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用间奇计
14662000000053

第53章 以有为无

《三十六计》中有“无中生有”一计,但“以有为无”也不失为一条有效的反间计。

唐初时,名将李靖为岐州刺史,有一名敌间诬告其“谋反”,企图以反间计杀掉李靖。唐高祖李渊得知后极为震惊,立即派一位御史前去暗中探查,并命令道:“一旦查明李靖果真阴谋造反,立刻就地正法!”御史“知其诬罔”,但又没有证据可以证明。于是,他便设下了一条妙计:他请求李渊让他与控告李靖的敌间一起前往,说是这样便于办案,李渊同意了。

御史与敌间一起走了几百里地时,暗中让管行李的随从谎称把告状卷子丢失了,御史假装大发雷霆,用皮鞭狠狠抽打随从,随从“惊惧异常”,乞求饶命。御史只得无奈地对敌间说:“李靖谋反,状证俱全。今奉旨查办,竟失状卷,若不掉脑袋,亦将被认为与李靖暗中串通勾结,必遭大祸!”敌间也惊愕惧怕。御史又说:“若欲不受牵连,只得请先生赶快背写一张状卷,全当无丢失之事,则万事俱无。”敌间见只能如此,便又重新写了一张状卷。御史在驿站歇息时,独自一人从衣袖中取出原来的状卷与重写的状卷一对照,发现内容很不相同,便立即返回京城向李渊报告。

李渊一时弄不清这里面有什么文章,御史说:“如果李靖果真谋反,控告人当不论何时何地,其状卷内容应一致无别,今两张状卷出入颇多,甚至牛头不对马嘴,说明是奸人凭空捏造的,欲借陛下之手杀陛之下忠臣良将啊!”李渊大惊,立即审讯告密者,果然不出御史所料,李渊盛怒之下,喝令将敌间推出斩首。

北宋时,契丹间谍猖獗,宋境屡屡受害。一天,一名边民前来宋将李允则处告状,说有一个契丹人无故殴打他,事后便逃之夭夭,请李允则下令捉拿。李允则非但不张榜捉拿凶手,反而给了受伤的边民一千二百钱,嘱咐他不得对别人说起此事,如有人来问是否被殴致伤,就回答说:“没有”。边民莫名其妙地走了。果然,几天后有人去边民家中问前几天是否有人殴打他,边民以李允则的嘱咐说:“没有”。又过了几天,李允则从派出去的间谍处获悉,这个殴打边民的契丹人,实际上是个间谍,那个前来询问边民的人,也是契丹的间谍,如今殴打边民的间谍已被契丹以“欺上瞒下”之罪名杀掉了。李允则这才向左右道出其中秘密:原来古时间谍出去执行任务后,往往要在当地留下一个做为已经到达过此地的信物或信事。李允则从边民的报告中,敏锐感知到这是契丹间谍为了留下信事而故意殴伤边民,所以秘而不宜,以有为无,当“他谍欲以殴人为质验”时,发现没有那个间谍所说的信事,所以断定其在说谎欺骗,导致被杀。

关于间谍留下信事的记载,较早的见于南北朝时。北魏大将司马楚之奉命守护军粮,少数民族柔然的军队准备偷袭他,夺取军粮。这时,有官吏报告,说军中的一头驴子的耳朵被人割掉了一只,不知何故。司马楚之马上判断出这是柔然间谍为了留下信物而为,便说:“此必贼遣奸人入营觇伺,割以为信耳。贼至不久,宜急为备。”于是“伐柳为城,以水灌之”,造了一座冰城。果然不久柔然军队前来偷袭,但因“冰坚滑不可攻,乃散走”。这也是从敌间留下信物判断出敌军将至的典型案例。

唐代御史和李允则采用“以有为无”的反间计,轻而易举地使敌方间谍自动曝光,并因此借刀杀人,取得了一般常用计谋不能起到的奇效,所以历来为后世所重视借鉴。