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吕不韦:最成功的商人
14645100000020

第20章 讨伐诸侯,秦国日益壮大

吕不韦在秦国国内组织宾客为嬴政编辑帝王之书,同时也没有放弃他征讨六国的进程。

秦王政元年(前246年),吕不韦派遣秦将蒙骜与张唐讨伐赵国,攻下晋阳城。秦王政二年(前245年),秦将麃公攻卷,斩杀敌军三万余人。之后吕不韦又使用反间计,诱使赵王罢免了廉颇之位。当然,秦国攻城伐地并不是一直都那么顺利,秦国也打了几场颇为艰难之仗。

秦王政三年(前244年)……,吕不韦派遣蒙骜与王龁讨伐韩国,韩国派遣公孙婴迎战秦军。公孙婴颇有谋略,秦军久攻而不得胜,蒙骜甚是恼火,但是却又无可奈何。这时谋士献上一计,秦欲败韩,须遣千名死士入韩营,进行扰乱,待时机一到,秦军便可趁乱从外围攻打韩军!蒙骜与王龁听了,觉得此计甚好,奈何入敌营九死一生,须得一有勇有谋之将统领,纵观秦军上下,除了二位主帅,尚无人可担此重任。

王龁沉吟片刻,对蒙骜道:“这些年来,承蒙王上厚爱,令我一直统帅秦军虎狼之师,奈何接连吃了几场败仗,王上和丞相都没有责罚于我,如今也是我以死报效王上恩德的时候了!请令我率死士入韩营!”情辞恳切,蒙骜听了双眼含泪,同意了王龁的请求,当天夜里,王龁率领千余名死士悄悄潜入韩营,公孙婴万万没有料到秦军竟然以死士攻之,匆忙迎战。奈何因猝不及防而疏于部署,阵营顿时乱作一团。

蒙骜见韩营大乱,立刻率领人马杀入韩营,打得韩军溃不成军,公孙婴见势不妙,正欲重整兵马,却没料到蒙骜一刀砍下,一代名将就此身首异处。蒙骜乘胜追击,所到之处,韩人无不望风而逃,于是秦军一连攻下十三座城池。唯一可惜的就是大将王龁,在侵入韩营的时候丧了性命。吕不韦闻听前线军报,登时唏嘘不已,下令厚待王龁家眷。

对于魏国,自从信陵君归国之后,吕不韦一直没有攻打魏国,因为他知道如果秦军贸然攻魏,魏王无力抗秦,可能还会再次启用信陵君,届时秦军东进兼并六国的进程必然受阻,所以吕不韦一直在等一个机会,一个信陵君永远也不会再被启用的机会,转眼到了秦王政四年(前243年)……,信陵君在长期抑郁之后,终于溘然长逝。魏国失去了一个重臣,国人闻之无不悲戚,更令魏人没有想到的是,魏王竟然也紧随信陵君而去,如此一来,魏国迎立新君,局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吕不韦闻听此讯,登时大喜,立刻派遣大将蒙骜讨伐魏国。可怜新任魏王刚刚登上王位,尚未把握朝政便遇到了强秦的攻击,手忙脚乱安排魏军迎战,结果大败而回。魏王手足无措,命将士死守,暂不出战。秦军一时竟也无计可施。秦王政五年(前242年)……,吕不韦继续遣蒙骛伐魏,一连攻下魏国城池二十余座,大获全胜。到此为止,秦国的疆域已然扩充到了山东一带,与齐国接壤。

秦军对诸侯国的不断征伐也引起了六国的恐慌,但是他们现在已经没有了可以与秦军抗衡的力量,这可如何是好?诸侯君主终日惶惶,在危亡之际又想起了信陵君联合六国大败秦军之事,可是现如今信陵君已然不在,再想找出一个可以令六国军队心悦诚服的将领并非易事。但是现如今,也只有六国联合起来才能与秦国抗衡。秦王政六年(前241年),在赵国名将庞煖的推动下,赵、魏、韩、楚、燕五国终于答应联合起来组成联军共同对抗秦国,而距离秦国较远的齐国却自以为与秦关系和睦而拒绝加入联军,五国之中,赵、魏、韩、燕四国常年与秦交战,兵力受损,所以楚军兵力最强,所以五国联军推举楚公子春申君黄歇为上将,在他的率领下分兵五路向秦军渭水南部进发。

吕不韦闻听前线来报,立刻决定亲自带兵攻打联军,因为联军兵分五路,所以吕不韦也分别派出大将蒙骜、李信、王翦、桓齿奇、内史腾率领五支队伍迎敌。吕不韦又从秦军中挑选出精锐之师,亲自率领准备御敌。就在此时,大将王翦向吕不韦进言:“五国之中,赵、魏、韩三国与秦是宿敌,常年交战,所以应对秦军颇有经验,两国兵力虽不强,却不容小视,而看上去较为强大的楚军却极少与秦军交手,经验不足,若丞相集中兵力击败联军之首的楚国,那其他四国军队必然望风而逃!”吕不韦听了深以为然,于是便亲帅精锐之师,主攻楚国。

为了让楚军知难而退,吕不韦还佯装不经意地向楚军细作透露作战机密。结果统帅春申君听闻吕不韦要主力攻打楚国军队,立刻吓得魂不附体,他万万没有想到,秦军居然没有选择分头迎战而是逐个击破。楚军虽强,但是对虎狼之师的秦军来说,恐怕实在是算不上什么,春申君越想越觉得害怕,干脆率领楚军连夜撤退到五十里之外,远离秦军。吕不韦得知消息,登时拍手叫好,楚军一退,赵、魏、韩、燕定然不能支持,必然也会各自退兵。果不其然,四国听闻楚国不战而退,已知合纵计谋已然无用,乃各自领兵回国,各自为战。就这样,战国末期的最后一次合纵之战以秦国的不战而胜告结。自此之后,秦国攻城略地,更是所向披靡。面对大好形势,吕不韦踌躇满志,甚至希望能在嬴政亲政之前统一六国,届时嬴政也就可以直接统一天下,成为天下独一无二的君主了。

但是就在吕不韦忙于政事之时,秦宫里却掀起了一股不大不小的波澜。而正是这股波澜,让吕不韦的政治生涯走上了下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