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他以绝对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北大的博士研究生,导师是学贯中西的著名学者,许多人都为能聆听其教诲而倍感自豪。
对导师布置的第一个研究课题,他非常重视,不分昼夜地泡在图书馆或资料室,不辞辛苦地查阅了古今中外学者们的研究成果资料,做了数百万字的读书笔记,那浩繁的文字资料让他都有些眼花缭乱了。为了写好自己的第一篇博士论文,他不厌其烦地上下求索、引经据典,罗列了大量的典型材料,仅论文后面的注释附录就达一百多条,他把自己丰富的阅读视野和知识储备展示得淋漓尽致。
他不无骄傲地将精心撰写的论文交到导师的手中,满怀期待着导师能够给予一番赞赏。可导师拿过论文只是简单地翻一翻,便随手扔到一边,淡淡地命令他“重写”。
他愕然不解:“老师,我还要读哪些书籍?”
“重要的是读好你自己这本书,无论它浅薄还是深刻。”导师一语平静中透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读好自己这本书?”他望着被导师断然否定的“得意之作”,仍心存不甘地面带困惑。
“做学问,最重要的是要拥有自己的独特见解,你旁征博引了别人那么多的观点,材料可谓丰富至极,但那充其量也只是重复别人的见解而已,你独特的思想是什么,你亮出自己鲜明的思想了吗?”导师进一步点拨道。
犹如醍醐灌顶,聪慧的他立刻发觉自己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自己辛苦的忙碌,其实只不过是简单地整理、传递了别人的声音,却没有发出自己内心真实而独特的声音。
十余年后,已是北方那所著名大学里著名的博士生导师的他,每次给新同学讲课前,总要认真地讲述上面这个简单的小故事,总要郑重地将深蕴其中的要义传递给更年轻的一代——做人和做学问一样,都要张开自己的心灵,放飞自己的眼光,不要无端地盲从他人,而要以自己鲜明的思想和个性,展示出属于自己的独特的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