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心理康复指南
14638700000103

第103章 心理疾病的诊断应遵循的标准有哪些

心理疾病是精神障碍的一部分。其规范性诊断,应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的四条标准:

(1)症状学标准 即某一疾病的特异性临床表现。如惊恐发作临床特征为无客观威胁的,突如其来的惊恐感、窒息感、濒死感、失控感。宛如末日来临、惊恐万状。发作无法预测,但意识一直清晰,事后能够回忆,具体表现在心血管系统:胸痛或憋闷,心率快或心跳不规则;呼吸系统:呼吸困难,甚至有窒息感;神经系统:头痛、头晕、出汗、发抖、软瘫、感觉异常腹痛等。而抑郁症的核心症状为情绪(心境)低落,兴趣缺失,无求、无欲、无望,自卑、自责、自罪;无愉快感而有内疚感、疲乏感;记忆力减退、联想困难、睡眠障碍,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或自伤、自杀行为等。同样,慢性广泛性焦虑症、强迫症、恐怖症等,也具有其各自特有的症状学标准。

当然对于症状的采集,必须是来自医生的直接诊查,不可有家属亲友代诉代诊,因为只有面对面地交谈接触和客观检查有无相关躯体性疾病才能诊断心理疾病。

(2)严重程度标准 心理疾病的严重程度不以理化检查指标作依据,而是以其社会功能(学习、工作、人际交往等)受损程度和给本人造成的痛苦或不良后果来衡量。如有一女青年因患抑郁症学习成绩大幅下滑,从而产生厌学、不与人交往,整日在家发呆不语或激惹易怒,一次与父母争吵后服安眠药自杀,被及时发现经抢救生还。父母仍认为是娇惯、任性,不遵医嘱自行停药后不久,上吊自杀。如能及时就诊,即可避免悲剧发生。

(3)病程标准 即症状持续多长才算有病,这在心理疾病的诊断中是有严格标准的。如抑郁症至少持续两周;强迫症病程至少3个月;惊恐发作是指1月内至少有3次发作,或首次发作后继发性害怕的恐惧状态(预期性焦虑)持续1月,恐怖症的病程为3个月以上。

也就是说,一般性的心烦、郁闷、紧张、多疑等不良情绪反应,持续时间不长,对工作、学习、生活影响不大,可自行恢复,或在他人帮助下很快缓解,都不能下心理疾病(障碍)的诊断。所以,病程标准是区别病与非病的一项重要指标。

(4)排除标准 心理疾病容易与躯体性疾病或精神病相混淆,各种神经症性疾病之间也有时不易辨别。所以,首先要判断有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思维与情感是否协调,答话是否切题,求医是被动还是主动,有无痛苦感,有无精神病家族史,定向力、自知力是否完整。同时,可利用各种心理测试量表与诊断标准进行综合分析,才能明确诊断。

因心理疾病都有躯体不适症状,所以,要注意排除躯体性疾病,这点对非精神科医生尤为重要,经常容易把心理疾病误诊为躯体性疾病。如把惊恐发作误诊为心绞痛、急性冠脉综合征、哮喘等,将抑郁症伴有的上腹饱胀、嗳气、食欲减退、腹痛等,多次行胃镜检查;对仅有的浅表性胃炎,长期按胃病治疗,浪费了大量医疗资源,也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和精神痛苦。本人是从医42年的全科医生,曾先后4次在国内著名的三甲医院研修,长期在二级医院从事以大内科为主的全科医学临床工作,近20多年重视对心理疾病的学习与研究,注重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和全科医学的观点出发,整体性思维,综合性分析,全方位评估,系统优化治疗。深感心理医学在综合医院各科普及与提高的迫切性、重要性。我国著名的心血管专家胡大一教授近年大力倡导“双心医学理论”,主编《心脏病人精神卫生培训教程》,聘请国内知名专家,免费举办全国性“双心”医学培训班等,为综合医院普及心理卫生知识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我个人受他的启发,觉得应该编写一本供综合医院非精神专科医生普及心理学知识的读本,也为21世纪精神医学与临床各学科的融合贡献点微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