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心理康复指南
14638700000094

第94章 青少年早恋怎么办

青少年早恋,既不是一种疾病,也不应该归于心理性问题。早恋应该是社会学领域的概念。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社会习俗对早恋有着不同的概念。如我国封建社会里的“娃娃亲”“童养媳”,以及西方社会的性宽松文化,青少年早恋是一种司空见惯的普遍现象,当然就不是什么问题。但当早恋与人们的观念与社会习俗不相适应时,就会因此而产生内心冲突,甚至与社会环境和制度相冲突时就会引发心理卫生问题。尤其是东西方两种不同的性文化的渗透与碰撞,使早恋成为我国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

那么,当青少年学生发生早恋,老师、家长以及社会又该如何面对呢?

(1)首先要改变家长和老师对早恋的认识 从生理学观点看,青少年出现对异性渴望是人生发育到一定时期的必然。伴随着性的成熟、朦胧的性意识开始转变成自觉的追求。表现为对异性逐渐出现好感,渴望接触和亲密交往,同时会出现对性的欲望,并会以各种方式去满足。所以,当青少年发生早恋,不要过分敏感,用平常心冷静对待,不可操之过急,横加干涉。先要区分是异性之间的正常交往还是已有恋情,莫把友谊交往当早恋。否则,往往会使孩子更加逆反,反使他(她)尽快地由正常交往秘密地走入恋情。即就是早恋,也不要过度惊慌采取压制、打击、惩罚、谴责等办法去解决。简单粗暴的方式会适得其反,甚至发生不测和意外。因为,青少年的恋情表现为情感强烈炽热、私密性强、片面性大、理智脆弱又不顾一切,承受感情挫折力极差。大人要首先理解他们的感情,尊重他们的人格,与他(她)们交朋友,屈膝谈心、交流。告诉孩子,恋爱和性欲望本身是无可厚非的,完全没有那才是病态,无论脑内怎么想、怎么渴求都可以,但要限制在一定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内。如何限制呢?当然不是强制,而是转移,把注意力转移在刻苦学习上,把能量指向外界,如踢足球、打篮球等;讲清青少年期为什么不能谈恋爱,有什么危害的道理(影响学习和身体,对心理和生理的伤害等),从而引导孩子自我省悟,提高他(她)们的自我约束力、控制力,才是最佳之策。

(2)寻求心理帮助 及时寻求心理医师的分析和指导,帮助青少年从心理生理学角度,科学认识自我情感,循循善诱地进行性理念、性道德的教育,帮助他(她)消除性神秘感,区分友谊和爱情的关系。使其领悟青春期对异性产生好感和爱慕是正常的,但由于心理和生理尚未完全成熟,价值观还不明确,又缺乏生活和社会经历,对异性的爱慕往往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冲动性和不确定性。一些青少年常会有这种感觉,如喜欢甲的稳重,但相处后又会觉得缺乏浪漫与激情;喜欢乙的博学和能力,但又不能接受他(她)夸夸其谈、高高在上……治疗师要帮助其分析和认识,这并非是青少年自认为的感情不专一,而是处在这个年龄阶段的心理生理特征。

(3)正确应对性心理烦恼 青少年早恋在我国会受到舆论的谴责和社会的压力,造成内心的剧烈冲突,严重地影响学习和心身健康。对于那些想恋爱又怕影响学习的青少年,治疗师应让其充分认可这种感情,允许这种感情的发生,并保持有计划定时的适度来往。压抑越深,反抗越强,越怕有影响不与异性来往,越容易强烈地向往异性,产生焦虑等心理疾病。青少年时期正处在依恋与独立的冲突阶段,过分约束孩子与异性交往,会引起他(她)们的逆反心理,起到的是相反的后果。

对因失恋或单相思而苦恼的青少年,要给予同情并理解其痛苦,鼓励其接触其他异性。尊重他(她)们的个人感觉,但对其过分留恋和神化原恋人之处要予以分析和澄清,使其尽快走出“再也找不到比他(她)更满意的”误区,从而调整心态,把精力转移到学习、运动和正常生活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