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阅读点亮金色年华:现代礼仪常识
14650300000014

第14章 走路时应注意的礼仪

走路,是每个人的基本生活内容之一。当你来到马路上,或置身于各种公共场所,你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也会碰到各种各样的事。要处理好这些关系,就必须了解和遵循有关走路的礼仪。

1.注意上街时的仪表。上街前先检查一下自己的衣着是否整洁,容貌是否干净。蓬头垢面、衣冠不整,不可走到街上去。有的人认为上街是件很随便的事,穿什么都行,短裤、汗衫、睡衣、睡裤都往街上穿,这是很不雅观的。

2.要遵守行路规则。步行要走人行道,不要走到自行车道或机动车道上去。横穿马路要走人行横道,不得随意乱穿马路。

3.行人之间要相互礼让。应主动给老、弱、病、残者让路,尤其遇到怀孕的妇女和负重的人,更应让其先行。以强凌弱、抢道而行,是极不礼貌的行为。

4.走路时目光要自然前视,如果左顾右盼、东张西望,就容易撞着别人。男性遇到面容姣好、穿着时髦的女性时,更不宜长久注视甚至掉过头去追视,那样会显得缺少教养。

5.乐于助人。路上发现老人、小孩摔倒,要主动上前搀扶。有人突然病倒在地,要主动上前照顾,必要时送往医院,尽你所能帮忙找到病人的工作单位或家属。

6.不要边走边吃东西。这样既不卫生,又不雅观。如确实饥渴,需要吃点东西,可以在马路边找个地方吃,等吃完后再赶路。

7.要注意保持环境卫生。要尊重和珍惜清洁工人的劳动成果,不要随地吐痰,乱抛脏物杂物。随地吐痰、细菌会随着空气、尘埃在空中飘游,容易传播疾病;乱抛脏物杂物,既有碍观瞻,又为细菌的传播和繁殖大开方便之门。因此,注意环境卫生,既是一种文明习惯,也是我们所应具备的社会公德。

8.走路时要顾及别人。几个同学一起走或跟家人一同出门,并排行走,应视人行道的宽窄和行人的疏密程度随时调整:最多时可以三人并排走;人多路窄时,最好是鱼贯而行,以免妨碍他人行走。

9.在人群拥挤的地方,要有秩序地依次通过。在人群拥挤的闹市区、商业区、人行道上,旁若无人地横冲直撞,或用手推开前面行走的人挤过去,是十分无礼的行为。如确有急事要超过前面的人,应打招呼:“对不起,可以让我先过去吗?”如你不小心撞了别人或踩了别人的脚,要主动道歉;如有人不小心踩了你的脚或碰掉了你的东西也应原谅别人。如果他已向你道歉,你还骂骂咧咧甚至恶语相加,就是你太不讲道理了。

10.要遵从行走礼俗。按照习惯,三人并排,尊者居中;两人并排,尊者在右;男女并行,男士宜靠街以应不测;与老年人并行,年轻人应在街边;与年迈的长辈同行,应注意搀扶,且放慢脚步,眼睛注意脚下是否有障碍物。

11.在医院、办公区、教学区行走时脚步要放轻,以免破坏了这些场合应有的宁静。在家中,当家人休息时,也应蹑手蹑脚、放慢脚步,不可脚步铿锵,如入无人之境。

12.路上遇到熟人,应有礼貌地打招呼。见到老师或长辈应主动问候,不能视而不见。

遇到同学或朋友只需点头招呼,略作问候、应答。若想多交谈一会儿,应靠街边站立,不要站在马路中或拥挤的地方,以免妨碍交通。

13.路遇外宾要懂礼、自尊。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深入,路遇外宾的情况将越来越多。

对外宾要注意使用礼貌用语,如:“您好!”“谢谢!”“再见!”等。注意不要尾随外宾,更不能向外宾索要钱物、礼品,对外宾主动赠给的一些小纪念品,则应有礼貌地接受和热情道谢,身边有合适的纪念品也可回赠。外宾问路应热情回答,必要时还可为其带一段路。

14.上下课应请老师先行。老师上完一节课后十分辛苦,让老师先出教室休息,是对老师的关心、照顾和尊敬。当老师需要留在教室里,示意同学们先行时,同学们再出教室。

在走廊上遇到老师,也应跟老师行礼后主动让道。

15.当客人来访时,为表示对客人的欢迎,要走在客人的前面;送客时,为表示对客人的挽留,应走在客人的后面;与客人同行时,一般要请客人走在前面;进房门时,要先行一步,拉开门,请客人先走。当然,对至亲好友,有时可以随便一些,不必过多地拘泥礼节,让人感到生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