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阅读点亮金色年华:思想品德修养
14640500000033

第33章 完善理想的人格

人格是做人的资格与为人的品格的总和。为人的态度要正直诚实,待人的态度要忠实信义,处事的态度要大度公道,这些都是人格的基本要求。

汉语中有个“嗟来之食”的成语,出自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年,齐国遭受大灾荒,饥民遍野。贵族黔敖弄了些食物在路边做“施舍”。一个饿得东倒西歪的穷人走过来,黔敖以鄙夷不屑的口气冲他喊道:“嗟!来食!”这位穷人睁大眼睛瞪着黔敖说:“我就是因为不吃嗟来之食才饿成这样的!”说完愤然离去,最后终于被饿死了。这位穷人之所以宁肯饿死也不要那种带侮辱性的“施舍”,是因为他知道吃“嗟来之食”的味道是不好受的,他把自己的人格和尊严看得比生命更重要。

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有一次接到弟弟的来信,信上自称“你的渺小无闻的弟弟”。契诃夫看完后立即回信道:“你为什么自称是‘渺小无闻的弟弟’?你承认自己渺小吗?人应当有自己的尊严。你是个正直的人,那就尊自己是个正直的人吧!要知道,正直的人并不是渺小的,不要把谦虚和妄自菲薄混为一谈。”契诃夫的话道出了一个真谛:人生在世,不但应该堂堂正正办事,而且要顶天立地做人。

《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告诉我们“爱惜名誉,不失人格”,也就是告诫我们要懂得自尊,并以自尊去指导、约束自己。这样,你才会懂得人生的价值,充满对生活的信念,树立强烈的荣辱观,在心灵上筑起坚固的道德防线,从而酿造出甜美的生活之蜜,铸造起征服邪恶的锋利之剑。

你知道“苏武牧羊”的故事吗?汉使苏武出使匈奴,却被扣留。匈奴单于派降将卫律对苏武进行威胁和利诱,企图使苏武投靠匈奴。苏武大骂卫律:“你本是汉朝的臣子,却忘恩负义,背叛自己的祖国和亲人,甘当异族的走卒!你有什么脸面来见我?”为了保全名节,苏武忍辱负重,来到北海一个孤岛上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乃至节旄尽落。苏武就这样不以身家性命为念,经受磨难达十九年之久,终于在须发尽白之时回到自己的祖国。今天,当我们唱起《苏武牧羊》这首歌时,仍不能不为之感动。

“皖南事变”后,著名爱国将领、新四军军长叶挺将军被国民党反动派囚禁在上饶集中营时,曾写下了一首著名的《囚歌》:“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吧,给尔自由/我渴望自由/但也深知道/人的躯体哪能从狗洞子里爬出……”叶挺将军以其光辉的一生,为我们树立了一座顶天立地的丰碑。他告诉我们:人,就是人。他不同于狗,不同于其他一切动物。他要捍卫自己的尊严,追求人格的完美。为了真理,他可以赴汤蹈火而在所不辞。反之,如果不知自尊为何物,就会自轻自贱,寡廉鲜耻,乃至卑劣猥琐,与畜牲无异了。

人格也就是人的品质,做人的资格。人与其他动物之不同在于:人能制造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人不仅有肉体,而且有精神;不仅有物质生活,而且有精神生活。因而人有肉体的和精神的两种生命,而其他动物则仅有肉体生命。人格、尊严、名誉、气节,都是人们宝贵的精神生命。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精神生命比肉体生命更加宝贵。诗人臧克家在他的名诗《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中写道:“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正是说明这一点。前者即使肉体尚存,而人格扫地,气节全无;后者虽然肉体死了,而精神不死,人格永生。由此可见,一个真正的人,必须重视自己的人格、尊严、名誉和气节。

春秋时期齐国的晏婴,人格、学问都很高。他担任齐景公的丞相,很有建树,名显诸侯。但他的生活却一直俭朴,食不重肉,衣不求美,一件皮衣穿了三十年,更显得人品高洁。有一次他奉命出使楚国,楚人见他矮小,有意侮辱他,在大门旁边开个小门,称为狗门。然后关上大门,请他由小门进入。晏婴正色说道:“出使狗国才出入狗门。我今天是出使楚国,理当走大门。”楚人听了十分惭愧,连忙打开大门迎接。晏婴以机智和胆识捍卫了自己的人格与尊严。

孟子对“生与死”、“生命与义理”作过阐述,大意是说,保全生命是我所向往的,但值得向往的事有胜于保全生命的,所以在必要时我决不贪生;死亡是我所厌恶与害怕的,但应该厌恶与害怕的事有胜过死亡的,所以遇到某种患难时我决不一味躲避,而敢于去死。又说,生命是我所需要的,正义也是我所热爱的,如果两者不能兼顾,那么,我宁愿舍弃生命而选择正义。这些话也给人们剖析了人格、尊严、名誉与气节这些精神生命,在某种情况下比肉体生命更为可贵。

但是,有些人却忽视或损害了自身的人格、尊严、名誉与气节,而不觉可惜,不以为耻。究其原因,莫不是为自己一时的私利所引诱,在物欲面前忘记了自己是具有精神生命的人,在眼前小利蒙蔽下忘掉了他人、集体和国家的大理大利和大是大非。

在我国,当前的政治、经济改革中的各种矛盾复杂纷坛,社会上好的坏的风习交互撞击,使得纯洁稚嫩的中学生更加难于明辨是非,处理不当就容易出现损害名誉、丧失人格的大事。怎么办?最根本的一条在于积极地逐步树立坚定正确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政治方向,树立科学的人生观。这样,面对纷繁复杂而又多变的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就能够头脑清醒而正确处理了。

每个中学生都应加强自己的人格修养,要把优化人格作为做人的根本,提高自己的人格档次或提高自己的人格品位,不断追求理想的人格。

要努力培养自己的爱心。人与人之间还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真情。要常存善念,乐善不倦,处处与人为善,成人之美、济人所难,“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还要有“人可负我,我不可负人”的胸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