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心理康复指南
14638700000042

第42章 什么是恐惧症

恐惧症是指患者对某些特殊处境、物体或与人交往时,产生异乎寻常的恐惧与紧张不安的内心体验,可致脸红、气短、出汗、心悸等症状,因而出现回避反应。病人知道害怕是过分的、不应该、不合理的,但这种认识仍不能防止恐惧发作,以致影响正常生活。恐惧症常伴有抑郁,但都是继发的。

临床表现常见以下三类:

(1)场所恐惧症 恐惧对象主要为某些特定环境,如高处、广场和拥挤场所等。病人常怕外出、怕独处,害怕与人近距离相处,不敢与重要人物说话,恐惧对象可以是陌生人,也可以是熟人,因此对恐惧情绪极力回避。

(2)社交恐惧症 恐惧对象主要为社交场合和人际接触,如害怕见人时脸红,怕与人对视等。

(3)单纯恐惧症(物体恐惧症)恐惧对象主要为某些特定的物体或情境,如害怕接近特定的动物,害怕雷鸣、黑暗、飞行、封闭空间,在公厕大小便,目睹流血或创伤,此型常在童年或成年早期就出现。

上述各型恐惧症可单独或合并出现。社交恐惧症多起病于青春期,场所恐惧症多在20~40岁后起病,儿童的动物恐惧症可随年龄增长自缓。成人的特定恐惧症预后较好,广泛性的恐惧症预后较差,社交恐惧症病程已持续一年以上者,如不经治疗以后5年内的变化会很大,但在更长的时间以后有些会逐步改善,场所恐惧亦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