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心理康复指南
14638700000097

第97章 如何进行危机干预

当个体突然遭遇重大生活事件后尽管个体间反应千差万别,但大体会经历以下三个阶段的不同反应。

①第一阶段为即刻反应:当事者表现为震惊、麻木或者否认,不相信这会是真的。

②第二阶段为完全反应:表现为极度焦虑、激动、痛苦、退缩、抑郁或暴躁、愤怒等。

③第三阶段消除阶段:当事人接受事实,并确立应对措施或为未来做出规划等。

危机干预的具体实施,也应按阶段分步骤进行:

A。第一阶段———做出危机的评估 治疗者要全面了解事件相关的所有资料和信息,如发生了什么事件?当事人现状及支持系统如何?有哪些重要问题必须优先解决?用何种方式干预效果会更好?尽快建立使当事人信任的良好关系,并使当事人认识自己处于危机状态的事实,说明愿意尽力帮助他的诚意。并指出,应积极配合,共同努力才能尽快解决问题。同时,要评估有无自杀或自伤的危险性和制定应对措施等。

B。第二阶段———确立干预措施 针对具体情况,确定适合当事者心理需求和功能水平的干预措施。危机干预不同于传统的心理治疗,其着眼点是解决目前的问题。所以,制定的计划是限时、具体、实用、灵活可变和有利于追踪随访的。需要理解和同情危机给当事者造成的各种伤害,并肯定当事人的个性品质、长处和所采取的有效应对措施;调动家庭成员和社会支持系统共同帮助当事人。

C。第三阶段———治疗性干预 是危机干预的主要阶段,首先要使有自杀倾向的当事人避免自杀的实施。绝大多数的危机者对遭遇重大事件缺乏应对处理的能力。迫不得已而选择自杀以一了百了。一旦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供其选择,大部分危机者就会放弃自杀企图。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来帮助:①宣泄:长期被儒家文化熏陶的中国人善于沉默,缺乏倾诉。所以,一定要积极鼓励当事人宣泄被压抑的内心情感,尽可能使其大声痛哭和倾诉,因为没有流泪的悲伤,可使其他器官哭涕;②帮助当事人正视和理解危机;③学习解决问题的技巧及心理防御应对方法;④重新建立新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环境。鼓励其积极面对现实和充分利用社会支持系统的功能。同时要注意克服治疗过程中出现的负移情和认知缺陷,并适当使用药物治疗。如用抗焦虑药物以改善情绪和睡眠,缓解焦虑、恐惧等病症。抗抑郁药以缓解悲伤、抑郁情绪状态。

D。第四阶段———危机的结束与随访 经4~6周的危机干预,绝大多数的当事人情绪症状得以缓解和稳定,此时应及时中断干预性治疗,以避免依赖性。在结束前,应强化新学得的应对技巧,调整心态,改善生活方式,提高自我心理适应能力和承受能力,走出心理阴影,迈向新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