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雍正:最勤政的铁腕君王
14661600000004

第4章 招兵买马,蠢蠢欲动

胤禩当年被拘禁了几个月就放出来了,此后一段时间,处事更谨慎,康熙也没有再明显责骂过他。胤礽第二次被废太子之后,诸臣再度向康熙提立太子的事,除了退出的三阿哥胤祉,呼声最高的就是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八阿哥胤禩虽然不被康熙所喜,但仍然有很多支持者,胤祉退出后,真正的对手只有胤禛和胤禩了。

相对于胤禩的锋芒毕露,胤禛的策略要隐晦得多,他采取了完全相反的争储方式。

胤禛非常善于揣摩圣意,他知道康熙的英明,自己若表现得太愚蠢会被看不上而放弃;太聪明的话,又会像老八那样被骂有野心,被打击。既要表现得有能耐,又不可令康熙生畏,这是他必须兼顾的。所以,在前期争储的过程中,他忠于父皇,为人仁义,孝友为怀,努力平衡好各方面的力量。现在皇储的继承人已经锁定在非常小的范围之内了,他必须制定更积极的措施了。

为了避免树敌,胤禛尽可能让自己隐蔽起来,多次表示自己对皇位不感兴趣,平常不收党羽,也不像老八那样对人总有三分好,跟舅舅一族、朝廷重臣也都没有什么亲密往来。若有人表示投靠于他,他还断然拒绝,完全一副与世无争的样子。为了显示自己的清心寡欲,他还出资修葺寺庙,与僧人来往。他曾作诗曰:“谁道空门最上乘,漫言白日可比升。垂裳宇内一闲阁,不衲人间个野僧。”自号破尘居士,以僧人自居。此外,他还抽空编撰一些佛家著作,好像皇储跟自己完全没有关系。且说康熙再度废除了胤礽之后,原本以为朝中没有谁威胁帝位了,没想到又来了一个势力更强的八爷党,立即又起了警惕。而胤禛的与世无争,则让康熙心中舒服多了。

胤禛心中真正的想法,只有他自己和少数人知道。

胤禛属下有一个叫做戴铎的策士,康熙五十二年(1713),这个人就争储策略为胤禛提供了三条宝贵建议。

第一条,建议胤禛对皇帝诚孝,但又要适当展露才华,对兄弟友爱包容,不树敌,不结党,凡事要平和忍让,不要因小失大。在前期争储阶段,胤禛的确是这么处理康熙和自己兄弟们的关系,已经初见成效了。

第二条建议,是关于如何处理和朝廷官员关系的。根据他的提议,胤禛对康熙身边的人放下王爷的架子,尤其对于皇上的亲信、能够在皇帝面前说上话的人,如李光地,尽量与他们搞好关系。这条建议与胤禩的一贯做法比较相似,只是胤禛之前没想过争储,在人缘方面基础不够好。现在胤禩备受打击,他正好可以将朝中的重要人员争取到自己的阵营下。

真正厉害的是第三条,建议胤禛培养自己人马,壮大自己实力,戴铎“恳求主子加意培养,终始栽培,于未知者时为亲试,于已知者恩上加恩,使本门之人由微而显,由小而大,在外者为督抚提镇,在内者为阁部九卿,仰藉天颜,愈当奋勉。”这一条建议直接关系着胤禛能否顺利继承大统的问题。

“在外者为督抚提镇,在内者为阁部九卿,”说得好像很简单的样子,胤禛如果真的这样刻意提拔自己人,康熙和其他阿哥如果发现了,必然会心生警惕,搞不好前功尽弃。所以,胤禛接到这封信之后,一方面继续表示自己无争储之心,另一方面却又嘱咐戴铎对这封信的内容保密,此举彻底暴露了胤禛的真实想法,后面的事情也证实了他的虚伪。

康熙五十五年(1716),戴铎被派往福建知府赴任,他将沿途所见所闻都用密信的方式报告给胤禛。有一次,戴铎说自己在武夷山遇到一个道人,胤禛便叫他将道人的话复述给自己听,戴铎便说自己为胤禛祈福时,道人说了一个“万”字。胤禛听了之后非常高兴,因为“万”表示福泽深厚,自己的名字“禛”,与道人所说的“万”字意思类似。

康熙六十年(1721),戴铎升为道员,因为不习惯当地的生活,想告病回京,特意请示胤禛,胤禛鼓励他长志气,并说将来还要他做总督巡抚呢,怎么能连这点苦也吃不了呢?康熙末年,胤禛想方设法为戴铎谋得四川布政使一职位。

如果胤禛真是一个清净修佛之人,怎么会这么关心属下的前程呢?有野心的人,无论如何小心,时间久了,还是能露出马脚的。

除了戴铎,胤禛的四爷党中还有其他得力干将。尽管康熙不准结党营私,为了扩充自己的实力,胤禛还是悄悄地组成了自己的小“集团”。

小集团的成员主要有三类。

第一类:藩属旧人。胤禛被封做镶白旗旗王,他与旗内属人是主奴关系。他只是一个亲王,属员也很少有飞黄腾达者,胤禛便帮助属人谋求官职。年羹尧就是其中官位比较高的人,后因战功受到康熙的赏识,逐步升到川陕总督。策士戴铎,最初只是福建知府,后升至四川布政司。类似的成员还有戴铎的哥哥戴锦,出任开归道;沈廷正,兰州府同知;博尔多,内阁中书……这些人都担任着不大不小的官职,是胤禛集团的中坚力量。

第二类人:官僚。康熙不许皇子与大臣有密切往来,但挡不住一些大臣想要升迁,他们会主动寻找皇子做靠山。胤禛深知其中奥妙,就暗暗结交官僚。康熙三十六年的进士蔡珽,父亲为云贵总督,祖父曾任江西巡抚,祖孙三代都不容小觑,胤禛就以寻医为名召见他,但蔡珽最初以“不与诸王往来”为由拒绝了他,竟然不去。胤禛不理会他的傲慢,康熙六十一年(1722)第三次出任四川巡抚时,在年羹尧的安排下,胤禛终于见到了他,蔡珽从此成了四爷党中的一员。此外,胤禛还曾试图拉拢朝臣鄂尔泰,不过未成功。

第三类人:三教九流。胤禛喜欢结交一些三教九流的江湖人士,这些人给他提供了不少灵感。胤禛府邸附近有一座寺院,胤禛从少年时就与该寺的僧人有来往,许多野史都说胤禛当过和尚,学习过武功。无论这一点是否属实,至少胤禛可以在此遮人耳目。

除了以上这些人,胤禛还有两个得力助手:十三阿哥胤祥和辅政大臣隆科多,前者自幼与胤禛交好,后者曾先跟随大阿哥胤禔,后来也许曾经加入过八阿哥胤禩一党,兜兜转转一圈,最终投入胤禛的怀抱,在胤禛继位的关键时刻发挥了决定性作用。

四爷党形成得晚,成员又少,但都处在很妙的位置,活动也很隐秘,他们在关键时刻都发挥了超级威力,这是一向张扬的八爷党所无法媲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