠以稀有元素之称。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总有一天会给它摘掉这顶名不符实的帽子。我国钛藏量非常丰富,目前已生产出了20多种钛合金,除在核工业上应用外,也已开始被用在海水淡化器、电极材料、特殊热交换器、水泵及阀门、舰船、潜器的许多零部件中;有些特殊海洋观测装置也开始选用钛材。可以预言,随着冶炼技术的不断前进,钛生产成本迅速降低,这个耐海水腐蚀的王牌材料,定会在未来的海洋开发利用中大显神通,放射出更加灿烂夺目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