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心理康复指南
14638700000093

第93章 如何应对青少年考试焦虑

考试焦虑是一种应激性焦虑,表现为考试前后和应考时出现的头昏头晕、胸闷气急、心跳心慌;情绪紧张、担心、恐惧而无法自控;思维迟钝,注意力分散甚至临场时大脑一片空白,不能正常发挥,导致考试失利。那么,如何消除或缓解考试焦虑呢?

(1)调整期望值,缓解心理压力 家长对孩子的过高期望值是产生考试焦虑的重要因素,家长的焦虑情绪投射在孩子身上,会增加孩子的心理负担。孩子意识到父母在为自己考试而百般关照,又不断提示“你应该考名牌大学”;“如果连重点大学也考不上就不会有好前途”等观点传递给孩子,就进一步强化孩子的焦虑情绪和心理压力,使其认为考不上好大学,就没有好前途,也就没有好人生……家长应调整对孩子的期望值,以平和的心态和言行来影响孩子。生活上也不必过度关照,真诚地告诫孩子,要劳逸结合,张弛有度,注意休息,合理饮食;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多重视努力学习的过程,少关注考试的结果。一个人只要尽力了,就应该心安理得地接受其结果;高考并非成功的唯一,也不代表人生的所有。只要你努力了,不管考上考不上,你都是爸妈的最爱,父母永远会无条件地接纳你、关爱你。这样就会大大减轻和缓解孩子的焦虑情绪。家长在理解体贴的基础上,主要是给予情感上的支持,而不是生活上的替代,不过度关照和杞人忧天;多过问饮食营养、身体状况、适度运动和充分休息,少盘问孩子考试怎样?是多少名?怎么又退步了?就这样下去,你会令人失望的等,因为这种观念只能不断强化孩子的焦虑情绪,不但与事无补,更会适得其反。

(2)调整青少年学生对焦虑的认识和态度 考试焦虑是每个学生都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而不是自己所独有。而且适度焦虑是有益的,使你的兴奋性、注意力、反应力都保持在较好的水平,提高你的学习力、竞争力和学习成绩,但过度紧张和焦虑就会成为其反面。

首先,不要确立那种不切实际的,通过努力不可能实现的过高目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与短处,也许你的长处不在学习方面,甚至至今你还没有发现自己有什么特长。要从实际出发,正确地认识自己。不要总拿自己的弱项与别人的强项比。也不要以为别人都在全神贯注地学习,只有自己注意力很难集中,于是就陷入到不断增加学习时间,减少睡眠与休息,结果是越想把全部精力都用在学习上,情况也越糟的恶性循环中:即压力→焦虑→负性评价→紧张、害怕→更加焦虑。

(3)打破恶性循环

①认识焦虑的客观性。焦虑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而且是每个考生都有,主观上不能对抗,只能接受,应“顺应自然,为所当为”。

②肯定主观的有为性。承认焦虑、接受症状的最终目的是消除焦虑。各种情绪反应都有其发生、发展、高潮、下降及消失的自身发展规律。我们接受焦虑不是强行地控制,而是将注意力指向外界,做我们想做的该做的事。因为摆脱不良情绪最好的办法就是做自己愉快的事情。这样你就不再陷入恶性循环中,焦虑也会逐渐消退。这就是著名的森田疗法的主要精髓———“接受症状、忍受痛苦、顺应自然、为所当为”的具体应用。即不关注也不控制它,做自己应当做的事,像健康人那样地正常生活,你就会得到健康。也是道家“无为而无不为”观点的实践,即不去治疗反而达到了治疗的目的。

③调整心态,降低目标。把期望确定在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又不会导致精神崩溃的限度内。即尽力地做自己该做的,不苛求自己想要的,只要自己努力了,不论结果如何,都不该有什么遗憾。有了这个心态,你就没有压力,轻装前进,并可收到出人意料的好结果。

④只要过程,不问结果。考试成绩的好坏,是主观意志无法控制的,它与你的先天心理素质、智力、考试时的心理生理状况等主、客观因素密切相关,随机性、偶然性较强,也是你主观负不了责的。“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你只要不过于贪玩,又不打疲劳战,注意掌握学习技巧和生理心理规律,尽可能多地投入学习,使自己每天过得充实愉快,就应该感到满足。这种对结果的不在意,既是自我保护的妙招,也是排除情绪干扰之良策。不在意,是人生的大智慧,能成就您的大事业,学会不在意,终生受益无穷。

另外,医生根据病情,适当配合抗焦虑、抗交感神经兴奋的药物,对缓解症状有明显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