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雍正:最勤政的铁腕君王
14661600000005

第5章 半路杀出来个老十四

八爷党是所有争储团队中实力最强的一支,不但有众多大臣和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的支持,而且在胤禩被康熙囚禁之前,连十四阿哥胤祯——胤禛的同母兄弟,都是八爷党的中坚力量。胤禛要想顺利获得储位,无论如何都绕不开八爷党。

在太子第一次被废的时候,八爷党风头最旺。康熙当时还在壮年,看到朝中八爷党的势力如此了得,非常忌惮,虽然当时只囚禁了胤禩几个月,但此后仍然多番打击胤禩。

胤礽第二次被立为太子时,康熙顺便加封其他皇子,加封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五阿哥胤祺为亲王,七阿哥胤祐、十阿哥胤为郡王,九阿哥胤禟、十二阿哥胤祹、十四阿哥胤祯为贝子,没有加封的只有已经被囚禁的大阿哥胤禔、十三阿哥胤祥与大失圣心的胤禩。康熙还说:“二阿哥悖逆,屡失人心;胤禩则屡结人心,此人之险,百倍于二阿哥也。”

尽管如此,这仍然没有对八爷党构成致命打击。此后两年,康熙没有再提有关继承人的事,八爷党依旧小心翼翼地旺盛着,胤禩也没有受到什么责难,偶尔还随康熙出巡。

康熙五十年(1711)十一月二十日,胤禩的生母良妃薨。胤禩的荣辱与良妃有莫大的关系。良妃祖上居住于佛阿拉地方(今辽宁省新宾县永陵地区),大约在皇太极时期成为包衣,世代任膳房总管以及内管领之职。康熙二年(1663),良妃家族因为犯罪,被降入辛者库罪籍。良妃不仅是康熙朝,而且可能是整个清朝妃嫔中母家地位最卑下者,在受宠之前,她在宫中从事一些粗活、重活。因为母亲身份低贱,胤禩自幼便受尽兄弟们的嘲笑,也难以与康熙见面和得到重视。现在连良妃也死了,胤禩的地位可想而知。

康熙五十三年(1714)十一月二十六日,康熙前往热河巡视,胤禩本应相随,但恰逢良妃去世二周年祭日,胤禩便去祭奠母亲,只派了太监前去说明缘由,并为康熙挑选了两只上等的海东青(一种猎鹰)着人带过去。没想到,海东青送到康熙手里时,却变成了两只奄奄一息的死鹰,康熙愤怒异常,以为这是胤禩暗示自己体弱多病、马上就要死了,大怒之下,将所有皇子传召过来,骂胤禩“系辛者库贱妇所生,自幼心高阴险……自此朕与胤禩,父子之恩绝矣”。第二年,康熙又停了胤禩及属官俸银俸米、执事人等银米。

遭此一举,胤禩就此一蹶不振,康熙已经彻底断绝了他夺取太子之位的可能,他很快便病倒了。康熙只是碍于父子之情,后来将其所停之俸银俸米仍照前支给。

即使如此,胤禩在朝中仍然享有极高的威望,康熙晚年的心腹大臣李光地还仍然认为“目下诸王,八王最贤”,胤禩仍然是大臣中声誉最高的皇子,只是康熙始终不肯重用。

死鹰事件是一桩很明显的栽赃嫁祸,像胤禩这么聪慧的人,断不会故意送康熙两只将死之鹰。是谁在陷害胤禩?

只有胤禛。

太子党早已经垮台,其余阿哥早已不趟争储的浑水了,十四阿哥此时还没有能力,其余人根本没有这个本事制造这么完美的构陷。胤禛既有这个能力,也有这个机会,当时他就侍奉在康熙身边,他的私党隆科多就担任着步兵统领,负责康熙巡猎的安检工作,完全有条件将两只鹰弄个半死献给康熙。

尽管胤禩一再为自己伸冤、辩解,早已对之心存忌惮的康熙根本不理这一套,也许康熙根本就知道胤禩蒙冤,只是借机打击和处置胤禩,现在刚好有了一个借口和机会。

不管怎样,胤禛多年处心积虑,终于扳倒了胤禩这个最优秀的皇帝候选人,胜利似乎在望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八爷党中很快又推出一个实力不菲的候选人:十四阿哥,胤禛的同母兄弟胤祯。

胤祯自幼聪明过人,深受康熙喜爱,少年时代就常跟随康熙出巡。胤禛自幼被佟贵妃抚育,胤祯则被其他宫妃养大,所以兄弟二人感情并不深,胤祯反倒与为人谦和的八阿哥胤禩关系很好。

胤礽初次被废时,胤祯积极追随胤禩,当胤禩被康熙呵斥时,胤祯挺身而出,力保胤禩无异心,康熙气得几乎拿出佩刀杀他,因众阿哥求情,胤祯最终被康熙打二十大板后赶出。康熙总是疑心胤禩一伙人,曾命胤禩随从巡行塞外,但却不让胤祯、胤禟、胤扈随,胤祯便乔装打扮成小贩的样子,悄悄跟随胤禩左右,可谓八爷党的顽固分子。

死鹰事件宣告胤禩的彻底失败,胤祯变得活跃起来,胤禩眼看自己夺嗣计划遭到失败,也转而拥戴起胤祯起来,八爷党都将他当作绩优股剥离出来。

在储君的问题上,康熙多次征求李光地的意见,胤祯便召见李光地的门人陈万策,希望通过陈万策的关系获得李光地的支持。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胤祯对陈万策很尊敬,“待以高坐,呼以先生”,朝中和民间因此流传出“十四王爷礼贤下士”的美誉,胤祯因而博得了一些大臣和士人的好感。加上胤禩的人缘关系,一时间,十四王爷的呼声也空前旺盛起来。

只是胤祯作为后起之秀,年纪轻,资历浅,远不及胤禩和胤禛说话有分量,迫切需要一次证明自己的机会。恰逢此时,准噶尔部首领策妄阿喇布坦出兵进攻西藏,杀死了拉藏汗。西藏喇嘛教向来是清廷操控蒙古的精神工具,康熙非常重视,认为不解决这个隐患,就不能维护国家的统一。

早在康熙五十年时,胤祯就随康熙出巡塞外,展示出用兵的才华。康熙英雄暮年,不能亲征,便想起了善于用兵的胤祯。于是,康熙五十七年十二月,康熙任命贝子胤祯为抚远大将军,十二日(1719年1月31日),康熙在太和殿亲自为胤祯主持了隆重的誓师大会,并指定宗室十六人随行效力。

有了西征这个机会,胤祯很高兴,他的追随者也都认为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因为此行结束,他将成为所有皇子中唯一一个单独统军作战和坐镇一方的人,这无异于为最终的胜出增加了不小的筹码。踌躇满志的胤祯,似乎也觉得自己已经看到了胜利的终点,便怀揣着美好的梦想,踏上了西征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