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阅读点亮金色年华:现代礼仪常识
14650300000003

第3章 身姿语的表达意义

达·芬奇曾经说过,精神应该通过姿势和四肢的运动来表现。同样在社会交往中,人的一举手一投足,都能体现特定态度,表达特定含义。所以,身姿和手势作为一种交流信号,在人际交往中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美国心理学家艾伯特·梅拉比安曾经提出一个公式:信息的全部表达=7%言语+38%声音+55%表情、动作、举止。也就是说,在人际交往中,55%的信息传递是通过身姿语进行的。外国专家曾经设计了一套可以用来记录面部表情和身体动作的、代表“身姿语”最小单位的符号,这个符号系统描绘了由代表人体8个部分的8种基本符号而派生出来的各种不同符号:整个头部、脸、躯干、肩、臂和手腕、手和手指、臀部、腿和踝、脚动作和走动、颈部动作。在这个系统中,不是每个可以记录下来的动作都有意思,大部分动作像组成词的字母,是意思表达的组成部分。这些组成部分是身姿语的最小单位,结合在一起就构成了身姿语,具有其特定的含义。这些含义已经超越了语言的范围,表现着复杂的感觉和感情,是基本礼仪的重要方面。所以,在人际交往中我们有必要了解和熟悉某些常见身姿语,它将有助于人与人之间更准确地相互了解和交流。

一、目光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目光接触,是人类最能传神的非言语交往,是非常富于表现力的,切莫小看这一简简单单的“一眼”。我们以眼睛自然地传递思想感情。在人际交往中,目光交流不仅可以表示对他人正在叙说的事情的重视,也可表达对他人的兴趣或喜爱。但要注意的是,在社会交往中应使我们的目光接触适应讲话的内容,适应我们的各种关系。在进行普通的社交性谈话时,听讲者应看着对方,表示关注;而讲话者不宜再迎视对方的目光,除非两人关系已密切到可以直接“以目传情”的程度。讲话者往往说完最后一句话时,才将目光移向对方的眼睛,这是在表示一种询问“你认为我讲的对吗?”或暗示“现在该轮到你讲了”。对方就会移开目光开起口来。

在交往中,彼此之间的目光接触还因人的地位和自信程度而异。心理学家的一次实验中,让两个互不相识的女大学生共同讨论问题,预先对其中一个说,你的交谈对象是个研究生,同时却告知另一个人说,她的交谈对象是高考多次落第的中学毕业生。结果,自以为自己地位高的女学生,在听和说的整个过程中都充满自信地凝视对方;而自以为地位低的学生,谈话时就很少注视对方。

另外,在交往中,还必须记住目光的“许可空间”。在与人交谈时,应使目光局限于上至对方的额头,下至对方上身的第二粒纽扣以上(即胸以上),左右以两肩为准的方框里。不要将目光聚焦于对方脸上的某个部位或身体其他部位,特别是初次相识或一般关系,异性之间,更应该注意这一点,不要超越这个“许可空间”。因为我们能够容忍与我们关系亲密的人的目光长久接触,但是,遇见陌生人,我们倾向于避开眼光。在相互不太亲密的交往对象之间,长时间地直盯着对方,在许多文化背景中都是失礼行为。如若上下打量人,则更是一种轻蔑和挑衅的表示。所以,人们在一般的社会交往中,常常不会以过分好奇的目光打量对方,同样也不喜欢对方过于直露地凝视自己。当然,也有一些例外,比如在中东的一些地区,人们常以相互凝视作为正常的交往方式。有个美国人到以色列后,感到很不习惯,抱怨说:

“那儿的市民总是从上到下打量我,令人讨厌。”后来,一位朋友告诉他,以色列人并不把在大街上瞪眼看人当一回事。美国人习惯于在交往中只以一秒钟交换目光,就表示相互注意了。在空间较大的社交场合,目光交往还有一个作用,即可以通过相互对视,来弥补距离过远的不足,从而使交往气氛更加融洽和亲切。

所以,关于盯视,一定要遵守两条原则:一是不盯视人;二是可以盯视非人之物。我们可以长时间地盯着一棵树、一张照片、一只小狗,但若把这种目光放到一个人身上,就会使人感到很不舒服。

二、微笑

表情是思想感情的自然外露,它是通过人的面部姿态表现出来的。

人的感情是复杂的,每个人都会经历生活的“喜、怒、哀、乐”,这些感情可以通过一个人的眼睛、眉毛、嘴巴和面部肌肉的变化来表达。其中笑在人际交往中,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笑,即脸上露出愉快的表情,或发出欢喜的声音。在中国的语言文学中,有微笑、娇笑、冷笑、狞笑、狂笑、奸笑、谄笑、苦笑、耻笑、讥笑、讪笑、皮笑肉不笑等各种特色的笑。不同的笑表达着不同的心态和感情,传递着各种信息。而使人与人之间彼此缩短心理距离,并能创造出交流和沟通的良好氛围的,莫过于亲切、温馨的微笑。

