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友情·无言的温暖
14635100000023

第23章 双子星

_中国画坛上有两位重量级人物,那就是徐悲鸿和齐白石。两个人就像闪亮的双子星一样,除了画作,他们的友谊也广为流传。

其实齐白石之前是一个木匠,但是凭借着自己的天分和刻苦努力,在绘画上的造诣越来越高。可是在那个时候,齐白石在以模仿古人作画为能力的绘画界处境很是尴尬,只有徐悲鸿一个人对齐白石的作品特别赞赏。徐悲鸿在1929年担任北平艺术学院的院长之后,曾亲自登门拜访这位自己仰慕很久的画家,还提出来让齐白石担任北平艺术学院的教授。只是连着去拜访过两次,齐白石都婉言谢绝了。徐悲鸿并没有就此放弃,继续邀请齐白石。当时已经76岁高龄的齐白石被徐悲鸿打动了,就说出了自己的顾虑,因为自己从来没有进过课堂,连小学生都没有教过,又怎么有能力去教大学生呢?要再碰上个不老实、调皮捣蛋的学生,自己根本没有能力去管教,估计摔一跤就爬不起来了。徐悲鸿听后就告诉他,不用讲课,只要在学校里给学生们作画示范就可以了,而且自己也会在一旁陪同他一起上课的。就这样,齐白石才答应可以去试一试。

第二天早晨,徐悲鸿亲自坐着马车去接齐白石,学校门口站满欢迎齐白石来任教的学生。当齐白石在课堂现场作画示范时,一旁的学生都在很认真用心地看着。画作完成后,齐白石和学生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一堂课上得非常生动有趣,学生和齐白石还有徐悲鸿都觉得很满意。上完课后,徐悲鸿还亲自把齐白石送回了家,道别的时候,齐白石很激动地对徐悲鸿说:“徐先生,我可以在大学里教课,这全都要感谢你啊。”他说完就想双膝跪地对34岁的徐悲鸿行大礼。徐悲鸿看到后赶紧把齐白石扶住了,就这样两位画坛巨匠开始了他们这一生的友谊。

在当时,北平画坛的观念还是相当的落后,徐悲鸿想要改革中国画的想法遭到了一众保守派的强烈打击,就连任命齐白石为学院教授的这一举动也遭到了很多人的非议。他们说:“齐木匠也来当教授啦。”顿时各种流言蜚语开始满天飞,诽谤和刁难也全部涌来。徐悲鸿当时孤掌难鸣,只好辞去了院长这一职务,开始南下。

徐悲鸿离开的时候,向齐白石告别,齐白石就现场画了一幅《月下寻归图》送给了徐悲鸿。他还在画上提了一首诗:草庐三顾不容辞,何况雕虫老画师。海上清风明月满,杖藜扶梦访徐熙。

徐悲鸿离开之后,经常和齐白石进行书信来往。那时的齐白石还从来没有正式出过画集,只是自己花钱印了200本的画册送给了自己的亲友。徐悲鸿为了扩展齐白石在画坛的艺术影响,就向中华书局推荐,还自己给他担任编辑并且亲自写序,齐白石的第一部画集就这样正式出炉了。当齐白石收到自己的画集和稿费时,无比激动和喜悦,对徐悲鸿充满了感激。

后来因为战乱,两个人就断了书信上的来往,徐悲鸿写了很多的怀念旧时朋友的诗句。比如:凤眼满地动干戈,缥缈湘灵意苦何。最是系情回首望,秋烟袅袅洞庭波。

战争结束后,身在重庆的徐悲鸿给齐白石写信,不久就收到了他的回信。齐白石在回信中这样写道:生我者父母,知我者君也。不久之后,徐悲鸿回到了北平,立刻去拜访了齐白石,在两人分别17年之后,终于又见面了,两个人都百感交集。之后,徐悲鸿成了北平艺专的校长,他聘任齐白石担任名誉教授。还经常和齐白石在一起作画和长谈,他们之间的友谊更加深厚了。

1948年,爆发了平津战役,身在北平的国民党要员都一个个地逃了。就在北平解放的前夕,战火封锁了南苑机场,于是国民党政府就在东单广场临时抢修飞机场,让飞机把一些著名的专家和他们的家人先带走。徐悲鸿的名字也在那张名单里,可是他却一再拒绝去南京。之后,田汉秘密潜入北平,告诉了他毛泽东和周恩来对他的希望,不管发生了什么事,都希望他不要离开,一直留在北平,可以为党的文化建设作出贡献。

徐悲鸿心里很激动,第二天他就去看了已经将近90岁的齐白石。就在这时,有人向齐白石造谣,告诉他共产党有一张黑名单,他们一进北平就会把黑名单里的人全都杀了,而齐白石就在这张黑名单里。可是徐悲鸿对他说,北平很快就会解放了,要是北平城里发生了混乱,就把他接到北平艺专,护校的那些学生会保护他的。共产党对那些为文化作出贡献的人一向都非常的尊重,自己也会留下来不会离开的。

齐白石对徐悲鸿一直都非常的信任,徐悲鸿对他这么一说,心里立刻就敞亮了,脸上的表情也没那么凝重了。最后他们两个人一起见证了北平的解放,并且在以后的岁月里散发出了灿烂的光芒。

真正的友情是经得住风雨的考验的,也受得住时间的打磨。在时间的沉淀下,彼此之间的友谊就会像一坛老酒一样,越来越醇厚,而不是越来越单薄。什么都割不断彼此的联系,当然两个人志同道合也是成就友谊的一个因素,更重要的是,朋友之间就是应该互相信任、互相尊重,真正的为对方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