微笑,它同眼神一样是无声的语言,是人际交往中的“润滑剂”,是一种广交朋友的有力手段,也是人们表达愉快感情的心灵的外露,是善良、友好、赞美的象征。一种有分寸的微笑,再配上优雅的举止,对于表达自己的主张,争取他人的合作,会起到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

“你今天对客人微笑了没有?”这是美国希尔顿旅馆总公司的董事长康纳·希尔顿在五十多年里,不断到他设在世界各国的希尔顿旅馆视察业务时经常问及各级人员的一句话。他说:“无论旅店本身遭受的困难如何,希尔顿旅馆服务员脸上的微笑,永远是属于旅客的阳光。”

“旅店里第一流的设备重要,而第一流服务员的微笑更重要。如果缺少服务员的美好微笑,好比花园里失去了春日的太阳和春风。假如我是顾客,我宁愿住进那些虽然只有残旧地毯,却处处可见到微笑的旅馆,而不愿走进只有一流设备而不见微笑的地方。”正是运用微笑的魅力,帮助其度过了20世纪30年代美国空前的经济大萧条,获得了世界性的大发展。

可见,微笑是一门学问,又是一门艺术。随着人际交往的频繁,微笑越来越少不了。

当然,微笑应是发自内心的轻松友善的微笑,要自然、美好、真诚,切忌虚假造作的微笑。

三、手势

手势也是一种极其复杂的符号,能够表达一定的含义。在人际交往中,手势更能起到直接的沟通作用。对方向你伸出手,你迎上去握住它,这是表示友好与交往的诚意;你若无动于衷地不伸出手去,或懒懒地稍握一下对方的手,则意味着你不愿与其交朋友。鼓掌是表示赞许、感谢的意思。在交谈中,你向对方伸出拇指,自然是表示夸奖;而若伸出小指,则是贬低对方。这些都是交往的双方不言自明、不可随意滥用的符号。而人们常常因在人际交往中,不由自主地表现出一些不适当的手势动作,影响友好的沟通。

所以,手势的运用要规范和适度。与人谈话时,手势不宜过多,动作不宜过大,要给人以一种优雅、含蓄和彬彬有礼的感觉。一般认为:掌心向上的手势,有一种诚恳、尊重他人的含义;掌心向下的手势,意味着不够坦率、缺乏诚意等。攥紧拳头暗示进攻和自卫,也表示愤怒。

伸出手指来指点,是引起别人注意,含有教训人的意味。因此在指路、指示方向时,应注意手指自然并拢,掌心向上,以肘关节为支点指示目标,切忌伸出食指来指点。

当然,仅靠手势指示,而神态麻木或漫不经心也是不行的。只有靠面部表情和身体各部分身姿语的配合,才能给人一种热诚、舒心的感觉。

另外,手势的运用,也要注意文化上的差异。同样一种手势,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却有不同的含义。

比如,表示身高的手势,我国和英美等国都是将手心向下与地面平行地放在小孩头部高度位置上表示小孩的身高,但在墨西哥等拉丁美洲国家,这一手势只可用来表示动物的高度。

墨西哥表示小孩身高的方法是将手心向左,或手心向前,手指第二关节处弯曲。所以,我国表示人的身高的手势,被拉丁美洲人误认为把人当成动物有意侮辱人了。

在中国,手心朝下伸出向人招手,是请人过来;但一个英国人见到这种手势后会转身就走,因为按照英国人的习惯,这是表示“再见”。如果他们招呼人过来,是手向上展开,弯曲手指数次。然而,在我国和日本,这一动作却要遭人白眼,因为这种手势在我国和日本易被理解成招呼动物或幼儿。

另外,一个美国人来到中国,如果他站在公路上伸出大拇指,一般人不会懂得他是想搭车。在中国,伸出大拇指意味着一切都好,是夸奖的意思;在尼日利亚和澳大利亚,那是在骂人;在日本,如果一个女孩向一位单身男子伸出大拇指,就是在问对方是否有女朋友,如果你不了解,照样也伸出大拇指,这个女孩就会想,你在邀请她出去玩。

用拇指和食指合成圆圈,另三指微开,在美国表示“OK”,是赞扬和允诺的意思;而在法国一些地方,有时可解释为零,即“毫无价值”之意;在巴西、俄罗斯和土耳其是骂人的意思;在日本则表示“钱”、“货币”。

伸出食指在太阳穴处转一圈,在美国和巴西是指别人是个疯子;在阿根廷,意指有人要在电话里和你说话;在德国开车途中使用时,表示骂别人开车技术太差。

所以,在国际交往中,使用身姿语和手势时应注意动作在当地表达的意义,以免处于非常失礼和难堪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